帝王庙号泛滥的源头,东汉同堂异室庙制的一祖六宗撤消始末

西汉的帝王宗庙制度经过多重动态演变,在清儒眼中自然是不合礼制的,到了东汉,又形成新的同堂异室制的宗庙制度,更是被宋儒指斥为渎乱不经。当然,也有儒士认为光武帝刘秀开创同堂异室制度是从天下初定、财富匮乏、节约俭省处出发,他的子孙不能有违孝道,只能被动的继续执行下去。

东汉的庙制到底经过怎样的演变呢?汉末的初平改制又是怎么回事呢?本文简单的讲述一下东汉时代宗庙制度的演变,会涉及到东汉与西汉君统衔接的前因后果、刘秀开创同堂异室庙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初平改制的背景和经过。

1,两汉君统的衔接和建武十九年除四亲庙之议

之前的一篇文章《汉宣帝刘询的庙号是王莽追尊刘秀重新认证,浅谈西汉的一祖六宗》涉及到刘秀被迫认西汉君统为大宗,不得尊崇私亲的问题。就有读者朋友为刘秀抱不平,觉得文叔是自己辛苦打的天下,又不是继承西汉的家业,怎么就不能尊崇亲爹亲爷呢?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只能说刘秀借用了别人家的东西,不得不做出一点付出。话说新朝末年,由于王莽侵犯到豪族们的经济利益,再加上天灾频频,终于引发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乱世中的老百姓自然会想念前汉的平静生活。

王莽篡汉是通过“和平”的禅让方式,没有引起大流血事件,对普通老百姓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如今面对天灾人祸,乱世流离,不免会思念以前的生活,你说元成哀都不是好皇帝,但他们在位时,整个社会相对平稳啊!有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形成了民间“人心思汉”的怀旧思潮。

那些起兵的集团们看到这种倾向,纷纷打出刘氏招牌,以博取老百姓在感情上的共鸣和支持,一时之间,真的刘氏宗室、冒牌的刘氏宗亲都冒出来了,以西汉皇室代言人、继承人自居,想占据天命、正统的舆论支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刘秀自然也不例外,人家好歹是正经刘氏宗亲呢!因此在建武元年(25)六月称帝后,在八月份,就祭祀西汉的太祖、太宗、世宗三位先帝,以西汉的法统继承人自居。

建武元年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后汉书》·光武纪上)

割据势力隗嚣比刘秀还先祭祀西汉的一祖二宗,他采纳方望的建议通过为西汉的一祖二宗立庙的方式来迎合民众。

 “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事毕移檄告郡国:······遵高祖之旧制,修孝文之遗德。有不从命,武军平之······及更始败,三辅耆老士大夫皆奔归嚣。”(《后汉书》·隗嚣传)

隗嚣的年号也是明晃晃的“复汉”,向老百姓表示他要带领大家恢复汉朝的幸福生活。外姓人都如此,何况刘秀这个宗亲?当然得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我是正统,你个冒牌货死开。

定都洛阳后,在建武二年(26)正月,刘秀就在洛阳立高庙,据《汉旧仪》的记载说洛阳新立的这个高庙,其实是西汉宣帝时为武帝设于此地的郡国庙,也就是说,这个高庙的前身其实就是孝武庙。国家草创时期嘛!没钱,自然一切从简,也是权宜之计咯!

就在当年攻下长安后,又把长安的西汉十一帝神主都请到洛阳,安置到高庙去,一个庙里合祭西汉太祖以下诸帝,这就是东汉“同堂异室”宗庙制度的雏形。

建武三年(27)正月,刘秀又在洛阳立四亲庙,祭祀亲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亲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亲祖父巨鹿都尉刘回、亲父南顿令刘钦四世祖先。

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顿君已上四庙。(《后汉书》·光武纪上)

既然为四亲立庙,就是把亲高祖父以下四代都列到皇帝宗庙系统中,已经远远突破永光改制后的七庙制,也隐隐有用四亲取代西汉大宗四庙的意思。

刘秀这个举动自然违背宗法原则,按照宗法制度,帝系大宗不可绝,如果大宗中断,就得选择同宗中的支子去承嗣大宗,承嗣者就必须削减对私亲的礼制,你刘秀自诩为西汉的正统继承人,自然就要屏弃私亲,不能过河拆桥吧?

因此,天下平定礼法恢复后,儒学士大夫们就不能坐视皇帝带头践踏礼法,才有建武十九年(43)正月,张纯、朱浮上书请除四亲庙的奏议。要求刘秀陛下依据宗法制度的“为人后者为人子”原则,撤消亲生高祖父以下的四亲庙,以西汉皇帝大宗替代。

秀哥是要脸面的人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撤消设立于洛阳的四亲庙,改在章陵立庙,降低私亲祖先的奉祀规格,由所在郡县奉祀;同时,以元帝为父,宣帝为祖父,和太祖、太宗、世宗三位神主一起供奉在洛阳高庙;又把平辈的成帝和晚辈的哀帝、平帝三位神主供奉在长安高庙,由臣下奉祀;总算解决掉刘秀和西汉诸帝的世系衔接问题。

也就是说,在刘秀建武十九年时,大汉的宗庙里除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帝万世不迁,还有元、成、哀、平四亲,怎么数都是八个啊?这怎么算?没法算就不算,迷糊着过呗!

2,东汉初期奉行同堂异室庙制的深层次原因

中元二年(57)二月,六十二岁的刘秀驾崩,留下“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的遗诏。

按照宗法礼制,做为入继大宗的刘秀陛下驾崩后,他的神主就该像西汉诸帝一样安置在高庙中,序昭穆、享受祭祀,这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他的儿子明帝刘庄以老爹拨乱反正、中兴大汉为由,另外起庙,尊为世祖庙。

这样,洛阳帝京就有两所宗庙,一个是祭祀着西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元帝五帝的高庙;一个是祭祀着世祖光武帝的世祖庙,让人不禁猜度,这是恢复多庙制的节奏么?

永平十八年(75)八月,四十八岁的刘庄驾崩,“遗诏无起寝庙,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后汉书》显宗纪)

就是让嗣皇帝把他的神主安置到世祖庙中、他母亲光烈皇后阴丽华的更衣别室之内,并没有为自己立庙。刘庄的这个举动既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对母亲的孝意,也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老爹光武帝刘秀,进一步突出刘秀再造大汉帝国的光辉形象。为了避免儒士们哔哔,刘庄还特意留下遗诏:“敢有所兴作者,以擅议宗庙法从事。”

刘庄为啥留下这样的诏令,不就是因为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行为已经违背宗法礼制,只能用皇帝的权威震慑儒士闭嘴。

章帝刘炟继位后,有司上奏说,“孝明皇帝圣德淳茂,劬劳日昊······省送终之礼,遂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别室。天下闻之,莫不凄怆。陛下至孝烝烝,奉顺圣德。臣愚以为更衣在中门之外,处所殊别,宜尊庙曰显宗,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堂,闲祀悉还更衣,共进《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庙故事。”(《后汉书》肃宗纪)

通过这个奏议可以看出,阴丽华的更衣室在中门之外,和奉祀刘秀的正殿是分开的,能够专门为明帝进行单独的祭祀,刘庄能够享受单间待遇,就是说世祖庙中还有他的显宗庙,庙中之庙,这个时候,东汉皇帝宗庙的“同堂异室”制度就已经形成了,并为之后诸帝沿用。

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三岁的章帝刘炟驾崩,也留下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他儿子和帝刘肇继位,上庙号肃宗,奉神主于世祖庙,从此,同堂异室在东汉彻底形成惯例。

后来和帝刘肇驾崩,上庙号穆宗;安帝刘祜崩,上庙号恭宗;顺帝刘保崩,上庙号敬宗;桓帝刘志崩,上庙号威宗,“皆藏主于世祖庙。”

至于襁褓小儿殇帝刘隆,邓太后以他还是婴儿,不用列庙,只是在陵寝接受祭祀就行;冲帝刘昞、质帝刘缵都以殇帝故事,就陵寝祭。

就这样,东汉诸帝神主都立于世祖庙,与西汉帝系的高庙五主并行,俨然两个系统,好像是对世人昭示他们和西汉诸帝截然有别的蕴意,因此,被宋人徐天麟讥讽“不知礼义之正”。

是呀!你们既然表示上承西汉帝系,又为何另起世祖庙,你们东汉的张纯、朱浮、曹褒、郑玄都号称明习典礼,为何让东汉的庙制不列昭穆、没有迁毁、不复古人七庙之制呢?

东汉人蔡邕是第一个为同堂异室解释的人,“孝明立世祖庙,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义,后嗣遵俭,不复改立,皆藏主其中。圣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执事之吏,下至学士,莫能知其所以两庙之意,诚宜具录本事。”(《后汉书》·祭祀下)

把东汉实行同堂异室制度的原因归纳到刘秀节俭上,蔡邕的言论颇受人推崇,南朝沈约、刘宏、隋朝许善心都沿用蔡邕的解释,认为光武帝中兴崇俭,才同堂异室的。

但是,细细思量,如果说东汉初建之时,因为战事频频,财力的确匮乏,不得不事事从简;那么经过刘秀、刘庄父子两代近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元气已经恢复,经济状况远不是国初可比,依照古礼更改庙制并不是多困难的事。

所以,同堂异室并不是遵俭的问题,只能是东汉诸帝的私心作祟,不能尊崇本生四亲已经觉得很委屈压抑,如果再让刘秀屈尊在西汉诸帝之下,实在难以接受,因此才特别褒崇刘秀,才开创同堂异室的庙制。

3,初平改制为帝国续命

因为东汉诸帝都上庙号,也不迁毁,到了灵帝刘宏在位时,除了殇、冲、质三帝不列庙外,世祖庙就有世、显、肃、穆、恭、敬、威一祖六宗七位皇帝,以至于“积多无别,是后显宗但为陵寝之号。”

这时候连明帝刘庄都没有单间享受了,同堂异室的弊端逐渐展现出来,改革庙制也势在必行了。

再加上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士大夫大混战,礼法败坏,各种矛盾日趋激化,终于导致黄巾大起义,使整个帝国处于分崩离析风雨飘摇之中,那些儒学士大夫们就把希望寄托到古礼上,企图通过变革修正宗庙制度、重新构建被严重践踏破坏的礼制秩序,为大汉帝国续命。

献帝初平元年(190),蔡邕提出“宗庙迭毁议”:以西汉没有庙号的元、成、哀、平四帝亲尽,都迁毁;以东汉的和、安、顺、桓四帝功德无殊,还有过差,不应为宗,请除四帝庙号。

非宗亲尽宜毁。(《后汉纪》孝献皇帝纪)
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后汉书》孝献帝纪)

并参照周礼,实行七庙制度,但是,鉴于两汉君统衔接的特殊情况,皇帝宗庙庙数并不仅限于七庙,而是十一庙,分别是:西汉高庙的一祖三宗高、文、武、宣四帝;东汉世祖庙的一祖二宗光武、明、章三帝,二祖五宗七帝并为世世不毁之庙,安、顺、桓、灵四帝为四亲庙,亲尽迭毁。

众所周知,初平元年的宗庙改制并没有达到为帝国续命的目的,依旧在军阀混战中走向末路。

4,猴格说

和赵曙、朱厚熜之流相比,刘秀的确是太委屈了,几乎是白手起家,却不能尊崇自己的亲爷们,只怪当初自己贪图别人家的好处啊!便宜哪里是好占的?但反过来说,还是因为刘秀有底线的,做不出赵、朱之流翻脸不认账的行为,只能自己压抑咯!

因此,刘秀的儿子刘庄才曲线救国,把同堂异室发扬光大定为制度,让自家老爹死后不用那么憋屈。

当然,不能因为东汉承认西汉的帝系就认为他们遵守礼仪,其实东汉诸帝也是数次践踏礼法制度,比如让迭毁制度形同虚设了,比如勿论有没有功德哪怕在位是个混蛋如桓帝都追上庙号了,已经开了庙号泛滥之源头。

名声还凑合的顺帝刘保也曾经为了表达对老爹安帝的孝心,在安排宗庙陵寝祭祀的时候,把安帝排在殇帝前面,理由是殇帝小孩子了,安帝为其兄了。

到顺帝死后,他的妻子梁太后也企图把身为侄子的顺帝排在殇帝前面,理由也是“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在谏议大夫吕勃和大鸿胪周举的反对下才没有得逞。殇帝泪目:你们两口子不能揪着我一个襁褓小儿往死里欺负啊!

孝殇皇帝虽不永休祚,而即位逾年,君臣礼成。孝安皇帝承袭统业,而前世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后相逾,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庙之重,垂无穷之制。昔定公追正顺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安帝)次康陵(殇帝),宪陵(顺帝)次恭陵,以序亲秩,为万世法。(《后汉书》·孝质帝纪)

就是这样。

简表系猴格自制。

图片截图影视剧侵删。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汉代庙制问题探讨、汉书、后汉书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庙号   东汉   后汉书   建武   宗庙   洛阳   西汉   始末   祭祀   帝王   源头   皇帝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