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冲锋前,红军连长请求刘亚楼:能不能让我们吃顿饱饭?

作者:忘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世界各国军队在战时,都曾出现过临时编组而成,专司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亦不例外。

在诸多反映历史上我军突击队战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我军突击队领受任务时写血书、喊口号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但并非如此程式化、脸谱化。

红4团飞夺泸定桥

实际上,在战场条件下,我军突击队的官兵哪有太多时间,像影视剧那样去演绎这些场面?在战场上,军人一切都很务实,喜欢直来直去,有啥说啥,什么有利于打仗就怎么办。如果将一些历史上我军突击战战前的“另类场面”真实呈现在当代人面前,只怕会让许多人意外。其中,1935年6月2日,红1方面军红1军团红4团6连战前向上级提的要求,恐怕是很多人难以想像的。

1935年5月29日,红4团飞夺泸定桥,让红军避免了步石达开的后尘,可谓居功至伟。夺桥之后,红4团在泸定城住了3天,等全军过桥后,又作为开路先锋,向泸定城东北前进,准备翻越夹金山。

此前,在察觉到红军有夺泸定桥意图后,川军袁国瑞旅奉命驰援泸定城,但被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与红4团夹河而上的红1师在龙八堡一带击溃。该敌北撤到泸定城东北的化林坪一带。化林坪是个小镇,袁国瑞旅警戒部队驻扎在镇子里,主力则驻守镇北一个名叫山垭口的高山上,妄图凭险固守。

应该说,袁国瑞的防御部署很有章法。通向山垭口的小路只有两尺宽,非常陡峭,再多的兵力也展不开。川军在这条小路及其两侧能走人的地方都埋了地雷。而川西常见的浓雾一直缠绕在半山腰。站在山下,根本无从观察守军的阵地到底部署在哪里。

6月1日晚,红1师一举占领了化林坪。而拿下山垭口的重任,又一次交给了红4团。团长王开湘、团政委杨成武决定将突击任务交给红6连,并加强给该连1个机枪排。时任2营副营长兼6连连长的黄霖在领受任务后,一没有表决心,二没有喊口号,而是拿着望远镜反复观察,冷静思索。

杨成武问黄霖:“有什么困难?”黄霖一开始没直说,只是坚定地表示:“困难当然有,但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亲临一线指挥的红2师师政委刘亚楼说:“黄副营长,有什么实际困难,你就直说。”黄霖这才说:“我们连一天多没吃上一顿饱饭了,能不能让我们吃顿饱饭。”


原来,红4团此前一天一夜奔袭240里,部队极为疲惫,而且将除枪支弹药外的其他不必要物品扔得一干二净。打下泸定城后,因守敌放火烧房,红4团所能缴获、收集到的粮食极为有限。指战员们还将多数缴获,留给了后续部队和机关。从泸定城出发后,途经之地基本杳无人烟。刚刚攻取的化林坪,也是十室九空,镇里的存粮早就被袁国瑞旅搜刮运到山上去了。因此,不仅红6连,整个红4团都在饿肚子行军、打仗。

突击队饿着肚子,怎么攀爬如此险峻的高山?如何完成为全军打开前进通道的任务?刘亚楼一声令下,让红2师机关和直属队都把现存的干粮拿出来,让突击队填填肚子。

终于吃了顿饱饭的红6连指战员,在黄霖的率领下,全体保持静默,开始爬山。一行人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爬到半山腰。他们抓住山风刮散云雾之机,发现左边山峰又高又陡,古木参天。在一般人看来,那里绝对人类能上得去的。黄霖估计川军也会这么想,必定对那个方向疏于警戒,便决心率队伍悄悄向左翼山峰迂回攀援而上,从那里居高临下向敌布置在山垭口的正面阻击阵地发起突袭。

这次迂回极为艰难。红军指战员必须在乱麻一般盘根错节的野藤、荆棘丛中爬过去。遇到近乎笔直的石壁,大伙儿只能搭起人梯,踩着同伴的肩膀往上翻。石壁上有许多湿乎乎的苔藓,不时有人滑下来,又顽强地重新往上爬。越往上爬,就越难攀援。在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下面,6连稍事停留,先由一位战士爬上棵大树,像猿猴拟地利用树枝的弹性,奋力荡到另一棵大树上,就这么爬上山顶,然后放下连接在一起的长长的绑腿。让其他人抓住绑腿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去。到当天中午12时,这百余位勇士终于爬上了峰顶。算下来,当天上午他们垂直攀爬了千余米高,几乎耗尽了全部体能。因此他们在山顶足足躺了20多分钟才缓过一点劲来。

山顶周边雾气茫茫。富有战场经验的指战员们,发现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中,有两团“雾”显得更浓,而且向上升得更快。大家认定,这一定是敌人生火冒起的烟。升烟之处必是敌军阵地。

听说发现敌军阵地了,战士们顿时来精神了。大家怀里抱着枪,从陡坡上往下滑,直向冒烟的地方猛扑了过去。果不其然,那是敌军侧翼警戒阵地。百余敌军围着两堆用湿木头烧起的火堆取暖。他们万万没想到,红军宛如神兵天降,从一个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方向杀了下来。还没等他们反应起来,红军黑洞洞的枪口就顶住了他们,70余敌军只好缴械投降。

惊觉侧翼警戒阵地失守,袁国瑞立即点兵发起了疯狂反扑。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红6连打得异常顽强。许多指战员负了伤仍坚持战斗,压根就顾不上包扎。打到后来,红6连子弹将尽,手榴弹也不多了。黄霖让大家上好刺刀,等反扑之敌冲至距自己10米左右,才令大伙儿投出手里最后1枚手榴弹。在隆隆的爆炸声中,红6连发起了全员白刃冲锋。那股有我无敌的精气神,顿时将敌军气势压垮了。反扑之敌全线崩溃,逃命途中互相踩踏,死伤狼藉。红6连战士们捡起敌人丢弃的枪支、弹药,用火力一路“欢送”溃逃之敌,夺下了山垭口。

这一仗,红6连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抓了几百名俘虏。漫山遍野都是川军丢弃的武器、弹药、粮食和尸体。立下如此战功,红6连所得到的奖励既非勋章,也非提职命令,更非金钱:刘亚楼下令从全师抽调了20几个老兵补充红6连。在部队减员严重的长征路上,这才是无数基层指挥员梦寐以求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突击队   泸定桥   泸定   红军   川军   指战员   连长   敌军   我军   警戒   阵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