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陵之战:吴王夫差是如何团灭齐国10万大军,威震中原的?

  

  公元前484年,齐鲁边境,艾陵。

  在长勺之战过去200年后,此地附近见证了新的杀戮。艾陵之战结束后,雨势渐渐减小,战场附近的原野上,留下了一驾驾战车碾过的车辙,残破的盾牌,断掉的箭杆,积水与血污,泥浆混在一起,调和成诡异的颜色。山上的松树针叶上,新鲜的雨滴青翠欲滴,摇摇欲坠。

  

  吴王夫差的御帐前,跪着一排排手脚被捆在一起,发髻凌乱,解除铠甲,战袍被血色染成乌色的齐国战俘。他们已经没有了齐人的傲慢和强横,而是惊恐的望着南方人诡异狰狞的祭祀仪式,和吴越人脸上的狞厉纹身,听着他们完全不懂的吴地方言,揣测着自己的命运:是被礼送回国,还是就地丧命?他们的身后,是同样满身血污,但是威风凌凌,手持利剑的吴国剑士,手持长矛的夫差,用夏言傲慢地宣布给齐国俘虏还有鲁国盟友听:

  夫差敢昭告吾祖太伯、仲雍:齐侯壬冲犯王命,不鉴于楚之亡。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遵汶伐博,战于艾陵,天舍其衷,齐师败绩。

  

  随后夫差大手一挥,利剑飞舞,一颗颗头颅落地,鲜血从肢体断裂处喷溅的尸体们,七零八落的倒在地上,没有砍中要害的俘虏被补剑后,就没有再痉挛挣扎了。夫差下令将人头垒成巨大的“京观”,对齐国示威。附近的鲁国野人,远远地看着那些无头尸体被吴人埋掉,心想有了血肉的滋养,来年这里就能长出生机勃勃的植物和丰茂的庄稼。

  

  鲁山

  

  吴王夫差

  作为吴越争霸中最重要的会战之一,艾陵之战不仅标志了吴越步兵战术的一个高峰,也是吴国霸业的极点。但是在这一战过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夫差即将陷入到重重的危机之中。

  战争前情

  

  从公元前494年开始,吴国在战胜越国-降伏勾践君臣之后,以陈蔡两国的宗主争夺战为切入点,继续与楚国争霸;在吴楚争霸稍微平息之后,吴国就开始围绕着鲁国,邾国等势力下手,挖齐国墙角,乃至挑战齐国正在衰败的霸权。这时齐悼公因为在鲁国娶的妻子季姬与她的叔父私通而震怒,齐悼公先是邀请吴国一起讨伐鲁国,但是齐鲁两国又旋即和好,齐悼公夫妻在见面后又恢复了恩爱关系,于是齐悼公让人谢绝吴王的出兵干预。吴王夫差感到被耍,反而坚定了发兵北上,教训齐国的决心,表示要去亲自找齐国人讨说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夫差也是考虑到吴楚拉锯前线土地残破,人民流离,也许北方会有更加富庶的土地和更多的人口供自己劫掠。

  

  在用邗沟将长江和淮河连通起来之后,绵延数百里的大队南方舟师,载着武器和军粮逶迤北上,吴国带上鲁国等附庸部队杀到了齐国南部的鄎地,迫使齐人议和。但到了公元前484年,齐国的执政田常为了报复鲁国和吴国一起攻齐,也为了将国-高两大拥护公族的子弟派上战场去消耗,于是兴兵讨伐鲁国,在此战中,齐国因为大夫们军心不齐;鲁国则在冉求等孔门子弟的组织下取得曲阜之战的胜利。

  为了挽救师傅的故国,也为了遏制齐国的野心,孔门弟子结合吴王想称霸中原的主张,游说夫差北上伐齐,同时又鼓动渴望取代姜齐的田氏出兵,干预吴国的北进。于是吴鲁联军在前484年的春末夏初,杀到了位于今天山东省莱芜市的艾陵附近,与在泰-莱平原北部严阵以待的齐国军队相遇。

  

  在开战前,夫差也在不停的派人侦察齐国军营,鲁国司马叔孙州仇也像盟友介绍了对面齐人的情况:对面的齐军,主力是来自传统士乡的国人,到了后来,他们自然转化为征兵对象,在战斗时需要从军作战;齐国的精锐部队,是被称为技击之士的精锐募兵。在兵种类型上,这些人属于精锐的轻步兵部队,善于单兵混战或者伏击战,平时需要进行搏击、角抵、箭术、驭术、剑法、游水等方面的训练,他们每斩下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以获得一金的奖赏;但面对阵列严密的精锐步兵,他们的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基于齐国公族被架空,大家族洗牌的时代背景,还有齐国的军事风格,日后的吴起对他们做出评价:“夫齐性刚,其国家富,君臣骄奢,简于细民;其行政宽,而禄不均,一阵两心,前重后轻,故重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阵可坏。”面对这种禄位不均,军心不一的队伍,吴起的击破之法是击破其左右军,然后攻击本阵就可以将其击败。吴起在鲁国为将时曾经直面过齐军的战斗风格,这种风格在更早时也是如此,是齐国政治文化和地理环境的产物。

  先根据情报侦察,看到齐人上中下的三阵配置后,夫差判断,齐国那些不想打仗的大夫和将领,大都集中在齐军左翼-上军高无丕的麾下,但是国书指挥的中军战斗力较强,而且战斗意志旺盛。这将影响到后来夫差的排兵布阵。

  开战前夜

  

  先秦剑士木俑

  交锋前夜,夫差下令厉兵秣马,在天未亮时,就下令战士们披甲备战,准备朝食;并趁着夜色紧锣密鼓组织布阵。吴王和大夫,鲁国司马叔孙州仇等人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战斗计划:所以在破敌之术上,应该先以左右翼翦除敌之两翼,再破其中军。倘这一过程进行不顺利,夫差亲帅中军王卒攻击顽抗的齐军左翼或右翼,最后席卷敌之中军。

  

  在对面的齐国营地中,一切貌似井井有条:士兵在阵前安置蒺藜阵,蒺藜阵后是用战车连成的壁垒。齐军将士将长牌插在车的侧面,组成城墙垛口的形状,弓弩手从后面放箭。车阵的后面依次是长矛手、短矛手和持剑近战的武士。最后空心阵的中央是辎重车和非战斗人员,营地四周游荡者大量的游哨和斥候。夜晚军队的不同部分用鼓声联络。

  

  由于齐国大夫们对于战争的前景看法不同,所以齐国武士贵族们在战前的反应截然不同,有勇敢者如公孙挥,他下令士兵准备好绳索,捆绑短发的吴国人的人头,因为吴越之人依旧有断发文身的习俗。

  

  先秦北方将领的甲胄

  但很多大夫没有这份乐观,这就是吴起所谓的一阵二心。在开战之前,公孙夏命令他的部下唱《虞殡》,暗示命不久矣;陈子行命令他的部下准备好下葬用的含玉,意思是自己即将前往阴间;东郭书则表示:“打了三次仗后,我必然战死,这是第三次战斗,我的大限将至”;东郭书派人拿琴做礼品去问候弦多,说:“我不会再见到您了,请您收下我的敬意吧。”田乞的弟弟陈书则表示:“这次去,我只能听进军的鼓声,听不到退军的金声了。”

  这些有趣的言行一方面是《左传》记载贵族言行的传统,但是也暗示了一点,那就是齐国大夫们由于田氏加紧对姜氏公族的取代而心神不宁,人心惶惶。战斗前,田乞对弟弟陈书表示:如果你战死了,我们的家族就能飞黄腾达,暗示的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兄弟能够身先士卒,引导国氏和高氏同吴国蛮族死斗到底,借助吴国之手来削弱齐国的国、高两大家族。而陈书的回复也让他十分欣慰:“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

  杀戮时刻

  

  在决战的当天,五月的鲁西南天色阴沉,仿佛是天帝预见到了惨烈的杀戮,要亲自清洗凡间杀戮的鲜血。

  后来夫差给周天子上书:“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遵汶伐博。簦笠相望于艾陵”,印证开战时应该天降暴雨,吴军需要佩戴簦笠等雨具作战。

  初夏的暴雨,对于吴钩男儿并不陌生,湿润的气息,让他们想起南国故乡的风土;而雨天带来的泥泞,却对于齐军战车的使用造成了大麻烦。

  

  齐桓公

  夫差全身介胄,披甲持剑,衣甲的袖口和脖颈的裸露部位,隐隐露出了吴人喜欢的龙蛇纹身,这是他们喜欢的神秘图腾。正值青壮的武士君王,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锐利的目光穿过如烟的白雨,遥望隐约紫色的齐国军阵,这是对手的古老传统:“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身后的侍从们,为君王撑起伞盖,为他手持象征着杀伐之权的斧钺,以及夫差喜爱的长矛。

  很多吴军步兵断发纹身,身披轻装皮甲,穿戴箬笠,手持倒梯形的盾牌与利剑,长矛或者铜戈。吴王身边的精锐部队,大都是出身士人与大夫,手持利剑,长铍,身披铜甲或者犀牛皮甲,使用鲨鱼皮制作的箭囊。这些被称为“王卒”或者“君子”的精锐,在文化和教育背景上,总体好于普通吴越之人,粗通中原文化,拥有更加完整的护具。来自晋人的战车技术最先武装的,就是这些部队。

  

  南方的楚风铠甲

  在他前面,从左到右,依次是胥门朝的上军,王子姑曹的下军,展如的右军。按《国语-吴语》对黄池之会的记载,吴国步兵以步兵百人一行为一单位,长官称“官师”;十行千人,长官为“嬖大夫”;百行万人为一方阵,长官为将军。前排的师官作为精锐剑士,手持有繁复花纹的犀皮盾牌,背后战士为他手持窄长的军旗,标志各自的建制,在开战中,这些基层军官会身先士卒,陷入敌阵,为后面的战友开路;嬖大夫拥有一面军鼓和旌旗,手持鼓槌,随时准备下令。在服色上,左翼吴军统一红旗红甲,中路吴军和夫差直属部队统一使用白甲,右翼的吴军统一使用乌衣黑甲,看起来整齐而壮观,这也是夫差集中民力,全力北上称霸的大国之梦。

  由于有先王寿梦,公子季札等人的求礼,加上吴国接受淮泗诸侯和晋国,楚国的流亡贵族,吴人已粗通中原的钟鼓礼乐。夫差下令乐官鸣钟鼓,经过严格训练过的乐师也开始击鼓奏乐,在传令兵“利趾者”的奔走下,全军逐渐得到了号令,渐渐的吴军阵势声浪如潮,呐喊如江,在雨中向着北人发出猛虎般的咆哮,仿佛要将中原震得山河板荡。面对此情此景,齐人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在召陵会盟时,面对过的南方楚军。

  和夫差一起作为中军预备和殿后部队的鲁国军队,无比吃惊地看着眼前的情景:当年年初,他们在孔门弟子冉求还有三桓的指挥下抵抗齐国入侵,战斗以鲁军斩获甲首80人,“齐人不能师”,齐军就不能成军而胜利。和齐鲁烈极其有限的战争相比,吴人简直是以饿虎吃肉的方式撕咬齐人,不禁让礼仪之邦的臣民感叹新兴蛮族的可怕。

  吴军中还有3000越军精锐,这些人是勾践为了表忠心,也是为了怂恿吴人和齐国撕咬而派来助战的,交出精锐意味着越国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夫差饶有兴致的让他们在一边观战,让他们看看吴军是如何击败中原大国的,也是打压他们的复仇之心。

  

  在发出了攻击信号之后,按照战前规划,右军展如下令步兵们以前进-整队-再进的方式出击,到了距敌一里之地才发动冲锋,齐国人本来准备派出勇士向吴人挑衅-邀请单兵决斗,但吴人并不理睬这一行动,所以战斗没有以齐人期待的-致师单挑-步兵出击-战车冲锋的模式展开。冒着战车射手和步弓手的箭矢,吴人前排的师官挥舞剑盾,带头上前,用剑直刺齐人的面部,或者砍杀敌人的脖颈,关节等部位,如同钉子一般钉入齐军,面对使用剑盾的精锐剑士,使用短戈,长戈,短矛的技击之士明显处于下风,在被剑盾砍杀后就是各种枪矛的刺杀。由于本来就没什么斗志,高无丕下令战车兵放弃徒卒开溜,留下上军的步兵给吴人斩杀。

  在发现高无丕战况不利之后,吴国的中路和左路也开始向自己压来。国书立马反应过来吴人不会以常规模式开战,与其以完整的中军/冒着队形混乱的风险,拯救溃散的上军,还不如直接集中剩下部队击垮对面的对手,尽量争取击垮对方的一翼,好做下一步周旋。

  

  于是国书下令下军和中军出击,他下令车前步兵退开,每乘战车先行出击,带者各自的步兵单位扑向对手。在战车逐渐完成了加速发起冲锋后,隆隆的战车虽然受到了雨水和泥泞的干扰,但也给吴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冲击,打的胥门巢的队伍持续后退,面对战车的全速冲锋,缺乏战车传统的吴人应对逐渐显得吃力起来,战车的战马胸前有皮甲,可以部分抵挡箭射或者枪刺,而车上的射手持续放箭,车右手持长戈扫击车下的步兵。后面的齐国人则纷纷跟进。位于中路的王子姑曹由于有夫差的王卒压阵和督战,所以没有立即后撤。

  

  眼看齐军的中军和下军正在对吴国的上军疯狂打压,吴国的剑盾步兵在齐国战车的车驰卒奔下阵型混乱,和齐国人陷入了一对一的单挑对决,而且还有后继不利的态势。在师官和大夫们的维持下,吴军数十人为一阵地面对整齐的齐国戈矛。一些战车冲锋的位置过前,导致马具损坏,战马战死,车上的齐国人就下车与吴人格斗。

  

  夫差戈

  夫差发现这一局面后,趁着齐国中军在继续压向胥门巢的军队之时,突然下令以鲁国战车兵和自己的战车部队为前导,带着士气旺盛,还没有击鼓进军的中军王卒大举出击,冲向露出侧翼的齐国的国书部队。在这一轮冲锋中,白甲白旗的浪潮吞没了紫色的旗帜和甲胄,战车打击之后,随机跟上的吴国精锐剑士们以灵活的队形冲击并切割对面的齐国中军。国书的军队猝不及防,被联军一波打散,吴国剑士们纷纷斩下齐国人的头颅,但是夫差没有放任战士们散开杀人,而是继续监督战士们列阵,进一步将敌人的上军和下军分割开来,不给对手以喘息之机。最后的结局,就是齐国的下军被吴国的下军,中军还有夫差的王卒全部斩杀,最后只有一开始就撤退的高无丕带者少数将士撤回临淄,报告战场的惨状。

  战后余生

  

  战国越国石矛

  在一旁打的精疲力尽的鲁国人只顾歇息,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如此惨烈而彻底的歼灭战,几万人遇害。他们还记得被围困的齐国军队已经失去了斗志,几乎放弃了抵抗乞降,按照中原的传统,他们会放战败者一马,不会穷追到底,也不会是随便加害不重要的战俘。这样的歼灭战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而越国人也不禁感叹,此时的吴国还无法取代,此时吴国的霸权还无法撼动;取代吴国霸权的复仇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作为对盟友的奖励,也为了体现霸主的大度,夫差将800乘战车都给了鲁国,这让鲁国人大感意外。但这也意味着,将来鲁国要承担更多的军事义务。

  在熟悉中原外交运作的臣子的安排下,齐军主将国书的人头还有一封用词典雅,但是内容含有杀机的书信,被夫差送给临淄:

  "吴王闻齐有没水之虑,帅军来观,而齐兴师蒲草,吴不知所安,集设阵为备,不意颇伤齐师。愿结和亲而去。"

  吴人轻描淡写的表示,我们听说贵国发洪水,所以我王带兵前来围观关切,但是齐军却森严戒备,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结果一不小心伤了这么多齐人,斩甲首三千,伤者无数;为表示诚意,我王希望与贵国结亲而去。

  

  而齐国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战败的命运,被迫议和:

  齐王曰:"寡人处此北边,无出境之谋。今吴乃济江淮喻千里而来我壤土,戮我众庶,赖上帝哀存,国犹不至颠陨。王今让以和亲,敢不如命?"

  战争结束后,吴国威势振作一时,宋鲁卫等国纷纷请服,这让夫差继续执行自己“争霸中原,威服齐晋”的战略,他将邗沟延伸到了沂水,以便将更多的舟师和剑士送到北方。但艾陵之战,也成了夫差人生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吴王   中原   齐国   齐人   吴国   中军   步兵   精锐   战车   大夫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