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虏平寇:南明最失败的战略,坐失收复中原的最佳良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杀殉国,年仅33岁,大明帝国灭亡,立国278年。实事求是地说,朱由检不是个昏庸之辈,他也曾想着恢复大明的荣光,奈何大势已去,非人力所能扭转,朱由检能够以死殉大明,保全了一个帝王最后的尊严,也算得上是个“悲情英雄”,朱由检在自杀前还写了封遗书给死敌李自成,全文如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朱由检殉国后,当时天下的局势是满清雄踞关外、李自成控制中原、张献忠割据巴蜀,江南地区则仍然控制在明朝官僚手里。当年四月,李自成集团与满清集团在山海关的一片石大战,李自成败北,满清入主中原。当年五月,在江南的明朝官僚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是为弘光帝,南明弘光政权成立。

彼时,满清初入中原,兵力有限,无法对所有的对手全面出击,只得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击首要敌人李自成的战略,并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号邀买人心。而在江南的弘光朝,反而幸灾乐祸,以为满清是来帮助他们讨伐流寇(明廷称李自成、张献忠为流寇)的,于是推出了一个脑残的战略,那就是所谓的”联虏平寇“,即借助满清的力量打击李自成,事成之后与满清南北分治、平分天下。弘光朝廷自以为打的算盘很精明,但却忽视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况且南明与李自成都不敌满清,李自成在,尚且可以牵制满清的力量,而李自成一旦被灭,南明将死无葬身之地。当时也有人提醒朝廷,如给事中马嘉植所言:

"今日可忧者,乞师突厥,召兵契丹,自昔为患。及今不备,万一饮马长、淮,侈功邀赏,将来亦何辞于虏?"

然而,弘光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些鼠目寸光之徒,他们只顾眼前享受,哪管以后洪水滔天。5月28日,弘光朝廷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并派遣使者到北京联络清廷,因为清军主力在进攻李自成,迫切希望稳住南明,遂同意了南明的请求,“联虏平寇”正式实施。当时,因为清军主力大多在西北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整个中原地区处于一片权力真空的状态,山东、河南的官绅更是以恢复明室为号召的,驱逐了当地李自成派驻的留守部队,并派遣使者到南京报捷,请求南明出兵北上收复失地。形势对南明可谓一片大好,如果当时南明军北上,完全可以兵不血刃恢复中原。届时,也可以以此为屏障抵御清军南下。

可惜,弘光朝廷都在为“联虏平寇”战略弹冠相庆,哪里还有恢复中原的进取之心。随着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杀,大顺政权崩溃,满清解决了入关以来最大的对手,随即开始了对南明弘光政权的军事进攻。1645年,满清卸下所谓“为崇祯复仇”的伪装,以豫亲王多铎为征南大将军,统率10万清军南下伐明,清军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南明军纷纷归降,只有扬州的史可法坚持抵抗,但也只是坚持了1天,扬州就告失陷。旋即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五月十五日,南明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打开南京城门,清军占领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仅仅存在1年。

南明弘光政权开局本来很好,如果好生经营是有希望和此前的东晋和南宋那样保有半壁江山,甚至恢复中原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因为内部党争不断,统治集团腐朽且鼠目寸光,又实施与虎谋皮的“联虏平寇”战略,最终自食其果,其灭亡一点都不可惜。正如的崇祯朝大学士蒋德璟所言:

“昔唐、宋在江南时,河淮以北皆虏,故不得不偏安。今奴雏(指顺治帝)方幼,诸虏争权,河淮之北,奴骑不到。而闯寇闻亦久奔,间有一二逃将士兵假名行劫而已。中原士民,椎牛洒酒,以待王师之至。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分道北征,指日清廓,大非晋、宋可拟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中原   崇祯   大顺   大明   明朝   江南   南京   满清   朝廷   良机   政权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