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战术天才战略蠢才,三藩之乱席卷江南,最终为何被康熙击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1673年,吴三桂自称周王起兵反清,他这一反联合了其他两位藩王,挥军北上一直打下了大半个江南。但他的反清事业最终还是被康熙粉碎,能征善战的吴三桂已经打下了这么多地盘,为何最后却会被没什么打仗经验的康熙击败呢?

三藩的兵力加一起足以动摇清朝根基,吴三桂气势汹汹地向清朝发难,盟军却被逐个击破,自己最后竟然也落得个病死的下场,推翻清朝的计划无疾而终。他在战略上都出现了哪些失误,最终才导致他自己在被困死在云贵高原一带?


三藩之乱的起因

吴三桂这个人很厉害,他可以说是相当的心狠手辣,崇祯十七年的时候他正给明朝看守山海关,但他自知大势已去,拱手献上山海关投降了清朝。

在将李自成剿灭后被皇太极封为平西王,随后又在云南亲手杀死了永历帝,背上千古骂名。

但和什么骂名不骂名的比起来,吴三桂更在乎自己手里的权利。

还好他也算是开国老臣,虽然他在清朝的地位是靠出卖明朝换来的,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些硬骨头最后不都被剿灭死掉了,吴三桂作为一个汉人甚至坐拥权利,也算明智。

但他的得意日子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长久,他以为可以安安稳稳的雄霸一方直到自己老死,可是康熙的即位打破了他的幻想。

兔死狗烹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别看皇太极拿他吴三桂当个人物,顺治帝也对他十分尊敬,但康熙可不在乎。

康熙一想到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就头疼。

康熙不想看到这三个藩王在南方晃悠,所以他早就想削藩了,正巧平南王尚可喜说自己年纪太大不想干了,这可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康熙大笔一挥就批准了他的退休奏折。

尚可喜退休了,他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承他这个平南王的位置。

但是康熙已经决心要削藩了,怎么可能让尚之信继续当这个平南王。

康熙一口回绝了尚可喜的这个要求,还勒令他赶紧让手下该退休的退休,不能退休的也解散。

康熙虽没有直接说要撤掉藩位,但是他的这通命令和撤藩位没有区别。

广东的藩王之位眼看要被康熙处理掉,那云南和福建剩下的这两个藩王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吴三桂于是联合耿精忠来了一招以退为进,在当年八月初一同向康熙申请辞职。

吴三桂和耿精忠先是卖了一番惨,先是说自己是如何地忠心耿耿,当年拼了命立下汗马功劳导致如今疾病缠身。

最后又假惺惺地说藩王存在让清朝不好管理,不如直接撤掉藩王的位置。

二人软硬兼施,本以为康熙看了以后会明白其中利害。

但没想到康熙又大笔一挥直接批准,并立即派钦差大臣前往云南,福建和广东处理撤藩事宜。

不到一个月钦差大臣甚至已经全部到位,这让吴三桂等人焦头烂额,他们只是想卖卖惨装一装,想不到康熙竟然来真的,吴三桂当时就怒上心头。

他们三人的爵位那是靠卖命换回来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仨手下哪个不都有着无数明朝人的亡魂,如今康熙说撤就撤,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最气的就是吴三桂,他为了安稳地享受权力甚至亲手勒毙了永乐帝,这可是要背上千古骂名的。

吴三桂觉得自己如此为清朝卖命,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当即恶向胆边生,处死了康熙派来的钦差大臣。

随后在十一月宣布谋逆,召集天下人马欲要推翻清朝的统治。于是一场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就浩浩荡荡的拉开了帷幕。

三藩之乱拉开帷幕

在起兵后吴三桂迅速开始了拿地盘的动作,他本身就发迹于川贵一带,在川贵地区有大量旧部。

再加上云贵川挨在一起,所以吴三桂立马出兵攻向贵州四川,并且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这两个大省,更是打算攻下湖南,然后一路冲向北京。

见吴三桂如此来势汹汹,朝中就有人建议不要再削藩了,要不然求和算了。但吴三桂此举更让康熙看到了藩王的不稳定性,就决定和吴三桂正面对抗。

于是康熙先是暂停了福建和广东撤藩的工,防止剩下的两王立马就去和吴三桂联合。

随后康熙下令让广西将军孙延陵守好广西,从侧面打击吴三桂的势力。同时下令让西安将军瓦尔喀率兵进入四川,阻拦吴三桂从四川继续北上。

然后在湖南布下重兵想要把吴三桂拦在湖南,然后靠打拉锯战消耗吴三桂的实力,再慢慢剿灭。

但吴三桂实力强悍,带兵打仗非常厉害,再加上当时清军的战斗力就像纸糊的一样,所以康熙的计划被吴三桂直接粉碎。

不到三个月吴三桂就势如破竹带兵占领了湖南,摧毁了康熙精心在湖南布置的湖广防线,杀的清兵溃不成军。

见吴三桂如此勇猛,原本被康熙寄予众望的孙延陵直接向吴三桂投降,开始反向攻打广西,替吴三桂又把广西拿下了。

耿精忠也见机造反,找上了吴三桂和他汇合像江西进军,把江西打下了大半。到这里吴三桂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云贵川都已经被吴三桂拿下,广西孙延陵向吴三桂投降,福建耿精忠也加入叛军,这让康熙焦头烂额。

但这还不算完,远在平凉的王辅臣想从反叛中分一杯羹,也宣布了反清,至此清朝南部多处沦陷,康熙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清朝内部已经要乱成一锅粥了,外面还有别国伺机攻打,也想过来占点便宜,康熙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让清朝失去大量地盘。

此时的吴三桂拿下了六省,算上其他两个藩王的地盘和在西凉的王辅臣,已经有和清朝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此时的吴三桂其实有三条路可以走,上策是出川陕占山西进逼直隶,随后直捣黄龙。

中策是出湖广占河南出击山东断漕运,剪除羽翼再捣腹心。

下策是进兵二浙于清廷争富裕的江南钱粮,划江而治与江北做长期对峙,待天下有变。


三藩之乱的失败

吴三桂选择的恰好就是这个下策。他想要和康熙谈判划江而治,一方面这样他就已经满足了,另一方面他的长子和长孙还被当做人质押在清廷。

但康熙一口回绝并立马杀了吴三桂的子孙,其实康熙这样做并不是鲁莽,而是因为他心中有数。

第一,在关外的兵力和驻守在都城的兵力他还没有调动。

第二,上吴三桂提出谈判,肯定会有人质疑他的野心,到时人心必然不齐。

第三,别看吴三桂打下了大半个江南地区,但最富饶的地方还在康熙手里,康熙有信心把吴三桂耗死。

如今吴三桂停战给了康熙重新排布兵力和应对局势的时间,这样吴三桂打下来的优势直接没了一半。

康熙还是决定逐个击破,他立即攻打西凉,将王辅臣死死围住,吴三桂想要救援但被南面的清军拖住,所以西凉平叛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西凉那边,福建的耿精忠也出了大问题。本来吴三桂叫郑经沿水路北上攻打苏杭一带。

但郑经偏不听,他跟耿精忠有仇,开始扭过头猛攻福建。耿精忠的兵基本都在浙江作战,面对郑经这样猛烈的攻打,耿精忠是分身乏术疲于应对。

康熙看到出了内讧自然不会错失良机,他立马调兵着重攻打耿精忠,耿精忠本来就疲于应对清军,郑经又不停捣乱。

在长期的两面夹击下耿精忠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向康熙投降了。康熙就这样趁着内乱成功平定了福建这一边的反叛。

但郑经自然也没有好下场,他应该早就知道,连耿精忠打清军都这么费力,他又怎么可能是对手。

所以郑经辛苦打下的地盘,很快就被清军打了回去。郑经把私人仇恨放在前面,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对吴三桂来说郑经就是一个猪队友。

在耿精忠被剿灭后,原本在观望的准藩王尚之信却突然宣布反清,但他宣布完之后却继续观望,完全不派兵支援吴三桂。

几个月后尚之信又突然宣布向清朝投降,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三藩之乱完全只有耿精忠和吴三桂在出力,令人感叹。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胜利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向了康熙这边。在广东的尚之信宣布投降,在福建的耿精忠已经被剿灭,现在还在和清廷作对的只剩下吴三桂和王辅臣了。

王辅臣被围困许久,只能向康熙投了降,至此吴三桂就只能孤军奋战了。

吴三桂几次出兵都没有捞到好处,但清廷家大业大,一直耗下去迟早要把他耗死。

吴三桂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果断一点,就在康熙十三年宣布自己要做皇帝,随后定都衡阳,还立了个国号叫大周。随后率兵攻打广西和广东,打回了一部分地盘。

虽然吴三桂打仗很厉害,但他的谋反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就在吴三桂要继续和清廷做长期对抗时却意外病死了。

因此吴三桂这一反叛集团在群龙无首后退回了云贵地区,但依然战力不俗,一直到六年后这一支反叛队伍才被彻底剿灭。

吴三桂的失败正是因为他战略上的失误,如果他那时不是小富即安,而是更果断一点的话,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他没有为了邀功亲手杀死永历帝,结局也许又会不一样,只能说吴三桂失败的苦果是他咎由自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平南   康熙   西凉   清廷   骂名   江南   广西   湖南   福建   广东   清朝   战术   天才   战略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