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族崛起之梁高祖萧衍-戎马一生 为何于耄耋之年受制于权臣?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我是帝王档案讲述者-娓娓道来说天子,花名“玮小宝”。今天我们开始庶族崛起系列的第十六讲,南朝梁的第一位天子梁高祖萧衍

萧衍他爹是太祖文皇帝萧顺之,他妈是献皇后张尚柔,这二位的谥号都是追谥的。萧衍有两个哥哥七个弟弟,一共九个兄弟,看来他家老爷子的战斗力可以。

萧衍一生娶了一后六妃,一共七个老婆,中宫皇后乃是崇德皇后郗chī徽,这姐姐肚子不争气,只给萧衍生了三丫头。

萧衍一辈子得了八子十女,一共十八个狗娃子。在他的八个儿子当中,竟然有两个儿子先后登基称帝,分别是第三子梁太宗萧纲和第七子梁世祖萧绎。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萧衍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

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极为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乃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且同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打小儿就很聪明,且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

凭借着令人羡慕的家族背景,萧衍刚出仕时,便担任巴陵王、南中郎将萧子伦府的法曹行参军,后改为卫将军王俭属下的东阁祭酒。

萧衍筹略过人,文武兼备,卫将军王俭一见,便对他非常赏识,遂奏请萧衍任户曹属一职。王俭曾对名士何宪说:

萧郎不及而立之年将做侍中,岁后则贵不可言。

齐武帝永明二年正月,竟陵王萧子良开建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和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谢朓、沈约、陆倕七人一同交游于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

王融以识鉴过人闻名于世,时常对亲友言说:

今后宰制天下,必在萧郎矣。

永明八年,萧衍被调为随王、镇西将军萧子隆的咨议参军。他爹萧顺之去世后,萧衍离职回到建邺,为父守丧三年。这是孝经中要求的,你不回乡守孝三年,你就是不孝,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何以为官?就是这个道理。

永明十一年,齐武帝萧赜病重,萧子良任用萧衍、萧懿、王融、范云等人为帐内军主。王融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萧子良,萧衍却并不认同。萧赜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由西昌侯萧鸾辅政。

萧昭业为帝后,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萧鸾时常与萧衍等人商议,欲将萧昭业废黜。

为达成目标,萧鸾想要将镇守荆州的随王萧子隆召回,又担心萧子隆不从,且忌惮在会稽的王敬则生变,于是向萧衍问计,萧衍认为:

随王虽有美名,实为庸劣之才尔,属下并无智谋之士,唯赖于司马垣历生、武陵太守卞白龙二人矣。然两人唯利是图,当下许之高官厚禄,便可轻易召回。召回随王,只需一封书信足矣。王敬则满足于安坐江东,享极富贵,当下挑选美女数人赠之,以娱乐其心。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非常赞同,于是乎依计而行,阴谋叛乱的潜在威胁随之解除,遂将萧子隆赐死。

为防备齐武帝时期的宿将、豫州刺史崔慧景起兵反叛,萧鸾起用萧衍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萧衍对崔慧景恩威并施,使其安心效力。

隆昌元年,萧衍又被任为中书侍郎,后迁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入直殿省。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新安郡王萧昭文即位,随即掌握朝政大权。

三个月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后,萧衍因参与“定策”之功,被封为建阳县男,食邑三百户,自此萧衍的地位日益显赫。

建武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魏军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魏军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与魏军交战,王广之此时才将自己统领的部分部队统归萧衍指挥,大军进兵义阳。

萧衍领军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魏军营地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士兵于漫山遍野插满旌旗。天亮之后,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此景,以为重兵已赶来解围,于是士气大增,马上整军出城攻击魏军。与此同时,萧衍令兵士顺风放火,瞬间火光冲天,杀声遍野。

萧衍亲自领军夹击,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得退却,齐军大获全胜。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也就是太子爷的其中一个老师。

建武四年秋,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南阳,前锋直逼雍州。萧鸾马上派萧衍、崔慧景等领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数万魏军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枪械缺乏,便对崔慧景言道:

吾军远道征战,原本疲惫,急需休整,然又遇强敌围困。若军中得知当下粮草缺乏,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应趁敌军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

北军尤喜游动作战,定不会趁夜攻城,不久后自会退兵矣。

然而事与愿违,北魏军越聚越多,丝毫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此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其余各部也纷纷逃散。

萧衍受这怂货的连累,无法控制败局,只好边战边退,一直退到樊城才站稳脚跟。

说来也怪,这次战败后,萧鸾并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遂出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固定根据地,这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抢班夺权的资本。

建武五年七月,在位仅五年的萧鸾病逝,由其子萧宝卷即位。 萧宝卷为人暴虐,即位后诛戮重臣,收回朝权,又委任厮小,致使内部动乱频繁,方镇各怀异计。

永元二年冬,萧衍听闻萧懿被萧宝卷杀害的消息,于是乎召见中兵参军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幕僚,开始制定起兵攻讨萧宝卷的计划。

众人皆非常赞同,萧衍遂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不久之后,便招募甲士万人,马一千匹,战船三千艘。

萧懿死后,萧宝卷料定萧衍必反,他决定先下手为强,随即派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率领三千精兵以赴任之名,会同西中郎长史萧颖胄袭击襄阳。

见此情形,萧衍遂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举兵。萧衍断然拒绝部下劝己称帝的建议,遂与萧颖胄联合,并于沔miǎn南立新野郡,以壮大势力。

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萧宝融自称相国,建西台,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同月,萧衍出兵襄阳,移檄建邺,耀武扬威。抵达竟陵郡后,命王茂与竟陵太守曹景宗大败忠于萧宝卷的郢州刺史张冲,并筑汉口城以困厄郢、鲁二城。

一个月后,萧宝融于江陵登基称帝。升授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假黄钺。四月间,萧衍出兵沔水,命王茂及西台将领萧颖达等围困郢城。

年五月,萧衍又移驻汉南。七月间,王茂等部率水师突袭加湖,大破萧宝卷所派的宁朔将军吴子阳、光子衿等十三部援军。

郢、鲁守军被困日久,见援兵已败,遂相继投降。其中郢城之中因流疾横行,城中因病而亡者高达七八万人,萧衍对幸存军民皆一体抚恤。

同年八月,萧衍继续进军江州,命部将邓元起先率部至寻阳,威慑意图首鼠两端的江州刺史陈伯之投诚。同年九月,萧宝融因萧衍平定东夏,便允许他“便宜从事”。

萧衍麾师沿长江而下,前锋自芜湖、姑孰直抵江宁。不久之后,曹景宗等大破征虏将军李居士,生擒新亭城主江道林,诸将自四面八方包围建康城,建康士民纷纷响应。

同年十月,萧宝卷又派征虏将军王珍国率精兵十余万列阵于朱雀航南大路,王茂、曹景宗等以掎角之势大破其部,彻底摧毁了萧宝卷的部队主力。

建康的新亭垒、东府城、石头城、白下垒驻军或投降或崩溃。壬午日,萧衍坐镇石头城,指挥众军围攻建康宫城。与此同时,派人招降京口、广陵、瓜步、破墩等地守将,并分别以诸弟接替镇守。

同年十二月丙寅日夜,王珍国等谋杀萧宝卷,将其首级送交萧衍。次日,萧衍派人封存府库图籍,之后率部入城。

萧衍掌权后,下令处死萧宝卷宠妃潘玉奴及其宠臣共四十一人,并授意宣德太后王宝明褫夺萧宝卷的帝号,进拜自己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扬州刺史,封爵建安郡公,食邑一万户,赐班剑四十人,其余黄钺、侍中、征讨诸军事并如故。

百官按照东晋武陵王司马遵承制行事时的旧例,要向萧衍致敬。己卯日,萧衍入驻阅武堂,下令大赦,并派使者率军慰劳东方十二郡。

早在中兴元年,留守江陵的侍中、尚书令萧颖胄因后方战事不利而忧虑去世。 待萧衍掌握大权后,已经无人能阻挡他称帝的野心。而萧衍虽想自立为帝,却没有急于求成,只是静待时机。

正逢此时,萧衍原来的好友沈约揣摩他的心事,曾试探性地提及“代齐自立”的话题,萧衍开始不应答。

过了数日,沈约又进言,萧衍仍然不允。待沈约离开后,萧衍问礼于信任的谋臣范云,范云也与沈约意见相同,于是乎萧衍让他们二人负责筹划禅代事宜。

与此同时,萧衍竟贪恋起萧宝卷宫中的妃子余氏,继而耽搁政务。范云知道后,劝阻不成,只得找来王茂与他一同进谏,并以将余氏转赐王茂之方式,巧妙地解决了此事。

不久之后,萧衍知晓臣下的良苦用心后,分别赐范云、王茂一百万钱。王茂这小子不但落了个美人,还白得了一笔巨款。

中兴二年正月甲午日,萧宝融遣使者抵达建康慰劳,并追赠萧衍的父祖官职。戊戌日,萧衍进官大司马。

丁亥日,又进拜都督中外诸军事,获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部羽葆、鼓吹”的荣誉,并拥有了开置幕府、征辟僚属的权力。

甲寅日,萧衍再进位为相国、扬州牧,总揽百揆kuí,以豫州的梁郡、历阳,南徐州的义兴,扬州的淮南、宣城、吴、吴兴、会稽、新安、东阳十郡之地受封梁公,获赐九锡之礼,加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王之上。

萧衍先是推辞,后在幕僚一再劝进下,终于二月接受任命。

自二月以来,南兖州宣武城、建康县桐下里,相继出现“符瑞”。丙戌日,萧衍被进封为梁王,所享封邑增至二十郡。萧衍一番假意推辞后,于三月癸巳日接受此命。

在此前后,范云和沈约写信给萧宝融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萧宝融禅位。与此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萧憺dàn遣人于市井间传播民谣:

行中水,为天子。

以此利用百姓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

同年三月丙午日,萧宝融赐萧衍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一切礼仪均按天子标准,这是为禅代做准备。丙辰日,萧宝融下诏禅位。四月壬戌,萧宝融下策书宣布禅位,并传檄天下。

待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又假装谦让。于是乎范云带领众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书称臣,请求萧衍早日登基称帝。此时太史令也陈述了天文符谶chèn六十四条,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萧衍这才装着极为勉强的样子接受众人的请求。

中兴二年四月初八,萧衍正式在都城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朝贺,梁朝建立,改元天监。

天监三年,北魏趁司州刺史蔡道恭病逝之际,派中山王元英急攻义阳。宁朔将军马仙琕奉命救援,但被击败。八月间,义阳守将蔡灵恩力竭降魏,义阳三关亦被魏军攻占。

天监四年,萧衍命临川王萧宏为帅,统军大举北伐。其中豫州刺史韦睿都督众军连克北魏小岘城、合肥等地。

萧宏进驻洛口,先锋昌义之先败后胜,攻克梁城。太子右卫率张惠绍攻徐州不利,宿预守将蓝怀恭连败后被杀。

作为统帅的萧宏怯懦愚劣,在得知魏安东将军邢峦已渡过黄河后不顾诸将反对,停军不前, 后更擅自逃跑,使梁军不战而溃,失亡近五万人。

自天监五年十月起,元英等率领号称百万的魏军围攻北徐州治所钟离,遭守城的昌义之顽抗,萧衍先后派曹景宗与韦睿督军二十余万救援钟离。

天监六年三月,韦睿等借淮水暴涨之际,派水军发起攻击,大破魏军,一路追击至濊huì水上,使沿淮河百余里间,魏军尸骸相藉,淮水为之不流。

于此役中,魏军阵亡及淹死者各十余万,另有五万人被俘。梁朝取得了自刘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取得的前所未有之大捷。

天监七年十月,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其豫州刺史司马悦,举州降梁。萧衍派马仙琕等趁机进军,一度收复义阳及三关。

不久之后,元英等分别击溃各路梁军,梁军所复土地全部丢失。萧衍速请韦睿出镇安陆,这才遏制了魏军的进一步进攻。

天监十年三月,朐qú山民众王万寿杀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砜,献朐山于北魏,北魏徐州刺史卢昶chǎng派兵占据该城。

同年四月,萧衍命马仙琕bǐng督诸军攻朐山。梁魏双方于朐山城外对峙至隆冬时节,陷入缺粮绝境的朐山城守将选择投降,魏军因而溃败,并遭马仙琕部追击,损失惨重。《魏书·卢昶传》称:

自国家经略江左,唯有中山王英败于钟离,昶于朐山失利,最为甚焉。

天监十三年,萧衍为与北魏争夺寿阳,他不顾大臣劝阻,执意采纳魏降将王足之建议,命太子右卫率康绚修浮山堰,待堰修成之后,上游随即形成了一座巨大的水库,数百里外的寿阳遂被水围困。

天监十五年秋,由于继任者不再修堰,涨水之时致使大堰溃决,下游受灾百姓数以十万计,这是典型的人祸,并不是天灾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叛降北魏。同年七月,信武将军裴邃击破魏军,义州得以快速收复。

普通五年,萧衍命裴邃统帅诸军北伐。同年九月,裴邃抵达寿阳城外,一度攻克外城,但因援军未至,被迫撤退。不久之后,裴邃整军再战,一举拓境至郑城及汝水、颍水一带,并于寿阳大破魏将元琛、长孙稚等。

普通六年五月,裴邃卒于军中,萧衍派中护军夏侯亶接替其都督北伐诸事。

普通七年七月,萧衍借“淮堰水盛”,寿阳被淹之机,命夏侯亶等再度北伐,围困寿阳。同年十一月,魏扬州刺史李宪举城投降,梁朝终于收复了自南齐末年以来失陷的寿阳。萧衍遂以寿阳为治所,重新设置南豫州。

大通元年正月,萧衍派司州刺史夏侯夔kuí、谯州刺史湛僧智等北伐,连克平静、穆陵、阴山三关。同年十月,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举涡阳投降。同年十一月,萧衍命中护军萧渊藻镇守涡阳,并设西徐州。

大通二年四月,萧衍接受魏郢州刺史元愿达的投降,并在义阳设置北司州。与此同时,北魏内部爆发了“河阴之变”。

魏宗室郢州刺史元显、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荆州刺史元志等举州降梁。

大通二年十月,萧衍应元彧之请,派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护送其回归北魏。与此同时,魏豫州刺史邓献举州投降。

中大通元年四月,司州刺史陈庆之连战皆胜,使元颢成功入主洛阳,魏帝元子攸逃往河北。同年六月,魏淮阴太守晋鸿以湖阳城降梁。魏权臣尔朱荣攻杀元颢,以至洛阳失陷,陈庆之不得以撤军待援。同年十一月,魏巴州刺史严始欣举州投降。

不久之后,萧衍曾试图扶持魏宗室元悦、元法僧为魏帝,但因种种复杂原因,均遭失败。

中大通四年正月,魏南兗州刺史刘世明为人胁迫,举州降梁,萧衍改魏南兗州为谯州,仍以刘世明为刺史。次年六月,魏建义城主兰宝杀魏东徐州刺史,举下邳城降梁。

中大通六年十月,萧衍命元庆和率众北伐。元庆和听闻魏军出师迎击,不敢前进,最终无功而返,萧衍为之震怒。

大同元年十一月,北梁州刺史兰钦收复汉中,并迫使魏梁州刺史元罗投降。

大同二年,东魏将侯景入侵楚州,并乘胜进抵淮上,终被陈庆之所击败。同年十月,萧衍再次下诏大举北伐,奏凯之时又诏令众军班师回朝,并遣使与魏廷通和停战。

自此之后,梁魏间至“侯景之乱”前,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事,百姓终于得以喘息。

这个侯景可着实不简单,原来他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齐创始人高欢帐下征战,屡立战功,深受高欢赏识倚重。但侯景为人反复无常,且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待高欢死后,高澄更是要夺侯景的兵权,因此二人关系极度紧张。

太清元年正月,侯景欲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存有戒心,并不倾心接纳,正所谓: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

于是乎侯景转而请求以“豫、广、颍、洛、阳、西扬、东荆、北荆、襄、东豫、南兗、西兗、齐等十三州”降服梁朝。萧衍听闻甚是高兴,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

然而不久之后,萧衍居然又与高澄讲和,但高澄提出以遣送侯景回东魏为先决条件。侯景得知这个消息后,遂以诛杀朝中奸臣为借口,发动叛乱。

侯景叛军长驱直入,兵临建康,围困台城。

本来萧衍已号召各地勤王之师前来驰援,但由于各路援军心志各异,数次作战不利后遂按兵不动,坐观成败。守卫城门的临贺王萧正德,此时早已投靠了侯景,台城随即沦陷。

侯景掌权后,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他,但内心极为不平,对侯景的奏请更是一概不准。

侯景本想让其党羽宋子仙出任司空,萧衍对其言道:

调和阴阳,怎可用此物?

侯景又想让他的两位同党出任便殿主帅,萧衍断然拒绝。

侯景任人唯亲,阴谋垄断朝权之行径,朝廷上下皆早有非议。侯景深知朝廷局势变化莫测,绝不能把萧衍逼得太紧,遂对其心存忌惮。

太子萧纲曾入宫觐见,并流泪劝谏,萧衍对其言道:

汝到此为何?若社稷有灵,还可光复。若并非如此,何必流泪?

不久之后,侯景派麾下兵卒入直省中,这些货居然骑马持刀于宫廷中随意出入,毫无君臣之礼。萧衍询问其原因,直阁将军周石珍答曰:

此乃侯丞相之卫兵尔。

萧衍听后勃然大怒,斥责周石珍道:

汝为何称侯景为丞相乎?

自此以后,萧衍的许多合理要求皆得不到满足,日常饮食供给也被逐渐减少。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太清三年五月初二,萧衍躺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中,突然口中发苦,索取蜂蜜未果后,遂咳嗽不止。戎马一生的萧衍,居然在病痛交加与无限愤恨中骤然病逝,享年八十六岁。

侯景居然令人密不发丧,并将其遗体暂时置于昭阳殿,直至二十六天后方才被迁移至太极前殿发丧。同年十一月,萧衍被追尊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值得一提的是,侯景这货仍然没敢篡位。

好啦!萧衍的事儿,我们今儿就讲到这儿,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记得关注、收藏、评论、点赞、投币~我们下期再见哈~拜拜!


下期预告:庶族崛起之梁前废帝萧正德


关注 [娓娓道来说天子] 更多帝王档案为你持续联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寿阳   太守   大通   耄耋之年   豫州   戎马   权臣   徐州   刺史   北魏   高祖   元年   同年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