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的搞笑一幕,鬼子封八路当大佐

1943年4月的一天,驻山西临汾的日军发布了一则布告,这则布告是由日军旅团长亲自签发的,布告的内容是悬赏缉拿一个八路。像这样的布告,日本鬼子平时没少发,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

可是这一次发布的布告,却出现了搞笑的一幕。日本鬼子居然给他们悬赏缉拿的八路,给封了个大佐的官。

别看现在抗日神剧里面,日本军官动不动就是个大佐。真实的历史里面,大佐在日军中的级别可不低,手下往往指挥着几千号人。不管国军还是共军,如果在战场上击毙一个日军大佐,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而日军对于己方战死的大佐,一般也会追晋为少将。

影视作品中的日军大佐

这个八路到底是何许人也,搞得日本鬼子对他是又恨又怕,还无可奈何呢?

郭庆祥,1909年2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到了他这一辈,家境已经十分困难了。郭庆祥在家中排行老幺,上面还有四个哥哥。父母对郭庆祥可谓偏爱有加,就算是借债也要送他读书上学。郭庆祥一直读到师范,毕业后回到老家一所小学当老师。

没多久,郭庆祥的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老人辛劳一生,留给妻儿的只有永远都还不清的高利贷。

父亲去世后没多久,他们兄弟就分家了。郭庆祥分到了两百多块银元的债,而他当老师每月的薪水不过3元,连付利息都不够。债主们动不动就堵门要债,说出来的话不堪入耳。郭庆祥只能赔笑脸说好话,恳请宽限时日。

汾西县郭庆祥故居

为了生存,郭庆祥东奔西走,受尽了压迫与欺凌,好不容易于1934年在汾西县税务所谋到个检察员的位子,算是勉强安定下来了。

1936年2月,红军东征山西,来到了郭庆祥的老家。郭庆祥早就听说过共产党是为穷人谋福利的,又受尽了压迫与剥削,他毅然地放弃了好不容易谋到的工作,带着一批贫苦的乡亲们参加了红军。

郭庆祥参加红军后,进步很快,几个月后就入了党,当上了区苏维埃主席兼游击大队长,后随红军撤回了陕北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组织上把郭庆祥派回老家,担任游击队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务。

郭庆祥有勇有谋,英勇战斗,屡建战功,威振敌胆。1940年,郭庆祥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袭击日、伪据点。为保卫陕甘宁和晋西北根据地交通安全畅通,郭庆祥指挥部队,切断了汾离公路,牵制了向正太铁路增援的日军,征战了二十多天,使日军交通陷于瘫痪,大振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郭庆祥部队活动的区域,在汾阳、交城,文水、孝义、平遥、介休一带。汾阳是军事战略要地,在太原以西,距太原二百公里,周围地带平坦,物产丰富,文化比较发达,交通十分方便。日军在这一区域长期部署了一个旅团的兵力,旅团部就设在汾阳,还网罗了大批汉奸、流氓和地痞,组成伪军。

这一区域对于八路军来说,也十分重要。这里是华北、华南、华东的八路军、新四军与延安联系的一个重要交通线,有华北交通走廊之称。中央首长和兄弟部队、国际友人都曾在这里经过。为此,上级专门在此成立了晋西北第八军分区(后改名为晋绥军区八军分区),组织领导抗日工作。

1941年,华北的侵华日军开始施行了所谓的“治安强化行动”。汾阳一带的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不但在汾阳城周围设置了大量据点,还派出大批日伪军在根据地腹地修碉堡、盖炮楼,除了抢地盘、控制交通外,还不停地派出小股部队和特务,骚扰袭击根据地,企图彻底消灭抗日力量。

在日伪军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下,抗日根据地一度缩小到仅有18个行政村。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八路军还能坚持下去吗?

郭庆祥部队活动的区域

1943年初,汾阳一带的日军又一次大举出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根据地的老百姓,眼看又要面临一场血光之灾。

郭庆祥此时担任晋绥军区八军分区六支队支队长,他和其他领导商议后决定,不能被动挨打;要趁着日军外出扫荡,家里老巢空虚之机,深入敌人心脏,虎口拔牙,把出去扫荡的日军逼回来。

那么,接下来要选择哪个目标来打击呢,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名叫大营盘的据点。

日军据点遗迹

对于大营盘这个据点,八路军一点都不陌生。这个据点位于汾阳城西门外两百多米,方圆大概有两公里,此处密布铁丝网、碉堡,戒备森严。在这个据点周围,还有多个日伪军据点,距离都不超过10公里。据点之间都有公路连接,交通方便;一旦有事,可以快速赶来增援。因此,日军认为大营盘据点是绝对安全的,八路军绝不敢来袭击此处。这次扫荡,这个据点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调走了,只留下大约一个中队的日军看家。

然而,这一次,郭庆祥就是要出敌不意,袭击日军想不到的地方,给日本鬼子好好上一课。

行动的日期定在了1943年4月23日。这天下午四点,八路军的指战员从离汾阳15公里的向阳村出发了。八路军绕过了日伪军的重重据点,于深夜12点半抵达大营盘据点外围。

现在的向阳村

八路军的部署是这样的:以六支队三连主力为第一路,首先消灭营门的岗哨和卫兵;六支队六连为第二路,随三连跟进,占领营房,扩大纵深;汾阳县大队随后控制营门,保障归路。估计日军可能从城北或城西增援,决定由六支队九连和三连的一个排以及基干民兵负责,分工打援。

三连涂炳荣排长带着几名部下担任尖兵,负责消灭日军哨兵。他们沿着营墙,由西绕到据点东门附近,发现一名日军哨兵在营门口不停地游动。尖兵组突然跃起,一举扑杀日军哨兵,然后开始清理营门周围的铁丝网障碍物。

这时,另一名日军暗哨突然开枪,打中了涂炳荣排长。涂炳荣牺牲前发出了最后的命令:“快打门,快,快打门!不能放过哨兵……不要管我,执行命令……快!”

战士们含着眼泪,忍着剧痛打开了一条通道,开枪击毙了逃跑的日军哨兵。

跟进的三连主力,一拥而上,冲进营门,对着营门左右的卫兵室猛烈开火。卫兵室里的十几名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全部报销了。

六连跟在三连后面,也冲了进来。当他们沿着礼堂两侧直插操场时,一群日军隐蔽在障碍物后面向六连射击,前进的队伍突然受阻。这时,机枪手蔡继周机智地绕到敌后,一阵猛烈扫射,把日军的火力压了下去。他立即抓住战机,连声高喊:“同志们冲啊!鬼子不行了,快冲啊!”并端着机枪带头冲锋。

六连连续冲破了日军四排营房,打得日军血肉横飞。此时日军已经反应过来,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展开了反扑。郭庆祥当机立断,指挥部队扩大纵深,与敌短兵相接,在营房内外展开白刃战。八路军健儿英勇无比,连克七重营房,横扫顽敌。一部分逃跑快的残敌,企图进入西北角碉堡内藏身,不料八路军早已抢先占领了碉楼,迎头一阵机枪、手榴弹,打得日军惨叫连声,纷纷毙命。

与此同时,三连部分战士,砸开了卫兵室后面的监狱铁门,救出了无辜监禁的同胞。获释的人出狱后,纷纷投入战斗,并很快冲进日军的马厩,奋力夺取战马。这时,六支队直属队也冲破了西北角的围墙,来到日军马厩,两股力量一致行动,将日军的45匹大洋马全部缴获,从西南方营墙缺口处拉出,创造了吕梁地区敌后抗战中缴获战马的新记录。

战斗接近尾声时,汾阳城内之日军从西门开出三辆装甲车增援,被担负打援任务的三连一班战士发现,即以机枪、手榴弹阻止其前进,并用手榴弹将其中两辆炸毁,另一辆见势不妙,慌忙扭头逃跑。

博物馆中的日军装甲车

经过九十多分钟的战斗,八路军大获全胜,主动撤离战场。此役共击毙日军八十余名,获战马45匹,军毯21床,各种枪支,弹药、文件甚多。回师途中,人民群众送来稀饭亲切慰问。八路军念及敌占区人民生活困苦,婉言谢绝,滴水未饮,挥泪而别。

大营盘之役对晋中日军震动很大,特别是汾阳日军尤为惊恐,戒严五日,不敢出城;又发布了一则悬赏缉拿的告示,宣布捉住郭大佐,赏银元1000块,这也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幕。日军上下也是一时间气急败坏,居然按照日军自己的军衔和习惯,给郭庆祥封了个大佐的官当,成了抗日军民的笑柄。

而其他四出扫荡的日军,也奉命赶回大营盘集中,寻找六支队企图报复。这样,六支队就牵制了日军大批兵力,打乱了日寇对晋东南的“扫荡”计划,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军民全面反扫荡的斗争。

时间到了1944年下半年,日军在山西的形势可谓日薄西山。这一年9月,吕梁的抗日军民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秋季攻势。这时,一个盟国记者参观团抵达了汾阳前线。

这个盟国记者参观团共有5人,他们是《联合劳动新闻》、《纽约时报》 驻华记者爱泼斯坦、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路透社《明星周刊》、《太阳报》记者武道,还有美国军事代表团驻延安观察组少校军医卡斯堡及国民党中宣部派出陪同人员张湖生。

当时重庆的国民党当局严密封锁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消息,还大肆污蔑共产党抗日武装是“游而不击”、“破坏抗战”。驻重庆的中外记者们,迫切地想进入共产党区域去采访。那些外国记者们甚至运作关系,通过外交使节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

国民党当局迫于无奈,被迫同意了记者们的采访请求,也就有了这次盟国记者参观团的前线之行。

这一次盟国记者来到前线,就是想看一下八路军是怎么打仗的,是不是真的向国民党描述的那样“游而不击”。

9月15日,记者参观团来到汾阳城郊的向阳村,此处距离最近的日军据点,不过2、3公里,用望远镜可以清楚看到据点炮楼里飘着的太阳旗和哨兵步枪上闪闪发光的刺刀。在向阳村记者团实地观察了八路军与日军的两次战斗。

15日深夜,郭庆祥指挥六支队和汾阳县大队袭击了汾阳飞机场和汾阳火车站,经一个多小时激战将守敌击遗,八路军放火烧了机场和火车站的设备,是夜火光冲天,彻夜不熄。

16日夜,八路军又袭击了火柴公司、电灯公司、汾阳东关,六支队9连在支队政治处主任李秉仁的指挥下,击退了前来增援的日军,击毙日军十余人,9连无人伤亡。

连续两夜,汾阳城上空弥漫的硝烟,映红天际的火光,响彻云霄的爆炸声,在周围十多里都能视听明晰。在向阳村观战的记者参观团通过望远镜,亲眼看到了八路军夜战的壮观气势。可他们还觉得不过瘾,希望八路军能缴获点什么战利品,最好能抓几个日本俘虏来。

上级当即决定,六支队再接再厉,奇袭协和堡。

协和堡是汾阳城西北的一个重要外围据点,距汾阳城只有五、六里路,驻有日军一个分队30余人,伪军一个中队部和一个分队4、50人,还有伪政府机构,伪警察等,共200余人。它控制着汾阳西北部山区通往县城的道路。

协和堡的堡墙有两丈高,堡墙外挖了一条两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宽的封锁沟;堡门开在南边,对着汾阳城,平时紧闭着,吊桥高悬。岗楼炮眼,分布四方,强打硬攻,以八路军当时的装备情况,困难很大。

但八路军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一带群众基础好,堡内日伪军的虚实,八路军早已一清二楚。并且,八路军还在协和堡里发展了内线。

17日下午,六支队侦查员潜入堡内,向内线交待了任务后,隐蔽了下来。这天深夜12点,在侦查员和内线的配合下,八路军悄无声息的潜入了协和堡。

接下来的事情就没有什么悬念了,经过三个小时激战,到18日凌晨三点,协和堡内日伪军和伪警察被全歼。这场战斗共击毙日军30余人,俘虏日军2人,俘伪军58人,伪职人员3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具,马步枪50余支,手枪5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八路军牺牲3人,负伤4人,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外国记者对八路军的战绩惊奇不已,他们东奔西跑,又是采访八路军干部、战士,又是询问俘虏,又是了解群众情绪,又是忙着摄影、作记录,还请指战员为他们签名、题字、作留念。

这期间还闹出一个笑话,六连事务长曾德功,拿着缴来的一支手枪,身体又魁武,记者们把他当作指挥官,又是采访又是要签名。与记者们同行的美军军医卡斯堡少校也很激动,主动给伤员治疗。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通信设备,美国记者福尔曼拍摄

很快,关于这场战斗的报道,就登上了国内外知名报纸。国民党对八路军的造谣与污蔑,算是彻底破产了。蒋介石也因此恼羞成怒,再也不批准外国记者去共产党根据地采访了。

解放战争期间,郭庆祥先后担任豫西军分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四分区司令员、五分区司令员,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司令员,陕州军分区司令员兼警1旅旅长等职。

解放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174师师长兼宜山军分区司令员,粤西军区司令员,粤中军区司令员,郴州军区司令员,广东广西剿匪司令部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9年,郭庆祥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石油工业部茂名石油公司筹建处副书记兼监委书记、副主任,中共茂名市委常委,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书记、主任等职。1980年离休。1986年10月16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7岁。

郭庆祥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大佐   汾阳   参观团   伪军   军分区   司令员   据点   日军   支队   鬼子   记者   搞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