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八卦阵有多厉害?1800多年来,只有一人识破,但不敢破

►卧龙先生诸葛亮,在隆中隐居生活了10年

距今1800年前,诸葛亮出生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他的祖上诸葛氏是琅琊郡开阳县的名门望族,开阳县就是如今的山东临沂一带。

诸葛亮父母去世后,他与弟弟跟随叔父诸葛玄一路同行投奔荆州的刘表,他们。刘表名义是荆州刺史,实际上他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在荆州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诸葛亮16岁的时候,叔父诸葛玄去世,他只身来到隆中隐居。隆中就是如今的湖北襄阳一带。诸葛亮在16岁的年纪就追求隐居生活,广交朋友博览群书,难怪说他是天生的奇才。

诸葛亮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博学多才,韬光养晦等待明主的出现。他用他的智慧帮助当地人们农耕或处理一些疑难的事情,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卧龙先生”。

诸葛亮从小就喜欢儒学经典,纵横百家涉猎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对于兵法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精通传统文化周易八卦。

这样的隐居生活一过就是10年,直到诸葛亮27岁,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战败的刘备想要寻求谋士的帮助,成全他安天下匡扶社稷的雄心壮志。

►皇族出身的刘备,一路披荆斩棘终遇诸葛亮

刘备是西汉汉景帝之子中靖王之后,虽是出生王公贵族,但到了300年后的东汉末年,家道中落成一介平民,后来得到同宗们的资助,加之品性纯良,受到了众人的拥护。

刘备带着跟随他的人马参与了“黄巾起义”,立下战功后刘备的势力得以逐渐壮大。先后依附多个诸侯,得到皇亲兄弟刘表的赏识,多次北上对抗曹操。

刘备主张以德服人,并且乐善好施。刘备年轻时与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他十分重视三人之间的兄弟情,三人一起征战沙场几十年,从未出现过纷争与不和。

公元207年,隐士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与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当时正处于与曹操交战多年未果,刘表对他也渐渐丧失信心,甚至不愿意采纳他的意见。

这个时候刘备确实非常需要一位出色的谋士为他指点江山。凤雏庞统也是襄阳人士,当时他已跟随东吴大将周瑜,所以刘备决心去拜访诸葛亮,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困局。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典故,如今已成为人们的美谈,常常用于说明一个人做事要有恒心,还要有诚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三分天下”之策

诸葛亮隐居就是为了等待他心目中的明主出现,他认为只有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什么做君主。在刘备到来之前,也常常有达官显贵们去请他出山相助,他均拒之门外。

当刘备的到来,诸葛亮真的就像传说的未卜先知。第一次刘备前往诸葛亮的草屋,遇到诸葛亮刚好外出不在家,只好折返。

第二次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在雨雪天气再次前往,碰巧又遇到诸葛亮外出云游了,把关羽和张飞这两位急性子气得不好,说道:“诸葛亮摆架子,不如直接绑了来见主公。”

刘备断然不会接受两位兄弟的意见,而是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和救国家于危难挽救天下苍生的夙愿。

刘备清楚世外高人都有讲究,于是在家吃素斋戒三天。第三次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前往诸葛亮的草屋,这一次的卧龙先生诸葛竟然没有外出,当刘备到来时他正在睡觉。

诸葛亮看了刘备的书信备受感动,觉得他正是自己等待多年的明主。看到睡着的诸葛亮,刘备知道这是最后一关考验,并不曾惊动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等到他醒来为止。

两人相见甚欢,相互谦卑有礼。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志向,心系天下。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草芦对策,可以帮助刘备占据更多土地,最后夺取天下。

诸葛亮感动于刘备的诚意,当即决定结束自己的隐居生活,从此跟随刘备征战沙场,为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地为刘备的江山社稷效忠了一生。

►诸葛亮尽显军事才能,创八卦之阵

古代兵法的排兵布阵无奇不有,讲究运用高深莫测的方法,使阵法变化无穷,在战争中发挥进攻与防守的作用。

历史记载诸葛亮善于运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发明新鲜事物,充分体现他的智慧和才能。比如我们熟悉的孔明灯,就是源自诸葛亮的发明。

诸葛亮崇尚法家和黄老思想,精通易经八卦。在战争中诸葛亮推演兵法,发明了万阵之首的八卦阵。以八卦为基础,巧妙设计了有效抵抗敌军的进攻,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

周易起源于伏羲,包括了易经和八卦,远古时就被人们称为“天意”的桥梁。八卦蕴含了古代人的伟大智慧,总结了许多的规律和经验。

刘备的步兵遇上曹操的骑兵,往往战斗力会受阻。然而诸葛亮创立的八卦阵,能很好的起到防守的作用,让士兵在战争中士气高涨提高战斗力。

►诸葛亮在治车与用兵时注重天时、地宜、人和的综合因素

周易讲究用“数、理”通过“相”表现出来,可以感通天地感悟人心是在源本自然的“心”,即与“数、理”是统一的,所以基于“心”的外在呈现就是“相”。

我们经常说到的“相由心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人的“心”是变化无常,“相”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但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周易就是在这个规律上做出预测和判断。

“八卦之象,申而用之”,诸葛亮正是精通卦象占筮,对上古黄帝遗留下来的《八阵图》,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后演变成八卦阵,使其在三国时期的军事运用上达到了顶峰。

刘备的军队主要集中在荆州、新野、江夏一带关中平原周边,粮草和资源有限,士兵只能以步兵居多,好在刘备是仁义之师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

诸葛亮充分运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推演出八卦阵,在对抗曹操的作战中前后取得了六次胜利,改变了平原步兵不敌北方骑兵的情况。

►著名的“夷陵之战”诸葛亮用八卦阵反败为胜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除了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火烧博望等,还有很多关于八卦阵大败敌军的经典故事。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讲“八阵既成,自今成师,庶不覆败。”

八卦的玄妙之处是进得去不一定出得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八卦阵的威力相当可以同时抵御十万精兵。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前,因关羽北伐曹魏时,被东吴吕蒙的军队偷袭,不幸遭到杀害,失了荆州。

这对刘备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同年5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关羽报仇,立即出兵讨伐东吴。

本来诸葛亮是不赞成他这么做,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但刘备一意孤单带上军队就出发了,在夷陵与东吴展开大战,孙权和周瑜派陆逊为总指挥应战。

双方开战持续了七八个月,虽然刘备强势进攻,但东吴的积极防御措施让刘备最终败下阵来,而且还痛失了张飞。这对于刘备来说无不是身心俱疲。

刘备只好一边退兵一边遣人回成都找诸葛亮搬救兵,陆逊一路追击至鱼腹,就是如今的重庆奉节。幸好诸葛亮及时出现,排兵布阵迎战陆逊。

陆逊当时已然觉得胜利在望,对于眼前的八卦阵不以为然,带兵冒然杀入其中,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深不可测,根本找不到突围的方法,险些丧命于此。

夷陵之战就此结束,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八卦阵反败为胜,可能三国的历史会提前结束几十年,东吴击败蜀汉后攻打曹操,这是必然的结果,也不可能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八卦阵一直是一个奇迹的存在,历史上能识破此阵的为数不多,其中一个就是三国后100多年的东晋桓温。

桓温“枕戈泣血”成佳话,摇身一变成为东晋伐蜀大将军

桓温是成语“枕戈泣血”的主人公。桓温出生在官宦之家,幼年时他的父亲被奸臣江播出卖招致杀身之祸,从此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因此他每天睡觉都不忘杀父之仇,把刀放在枕头下面,带着血泪回忆父亲被害的情形,“枕戈泣血”就是来源于此。他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古时候的价值观与现代还是有区别,枕戈泣血的故事不但不被人们所诟病,反而称赞他的气概与豪情,就是有仇不报非君子。

天意弄人,当桓温练好武艺准备为父报仇,这时候江播死了。原以为他是报仇无门,可是他把这份仇恨延续到江播儿子身上,杀了仇人的儿子为父亲报仇。

桓温的事迹在东晋民间成为美谈,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摇身一变成了南康公主的驸马,成为皇亲国戚的桓温,也就成为东晋朝廷的新星之秀。

►桓温西征蜀地遇八卦阵,他识破阵法威力果然选择避而不战

随着桓温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壮大,他的野心也显露出来,他为了据一方为自己所有,于是提出攻打蜀地。尽管他的提议遭到朝庭的反对,他还是先斩后秦,亲率军队西征蜀地。

桓温在入蜀的途中,被蜀兵摆出的八卦阵拦了去路,由石头组成的八卦阵就像千军万马一样,这种压迫感让桓温望而生畏。

桓温知道,这正是百年前诸葛亮的八卦阵,阵法首尾呼应,无论你攻打哪一边,其他方向的都会群起而攻之,让你无法脱身。

桓温是熟悉兵法之人,自然清楚这八卦阵的厉害,于是果然的选择绕道而行。谨慎的他,没有像当年东吴的陆逊一样硬性闯入,而是避而不战保留实力。

桓温在军事上的才能,还有他对于把控政权的野心,使他最终顺利拿下蜀地,被封为西征大将军,后来甚至架空了东晋皇帝,建立了桓楚,算是东晋狂人,一代枭雄。

如果说三国时期是群星荟萃,诸葛亮一定是最亮的那一颗,也是不可缺的那一颗。他在军事上军纪严明,而且重“信”。

诸葛亮坚守道义,用他的智慧和才能为刘备的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心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蜀汉   东吴   周易   卧龙   荆州   东晋   阵法   兵法   诸葛   厉害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