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关东军被苏联红军吊打, 60万日军战俘下场凄惨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8月8日,150万苏联红军从三个方向进攻日本关东军,此时的“皇军之花”已经成为了“皇军之渣”,不到一个星期日本关东军就被彻底击溃了。战争结束之后,苏联俘虏了60万日军,等待他们的将是一段极度可怕的经历。

苏联经过二战之后,国内的劳动力资源十分紧缺,这60万日军俘虏刚好就补充了苏联的劳动力。于是这批俘虏就被送去了遥远的西伯利亚进行劳动,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不少俘虏在这个过程中死去,活着回国的还遭到了歧视。

那么当初苏联是如何对待这批日军俘虏的?这批俘虏的下场又是怎么样?

苏联红军挥师南下

时间进入了1945年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德国和日本的战败已成定局。早在1942年的雅尔塔体系中,美英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援,答应了苏联提出的三个条件。其中一条就是承认外蒙的半独立,确保苏联在远东的利益。

美国为了促成苏联出兵日本,将我国的外蒙古让了出去,此举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就在会议结束之后,苏联方面答应在德国投降之后就会对日本宣战,于是在1945年4月5日,苏联宣布停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战事一触即发。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日本人大惊失色,当时的日本已经被美军炸的七零八落,一旦苏联对日宣战,那么日本面临的只有战败这一条路。日本希望能够和苏联继续保持互不侵犯的关系,还希望苏联能够充当他们与盟军之间的中间人。

事实证明日本方面想多了,虽然日本方面也提供了不少优厚的条件,但是这些和美国人提供的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于是苏联在1945年8月8日正式向日本宣战,150万苏联红军和钢铁洪流浩浩荡荡的杀向东北。

苏联参加战斗之后,日本方面就彻底投降了,短短一个星期之后日本天皇就宣布投降,8月18日日本关东军最高指挥官宣布停止战斗。苏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朝鲜半岛、库页岛以及北方四岛,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苏军的进攻正式结束。

关东军不是苏军钢铁洪流的对手实属正常,毕竟苏军刚刚经历了对德战争的洗礼,但谁也没想到短短一个星期就全线溃败了。因此当时关东军在东北部署了70万的兵力,而且号称是亚洲第一陆军,就算是70万头猪,苏军一个星期也未必能抓完。

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是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在出兵东北之前,苏军就已经提前将部队和物资运送到了远东地区。150万对70万本就已经有人数上的优势,而苏军的主战坦克比日本的主战坦克要强大许多,相当于小米加步枪和重机枪的区别。

除此之外,苏联人还有大量的火炮和战斗机,日军在还没开打之前就已经被苏军炸的抱头鼠窜,制空权和制海权都牢牢掌握在苏军的手中。日军的作战思路还停留在一战期间,试图修筑防御工事来抵挡苏军的钢铁洪流,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日军的防线在苏联人看来一点用都没有,苏军不与日军的防线正面冲突,从旁边绕过了日军北部的防线。不仅瞬间瓦解了日军的防线,而且还封死了日军后撤的路线,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苏军击溃。

战争打响之后,日军还没来得及与上下级沟通,就已经被苏军切断了联系,很多日军只是象征性反抗一下就投降了。当日本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苏军已经深入到了东北地区了,短短一个星期不到苏军就已经全面拿下东北地区了。

而且关东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和当初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不可同日而语,除了部队的番号一样以外,剩下的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就将关东军的精锐全部调到了太平洋战场。

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在就已经在太平洋战场被消灭了,这些关东军全部都是刚刚被招进来的新兵。相比之下苏军刚刚与德国交手完,现在正式战斗意志高昂的时候,打日本新兵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其实当时的日军除了底层士兵以外,大部队的日军指挥官都知道败局已定,早已经没有了战斗意志。70万关东军连一次有效的反击都没有组织起来,虽然有少部分士兵还抱着武士道精神负隅顽抗,但这点力量在苏军看来微不足道。

日本投降之后,结束远东战斗的苏军将日本在东北以及朝鲜的工业设备以及黄金、矿产全部运往了国内,这批“战利品”的价值超过了20亿美元。除了这笔巨额财富以外,还有60万的日军俘虏需要处理,苏联人打算将他们全部送去西伯利亚补充劳动力。

等待着这批日军俘虏的将是一段有去无回的旅程,日军俘虏在西伯利亚过的十分悲惨,这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苏联对待日军俘虏

风暴行动结束之后,关东军十几万人被消灭,六十多万人成了苏联人的俘虏。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俘虏,就成了苏联人的一个难题,恰好他们正需要这批人。

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十分广阔,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已经没有更多的劳动力了,战争结束之后正是需要恢复生产的时候。而这60万人刚好可以补充苏联的劳动力,苏联丝毫不考虑优待这群恶贯满盈的日本兵,斯大林在8月下旬就通过让这批日军参加劳动的法案。

1945年9月60多万战俘按照1000人一个小队,分批送往预定的地点。西伯利亚的严寒让这批战俘叫苦连天,不少人还没来到西伯利亚就死在了路上。

当时苏联国内的资源十分匮乏,并没有太多的食物分配到日军战俘的手上,他们每天只能吃一块黑面包,有的时候甚至连面包都没有。大量的战俘被挤在同一辆车上,一路上都是哀嚎一片,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当时的西伯利亚完全就是一个没开发的荒凉之地,一眼看去全部都是白茫茫的雪,连一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因此战俘来到西伯利亚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住所,但是物资紧缺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条件,建出来的房子也是四处漏风,不过至少也算有个住的地方。

苏联人并没有提供任何的生活物资,很多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开始了劳作,当时正好准备进入冬季,许多战俘就开始成片成片的冻死。天气下降之后,很多战俘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疾病,每天都有数量不等的战俘死亡。

苏联人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不仅没有提供治疗,而且还为了防止疾病蔓延,直接将尸体扔到炉子里烧掉。一开始数量不多还好应对,随着时间的退役,战俘死亡人数节节攀升,苏联人直接让战俘来做这个工作。

当时整个战俘营里最有价值的就是水泥袋,毕竟在没有御寒衣物的情况下,密封性极高的水泥袋就是最好的保暖衣物。由于西伯利亚需要建设和运输,因此这里经常能够看到水泥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分到。

渐渐的战俘当中还出现了倒卖水泥袋的情况,他们用罐头香烟去和苏联人交换水泥袋,经常会为了一个水泥袋而大打出手。毕竟没有了御寒的物品,和死也就没什么区别了,对于这样的乱象苏联人也是毫不手软,用酷刑来惩罚这些作乱的战俘。

日本人认为这是苏联在虐待战俘,但曾经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都认为这样的方式以及十分仁慈了,毕竟与日军犯下的罪行相比,在艰苦的条件下劳动并不算什么。如果不是因为二战使得苏联损失了大量人口,他们也不至于要用战俘来补充劳动力。

可以说这60万人遭到如此对待,其实也是法西斯自己种下的恶果,现在这个恶果就要由他们自己来品尝了。除了要管吃管喝以外,对于这60万人的管理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数量太过庞大了,对此苏联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这批日本关东军虽然不怎么能打,但是多少也还是有点战斗力的,如果给了他们武器装备,很快就可以武装成一支部队。苏联人为了防止这些战俘造反,决定用最硬核的方式来对付日本人,饥饿和劳动强度就是最好的管理工具。

苏联人为战俘设定了十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劳动强度越大,吃的东西也越少。饭都吃不饱还要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不要说造反了,即便是能够活下来就很不错了。这个时候战俘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活下去,压根没心思想其他事情。

1946年11月,苏联方面又推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战俘们每天都要完成工作标准的80%以上,否则这天就没饭吃。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战俘每天都十分卖力的工作,而且还私底下对自己的工作量还攀比了起来,这样一来这批战俘的工作效率也就提了上去了。

这批战俘在苏联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每天就是不停的工作,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也算是为自己犯下的罪行付出了代价。那么这批战俘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他们能够活着回到自己的国家吗?

日军战俘的下场

由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日军战俘的死亡率极高,很多战俘都反映说战俘营里几乎没有任何医疗资源。苏联人眼看战俘死了那么多,都没人来干活了,于是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一批医护人员。然而这些都是很低等的医疗资源,而且这些医生也没有用心给战俘治疗。

想要住院就要排长队,医院里的床位十分稀缺,往往只有上一个人康复了,下一个人才有资格进入医院治疗。而且治疗的过程也是十分随意粗暴,用药也经常用不够,如此一来这些战俘看个病也十分痛苦。

1946年日本方面开始与苏联商讨战俘交换的问题,战俘们也看到了回家的希望,但是在谈判桌上日本方面显然没有主动权。苏联一开始并不同意归还这批俘虏,毕竟有如此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他们也不想放手。

但是当时战俘营里死亡率极高,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死亡,如此一来苏联就决定先释放一批生病的战俘,因为这群人不仅做不了事,还占用苏联人的资源。这批人虽然能够离开西伯利亚,但是基本上都是疾病缠身,回国不久之后也随即病死。

在之后的几年里,苏联人将利用价值榨干了之后的战俘陆陆续续送回了日本,人数也高达40万人。战俘回国之后开始向政府诉苦,声称自己在苏联遭到了非人的折磨,于是日本方面也开始谴责苏联的行为。

日本方面认为根据国际公约应该要释放战俘,而苏联是唯一一个没有把战俘送回来的,而且还强迫他们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对此苏联方面并不在意,因为当初这批战俘已经为苏联创造了大量的价值,眼看便宜已经占到了,苏联也就不在意日本的谴责了。

从后来公开的一些文件中得知,苏联方面还打算再多留这批战俘一段时间,继续利用他们创造价值。对于苏联来说,免费的劳动力多多都不嫌多,对于日本方面的抗议,苏联早已经习以为常。毕竟早在战俘来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就已经发出过强烈的抗议。

当时战俘们指责苏联不遵守日内瓦公约,还表示如果不能够得到善待,就要用绝食来抗议,全部都罢工不工作。苏联方面的回答让日本人彻底傻眼,原来苏联并没有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而日本当初也是拒绝在日内瓦公约上签字的。

日本人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当初他们四处作恶的时候也不曾想过日内瓦公约,现在可以说是自食其果了。至于绝食不工作,苏联人更是不担心,几十万人总不能全部都饿死吧,不工作就接着继续等死,看谁耗得起。

这批战俘还是不死心,还拿出了武士道精神表示要以自杀相逼,苏联人则当他们的话全部都是空气。最终这些战俘也只是嘴硬,并没有人真的敢以死相逼,个个都在想方设法的活下去,还是继续老老实实的去给苏联人打工。

有一些战俘想着要逃跑,确实当时战俘营的看管并不是特别严,然而苏联人对此也早有预料,因为他们逃出去之后还不如留在战俘营。因为西伯利亚地区到处都是荒凉的地方,方圆几百里都是无人区,天寒地冻之余还有不少猛兽出没。

战俘一旦逃出了战俘营,要么就是在冰天雪地里饿死,要么就是给野兽当了口粮。不久之后苏联人就在外面的荒原里发现了不少战俘的尸体,还有的已经被野兽吃的不成人形,眼看如此,战俘们想着还是老老实实的活下去,等着哪一天被遣返。

然而回到日本之后真的就脱离了苦海了吗,日本方面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侵略行为,对于这批战俘更是视为耻辱,战俘们回到国内之后连自己的身份都无法获得确认。经过多年的争论,这批战俘始终还是没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而且在日本政府看来,这批战俘既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死在战俘营里,都是苟且偷生活下来的。这在日本武士道精神当中是一种耻辱,更是在提醒着日本政府战败的事实,因此他们就更加不想看到这批战俘了。

战俘们回国之后,政府不待见他们,就连身边的家人朋友都不待见他们,认为他们是国家的耻辱。这让这批战俘彻底寒了心,原来在西伯利亚是身体上的摧残,回到日本之后就是精神上的折磨,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结语:

日本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强者的国家,苏联对待日本战俘的态度实在是大快人心,面对这些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根本就不需要手软。当他们将屠刀挥向手无寸铁的平民时,他们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可以说苏联人为我们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不仅仅是苏联,曾经遭到过日本侵略的澳大利亚同样如此,他们不接受日本的投降,还大肆迫害日军战俘。日本法西斯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最终邪不能胜正,日本战俘的下场就是日本自己种下的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关东军   苏联   战俘   日本   日军   西伯利亚   日内瓦   战俘营   凄惨   俘虏   红军   劳动力   下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