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清朝80万军队,为何对2万英军束手无策?

#历史开讲#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时,纸面上的大清帝国:20万八旗兵,60万绿营军,合计80万人的常备军,4亿人口,1300万平方公里的亚洲第一大帝国。

实质的满清王朝,其真实统治基础:就是建立在上百万八旗户口之上的20万八旗兵丁,一方面要监视60万绿营军,另一方面,还要与其狼狈为奸,共同压制4亿汉人民众。

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满洲八旗牛录231个,总丁口只有6.9万人

经过皇太极的二十年苦心经营,满洲八旗310牛录,又增加了蒙古八旗120牛录,汉军八旗164牛录,八旗男丁总人数:合计16.12万人

清军入关后,经过长期战争的损耗,到顺治十四年(1657年),满洲八旗男丁总数只剩下4.96万人,八旗男丁总人数:合计39.19万

经过了康雍乾百年的“太平盛世”,在中国总人口增长到4亿的同时,八旗男丁也增加到了约100万人,在此基础上,才有了驻防各个主要城市的20万八旗常备军。

满清王朝的统治基础,甚至比数百年前,它们只有半壁江山的女真金国前辈,都相差甚远。其政权真正核心武力,能承受的伤害损失非常小。

所以,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是只有20万八旗兵丁的满清王朝,将其主要兵力用来监视60万汉军绿营兵,防备4亿汉人民众的同时;被本土2500万人口、包括殖民地高达3亿人口,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远超清朝的英帝国,用2万“龙虾兵”与铁甲舰击败。

驻守镇江的清将海龄,在英军入侵前,竟不分青红皂白,大肆捕杀当地的汉人民众,因为他认定汉人必然是“勾结英夷”、与满清当局为敌的“汉奸”。

没错,“汉奸”这个词的最初意思,“汉人中的奸细”,就是满清王朝用来辱骂汉人反抗者的。

所以,道光帝、咸丰帝、慈禧太后的诏书手谕中,动辄“汉奸可恶”“汉奸该杀”,其实并不滑稽,更不是他们身为胡族统治者,居然也和我们一样,痛恨现代语境中的“汉奸”。

而清末流传的「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这句话,从来也不代表满清八旗官民,已经认可了“中华民族,满汉一家”,和汉人民众一样痛恨外国侵略者;

而仅仅就是指责那些良心未泯、同情汉人反抗者的旗人,同样也是他们语境下所谓的“汉奸”:吃着大清皇上的铁杆庄稼,却要亲汉反清,当然“罪加一等”。

正因为满清王朝和八旗贵族自始至终,都很清楚自己是作为边疆胡族,窃据了中华帝位,所以防止汉人造反始终是其头等要务,

相比之下,英法等欧洲殖民者,割占几个小岛,租借几块租界,抢去几个藩属国,对卖国求荣的晚清政府而言,实在不算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

当满清当局,发现英国殖民者的战争目的,当真只是为了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经济殖民中华,将神州大地变为其势力范围,而并不准备帮助汉人民众,推翻满清政权后;几乎是求之不得地签署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

当欧洲殖民者证明了自己的“诚意”,组织“洋枪队”,积极提供洋枪洋炮,帮忙镇压汉人起义,帮助整顿海关税务,那么他们当然就是满清政府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主人”。

此后几十年时间里,满清当局“以中华之物力,结诸国之欢心”,心甘情愿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出让无数主权,让神州大地沦为欧洲列强的半殖民地,也换取了列强对其镇压汉人民众反抗的巨大财力物力支持。

比如英国殖民者赫德,控制了中国海关,直接供给了足以让满清续命半个世纪的大批白银。

防汉永远是满清王朝的第一要务!这才是满清二百多年来,种种倒行逆施的卖国举措的根本出发点。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这就是满清卖国政府的本质,让近代中华迅速沦为了欧美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满清政权也注定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华夏民族的子子孙孙世代唾弃,绝没有任何翻案的可能。

公元1853年,日本“黑船事件”,此时明治维新时代的那些风云人物:

木户孝允20岁,大久保利通25岁,伊藤博文12岁,坂本龙马17岁,涩泽荣一13岁,高杉晋作14岁,桂小五郎20岁,西乡隆盛25岁,胜海舟30岁,小栗忠顺26岁,土方岁三18岁……

反观公元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此时冯云山25岁,洪仁轩18岁,杨秀清17岁,李秀成17岁,石达开9岁,陈玉成3岁……

胡林翼28岁,左宗棠28岁,彭玉麟24岁,李鸿章17岁,张之洞3岁……

谁敢说他们不是优秀青年与杰出人才?论才能见识,当真差于日本维新派与幕府军那些人么?

对封建国家的救亡图存而言,能不能推翻机能腐朽的旧政权,新建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最为关键。

当太平天国被英国和满清王朝联手镇压;萨长同盟和英国联手,打败德川幕府。

一个殖民地遍布七海、3亿总人口、率先工业化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站在哪一边,自然就决定了此消彼长,一时成败。

事实上,

二百年后,太平天国轰轰烈烈,徒留下“天父杀天兄,依旧归咸丰”的悲呛,太平军和湘淮军两支汉人兵马决死厮杀十余年,导致上亿人口死伤后,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这些出类拔萃的汉人精英,手握天下兵权, 各自坐拥十万大军,却在互相牵制,明明谁都缺乏对满清的忠心,可又谁都不愿意率先举事,生怕是为人作嫁,更让连结奔走,矢志反清的胡林翼、彭玉鳞们憾恨而终。

事实上,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都曾在不同时段,半公开表露反清意愿。李鸿章、张之洞在东南互保时,也差点就抛弃满清朝廷,准备前后脚当“中华大统领”了。

这些清末人杰,最终竟以满清大员的形象,盖棺定论,下不了举旗易帜的决心;很关键的原因,亦不过是碍于欧洲列强、主要就是英国这个世界霸主的坚定保清态度。

即使到了清朝实力极衰微的宣统年间,手握北洋六镇7万近代化精兵、尽掌京畿重地的袁世凯,居然仍会被一帮玩鸟斗蛐蛐的八旗子弟掣肘于鼻息,一度打算拱手让出兵权,远遁海外逃命,若非革命党南方举事,仍旧下不了和满清决裂的决心。

自作聪明的汉人精英们,各个都不敢贸然出头,深怕打垮满清后却被同伴摘了桃子,因而各怀心结,各行其是,就生生让满清破了“胡人无百年运”魔咒,坐拥二百六十七年江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鸦片战争   满洲   王朝   男丁   殖民者   汉人   英国   汉奸   束手无策   满清   中华   清朝   军队   万英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