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汉臣元老张廷玉谨慎一生,因一小细节晚年被乾隆抄家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廷玉何许人也?

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人物,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雍乾三朝元老,三朝元老在历史上人也不少,汉人也有几个,可是配享太庙而且又是汉人,在清朝276年里那也唯有他一个。

像李鸿章,曾国潘这样的牛人,也都没能得到这个待遇,唯有张廷玉。

那么何为配享太庙呢,意思就是说此人去世后,自己的牌位会被放到太庙,陪着皇帝一起,接受后人的祭拜,在古代,这是为人臣子的最高荣誉。

也是雍正对他的保护和对这个心腹的赞许。

初入仕途

康熙四十三年,入职南书房。康熙帝招他到畅春园,问了张廷玉父亲张英身体如何。之后又让他赋诗,张廷玉祚七言律诗二首,很得康熙帝称许。当天就让他入职了南书房,给了四品官。

后来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到山东稳妥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转调吏部左侍郎。张廷玉涉政不久,这时他的才干才开始崭露头角。

深受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经过了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斗争,胤禛深觉帝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帝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

为什么雍正帝选了张廷玉了呢?其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其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这对于胤禛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

雍正七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领其事。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随着军机处权力不断增大,他逐渐取代内阁的职能,成为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中枢机构,即便是大学士,六部尚书,如果不能入职军机处,也要低人一等。

位极人臣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

晚年坎坷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陈梳说老病想要回家养老。乾隆不同意说:你受两朝厚恩,而且奉了先帝遗命,将来可是要配享太庙的人,岂能有从元老大臣回家终老的道理呢?然后就下了一道口谕挽留。

乾隆十四年的冬天,张廷玉再次乞求回家养病,乾隆帝这次看留不住了,而且张廷玉年纪也大了,还不是自己的人回去更好,也就批准了。

这时候张廷玉也有点上头,在感谢乾隆的时候居然说道:“以前康熙帝皇帝破格给了我厚恩,而且有遗命让我配享太庙,去年跟着陛下祭祀时又有挽留老臣回乡的谕旨,臣怕死了之后不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面也有类似的传闻”。接着他把帽子摘了给乾隆磕头,请求乾隆帝出一个凭证。乾隆帝听了之后脸瞬间变了,强压怒火还是拟了一份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让他放宽心。

按道理张廷玉要第二天哪些折子到皇宫向乾隆帝谢恩,不知道张廷玉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让他的儿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帝谢恩。这下乾隆帝的火气一下子爆发了,心想:你这老小子这样看不起我,居然连谢恩也不自己来。立即传旨让他明天自己来。当时,由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传写谕旨,旨还没发出来。次日的凌晨,张廷玉就已经来到内廷谢恩,乾隆帝更加不高兴了,认为军机处泄露了消息,处分了汪由敦。接着召开廷臣会议,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彻底激怒了乾隆帝,后来又因为四川学政编修朱筌贪赃枉法被查办了,恰巧,这个人又是张廷玉推荐的,两家还沾亲带故。乾隆帝再次找到了收拾张廷玉的机会,派人到安徽桐城,让张廷玉把之前赏赐的物品都要收回来,把张廷玉的家搜了底朝天,也没有找到污蔑皇帝的证据。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在家里去世,八十四岁,乾隆帝最终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了,最终还是把张廷玉安置到了太庙。

反观张廷玉的一生,还是因晚年的一些小细节和乾隆帝的间隙越来越大,最终没有成功隐退。各位看官觉得呢?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乾隆   元老   雍正   厚恩   谕旨   军机处   太庙   大学士   大臣   清朝   晚年   谨慎   细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