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为何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图|良渚古城遗址 | 来源于央视新闻频道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它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素来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文明,是目前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

良渚古城,何以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开端?良渚文明又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根源?

图 | 央博“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复原良渚遗址莫角山宫殿区

首要应提其宏大的规模。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外城和内城。其中,外城面积80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莫角山宫殿区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宫殿区,即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其次,良渚古城系统工程庞大。是一个经历数十年建设过程的庞大工程系统。据考古专家估算,彼时良渚古城居住的人口约为2万人,若假设参与工程建设的人数为1万人,以每年农闲时间参与古城建设100个工作日计算,要完成如此规模的土石方则需要27.5年。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无疑需要高度集权和分工的社会组织才能完成,这是良渚文明进入国家社会的重要标志。

图 | 央博“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复原良渚遗址钟家港作坊

良渚人所创造的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也正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

资源分配、经济分工、社会分化以及早期信仰体系的统一性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显示,良渚的社会复杂化程度无疑可以称为“文明”。高大的宫殿台基、雄伟的城墙、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均佐证了良渚文明是中华大地上第一个能够被确证为国家的文明。

图|良渚玉琮王神徽

考古学者认为,良渚文明可归纳为城市文明、玉器文明、稻作文明、土筑文明、水利文明、原始文字、礼制文明、宗教文明等。其城市规划建设、玉礼器系统体现出来的礼制观念,都被后世吸收、借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源头。

良渚之后,相继出现以陶寺遗址、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文明,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礼制规范、等级社会模式、城市架构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由此,中华文明也从区域性文明不断迈向社会文明。

良渚印证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刻影响,也揭示了新石器时期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

央博“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总监制:张筱曼

监制:邓莫南、王菁菁

责编:彭锋、韩丹

编辑:张金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中华   大展   礼制   宫殿   遗址   古城   庞大   中华文明   社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