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得位不正,为什么晋朝恶评如潮?

司马懿,字仲达,是汉魏时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也是晋朝最重要的奠基人。但千百年来,历史和民间对他的评价却以负面居多。

司马懿出身于官僚士族世家,父亲司马防做过京兆尹。同父异母兄弟共八人,因名字都有“达”字,号称“司马八达”,尽管皆非等闲之辈,但司马懿从小就才思敏捷,风度翩翩,是八兄弟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曹操在汉末开始崛起时,曾想把司马懿招至麾下效力,但却遭到拒绝。主要原因是政治形势走向尚未十分明确,根深蒂固的士族门阀观念,也让他对宦官之后的曹操有几分看不起。后来曹操势力日隆,而且再次征召,他只好从命。不久他一反常态,多次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虽未采纳,却对他刮目相看。曹操受封魏王后,让司马懿辅佐曹丕,从此与曹丕关系密切并协助其取得争储胜利。曹操死后曹丕继任丞相,同年逼汉献帝禅位,大魏开国,曹丕称帝。可惜曹丕短寿,临终前命曹真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帝曹叡。没几年曹叡又死,死前托孤曹爽、司马懿再辅曹芳,至此,司马懿已是曹氏四朝元老。本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曹爽不容他,以皇帝之名封他为太师,明升暗降失去权力。司马懿并不与之争锋,而是长年在家养病,实际上是窥伺形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而曹爽却意气风发,趾高气扬,多行违制僭越之事。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一党陪魏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之机,突然发动政变,封闭都城,占领皇宫,挟持太后,又派人面见皇帝和曹爽,声明只剥夺曹爽权力而不害其命,曹爽一夜思量,决定投降。不久曹爽一党以谋反罪全部被斩杀,司马氏把控整个曹魏朝堂。司马懿死后权柄交给长子司马师。司马师交给弟弟司马昭,司马昭交给儿子司马炎,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史称西晋。

从这段历史来看,司马懿并无大错。他一生东征西讨,辅佐四代帝王,可以说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至于高平陵政变,那显然是曹爽苦苦相逼,不得已而为之,不能怪到司马懿头上。问题的关键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子孙。历史诟病晋朝不是因为它得位不正,封建时代的改朝换代,哪一个都不能简单地以正与不正加以评价。唐朝李渊父子抢了表亲的皇位,宋朝赵匡胤夺了恩公的天下,应该说都不正,忘恩负义,养了十几年的狗咬死了主人。然而唐、宋朝却没有受到太多指责。答案只有一个,历史地位不同。司马懿的子孙自相残杀,导致五胡乱华,华夏民族差一点亡国灭种,而唐朝创造了封建历史王冠般的灿烂辉煌,宋朝则把一个分裂的中华重新归于一统。尽管它最后也亡于外敌,但与晋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司马懿的骂名怪不得别人,如果地下有知,他应该狠狠抽打子孙的屁股。

(原创)

注:本人在头条发表的所有史类文章,皆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绝非胡编乱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相关史料。但本人的作品不是历史教材,有些个人观点也并不强加于任何人。有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千年,莫哀一是。本人的文字只是供您消遣娱乐而已,不是向您普及历史知识。真若喜欢历史,请认真读权威史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晋朝   京兆   不正   司马   士族   宋朝   唐朝   子孙   封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