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了多少银子?虽然数额巨大,来路却很正常

1751年,乾隆下令查抄张延玉的家,这一消息传来张延玉没有感到恐惧反而十分淡定,因为他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

张延玉,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乾隆的想法他是了然于胸。在被抄家后,迅速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话里话外都在告诉乾隆“你快点给我定罪吧,我不想每天提心吊胆了”。

作为三朝元老的张延玉,为何会被乾隆突然抄家?这件事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痛失长子一夜白头,上书请求还乡被驳

乾隆抄张延玉的家让我们疑惑,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张延玉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说起。

1736年乾隆登基,张延玉当即已经看出,乾隆十分不喜欢汉人,而且对雍正留下来的老臣充满防备。所以辞官的念头慢慢在他心里萌芽,最终这个念头是什么时候彻底摆上明面呢?

1746年,张延玉的儿子张若霭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让他不想在官场继续行走。失子的伤痛和思乡的情感,让他在一夜间白了头发。

又在官场待了两年之后,张延玉内心急不可耐,他上书声泪俱下的告诉乾隆:“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不能担当大任,希望回到老家安度晚年。”

此时的张延玉已经快要八十岁了,请求退休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背景下,乾隆认为张延玉的所做所为是不忠的表现。

乾隆在思量片刻后直接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对张延玉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乾隆就是在直白的告诉张延玉:“你都被命令配享太庙了,你觉得你还有机会回去吗?

为人臣子,在被拒绝的那一刻,都知道跳过此事不再提及。身为两朝元老的张延玉,自然是通晓这个道理,但不知为何张延玉在辞官这件事上,张延玉动了死脑筋。

张延玉在被拒后,仍然没有放弃告老还乡的愿望。在乾隆多次义正言辞的拒绝后,张延玉被强制留在朝廷,而乾隆从此对张延玉的不满也日益增加。

至此乾隆暗暗思量“如何才能抓到张延玉的把柄“。

张延玉怒火中求生,乾隆心软答应致仕

1748年七月,科举学生樊显在考场自刎,浙江学政陈其凝因为是署内阅卷,被怀疑为是自己为加官进爵,而以权谋私。乾隆觉得此案太过于骇人听闻,马上命令梅彀成和方观承严查此案。

乾隆并不是非这两个人查案不可,他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将梅彀成和方观承以及张延玉召集到军机处,在军机大臣的面前用十分官方的语气点明了张延玉和这两人的关系。

原来张延玉是陈其凝的老师,他们师生关系密切。而梅彀成和方观承又是张延玉的同乡,为防止梅、方两人带上个人感情查案,乾隆不动声色的提醒张延玉别在他的眼皮下耍小动作。

乾隆的心思十分细腻他怀疑张延玉等人营党结私,而张延玉还没有反应过来,他更没有反应过来这次“寻过”只是一个开始。

同年的十一月,年老糊涂的张延玉又被一心想着找茬的乾隆抓住了“小辫子”。

因为乾隆发现在由张延玉、陈大受、汪由敦等人拟写的渝旨中有抑满扬汗的倾向;在渝旨中将满人阿里衮说成“善于取巧”,而将汉人陈弘谋说成无功无过。

乾隆勃然不怒,他摔了这份渝旨,大声斥责他妈,跪在下面的张延玉心里哆哆嗦嗦只想着“这官早辞早好“。

骂归骂但是乾隆知道现在还没有到铲除张党势力的时候,却坚定了乾隆心中汉人对满人不满,想勾结起来推翻清朝的怀疑。

此后不久,朝廷中有满人犯下了死罪,这本与张延玉没有关系。但是乾隆认为:“张延玉肯定在旁边看我的笑话呢”。

左思右想乾隆颁布了一道渝旨,这道渝旨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乾隆对张延玉等人的厌恶,所以不论是张延玉还是与张延玉关系亲密的大臣都被一一打击。

这道渝旨看的张延玉是头皮发麻,他终于知道皇帝在怀疑在自己了,仰天长叹自己何时才能回家。

乾隆暗暗得意:“我这道渝旨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不仅给张延玉及其党人以教训。又在告诫朝廷中的其他大臣不可向张延玉等人一样。”

张延玉惶惶不安每日想着回家,乾隆心里跟明镜一样会不知道吗?迫于先皇的遗诏他给张延玉写了一首诗告诫张延玉,自己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但是呢,年老体衰的张延玉并没有理解乾隆的意思,他的一门心思全部放在如何才能回到家乡。

乾隆看他如此痴迷于告老还乡,也不禁怀疑张延玉是否只是单纯想着辞官。又想着自己似乎做的太过分,于是他派人去张延玉的府上告诉张延玉让他自己决定是走是留。

本可顺心回乡,无奈心生贪恋

看到这,我们都为张延玉松了一口气,以为张延玉肯定会马上点头答应,毕竟他争取了这么久。但是,张延玉迟疑了,“我回家之后还能配享太庙吗?”

毕竟在之前乾隆告诉他说他“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他十分担心自己走后不能配享太庙。

此时张延玉不知从哪听说,大学士史贻直也就是鄂尔泰党人,和乾隆说:“张延玉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不应该配享太庙”。张延玉一听,急的不行。

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风骨,没有任何形象的跑去乾隆那哭诉,他十分卑微的祈求乾隆千万不要改变雍正的旨意,让他得以配享太庙。

乾隆看着自己以前十分敬重的老师,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他心里只觉得厌恶张延玉。

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告诉张延玉自己没有收回父皇命令的意思,同时也在变相的告诉他自己十分不满和讨厌他。

按理来说,张延玉得知此事后应该十分开心。但是,张延玉并没有亲自去感谢乾隆,只是淡淡的交了谢恩的折子并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前去谢恩。

这下可把乾隆气的,服侍乾隆的宫女和太监一步也不敢上前,他让军机大臣去告诉张延玉让他第二天来见自己。那时候的军机大臣有傅恒和汪由敦,而汪由敦是张延玉的学生。

汪由敦顾及师生情谊,马上去告诉张延玉:"你呀,把皇帝惹的非常生气。"张延玉一听眉头紧皱,只觉这下完了,第二天一早慌慌张张的跑去面见乾隆。

张延玉想着:“我是三朝元老,只要我磕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都被乾隆看在眼里,乾隆此时恨不得马上把张延玉的势力从朝廷连根拔起的想法,但是他抬眼看见张延玉跪在地上,一副人人皆可欺之的样子,又不禁自嘲“到底在害怕啥。”

乾隆还是剥夺了张延玉配享太庙的权力以及他的官位和爵号。让他留在京城谢罪等第二年春天返回家乡,之后乾隆又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做的不好,害怕遭世人唾骂。又将配享太庙的权力还给了张延玉。

急于还乡触怒龙颜,亲家事发连累张延玉被抄家

第二年,春天乾隆的长子永璜去世,虽然乾隆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当他看到作为永璜的老师,也就是张延玉在丧服还没有除去的时候又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在让乾隆非常的不高兴,认为自己都已经宽恕了张延玉。他居然还是这副模样,这明显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认为张延玉不近人情,居然一点都不为曾经的学生感到伤心。

恰巧,蒙古亲王策凌病逝,乾隆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昭告天下说:“策凌为清朝开疆扩土,功德无量”,命令将策凌的遗体运进京城,让他配享太庙。他想逼张延玉自己放弃配享太庙。

乾隆在百官上朝的时候不留情面的列举张延玉不能配享太庙的原因。候张延玉也明白了乾隆的用心,在思考过后张延玉还是以性命为重,自己放弃了配享太庙。

他上书乾隆说:“自己之前被功名迷了眼,在你的责备下才大梦方醒,我没有为朝廷做过什么大事,所以不能配享太庙,请您收回我配享太庙的权力。"

乾隆心满意足的收回皇命,“是他自己放弃的,我可没逼迫他“。而张延玉也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在他回到老家后又有祸事发生。

他的亲家朱荃是四川的学政,朱荃被御史储麟趾弹劾他“匿丧赴任,贿卖生童,”。而朱荃也投水而死。这种畏罪自杀的事情显然没能逃过乾隆的眼睛,乾隆马上命人督察此案。

后来经过查实,御史储麟趾揭发的事全部为真,这本就是一件影响十分恶劣的事,但是由于朱荃先后被张延玉、汪由敦等人举荐过。乾隆一看时机已到,他要将张党的势力,连根拔起。

乾隆马上派人去查抄张延玉的家,想从他的家中找出结党营私的罪证,但是他的家中不仅没有找出他结党营私的罪证,反而全是证明他清白的证据。

虽然从张延玉的家中搜出了价值36万两白银的财务,但全是由赏赐而来,没有一分一毫是贪污来的,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张延玉此时已经被吓到了,他马上上书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而且,这次抄家之后,张家的势力完全丧失,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在查清每一笔钱财的来路后,乾隆也不再抓着此事不放。

1755年,张延玉病逝。乾隆想着我要趁此机会恢复先皇的遗命,他下令宽恕张延玉的罪过,让他配享太庙。

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的张延玉,却在晚年糊涂。最终让自己的英明散落在皇权统治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乾隆   雍正   告老还乡   太庙   满人   军机   汉人   来路   朝廷   官场   大臣   银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