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抗战有多难?4000多名老八路精锐,战损过半依然血战

1938年,活跃在冀中地区的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同时成立冀中军区,军区领导机关由第3纵队兼。

当时冀中部队虽多,但缺乏老红军骨干,只是初步完成了整编,尚需进一步整训。

1939年初,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一大批干部骨干加强到了冀中部队,同时冀中主力军再次整军,一共整编出了14个主力团及其他直属作战单位。

在整训出的主力军单位中,有一支部队很特殊——警备旅。

其他各部都是整编为了各军分区直属的数字番号主力团,而警备旅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直辖第1团和第2团。

这支部队的来源也很复杂,其先是由王长江所率河北民军第1团起义后与张子元部合编为冀中民军。1939年5月时,冀中民军、120师特务团、冀西民军北上先遣支队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11月时又与北上挺进支队合编为冀中军区警备旅。

冀中警备旅以王长江为旅长,部队内有大量红军干部,如旅政委即为旷伏兆(开国中将)。同时警备旅中还有当时冀中部队中少见的红军建制连队。这是因为第120师曾以3个连为基干成立了特务团,这个团留在冀中,后来合编到了警备旅中。

警备旅成立后,历经抗日、反顽战斗,战斗力被锤炼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但在冀中部队浴血奋战时,这一区域也成为日军围攻的重点,而在平原地区无险可守,斗争形势日益严峻。

在日军的连续围攻下,整个冀中区面积缩小了一半,人口减少至510万人,巩固区人口更少。残酷战斗中部队兵员也极不充实,多数连队都不满员,一般的连队有八九十人,少的只有五六十人。

在这种背景下,晋察冀军区于1942年2月正式“精兵简政”,将主力军编为甲种团和乙种团,同时加强地方部队,组建地区队。

在冀中警备旅所属的第6军分区中,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其中警备旅第1团为甲种团,不仅为本区的战斗骨干,还要受命随时进行跨区机动作战。按照当时甲种团的编制,为3营12连制,另外还有团属迫击炮连、侦察连、特务连各一个,编制兵力为2770人。

警备旅第2团以有红军骨干的第2营为基础,调整为乙种团。乙种团编制为4个步兵连,另有团属特务连、侦察连各1个,员额为1080人,主要任务是坚持地区斗争,必要时也承担野战任务。

当然,具体到警1团和警2团的实际编制中来说,未必跟编制表一一对应,而且实际上兵力数量还远没有编制表上那么充实。

除了甲种团和乙种团外,还有地区队。

当时以第2团缩编后抽出来的2个连及游击总队第3营合编为了第31地区队;以7分区调来的独立营和第2团缩编后的另外几个连合编为了第40地区队;以游击总队第1营为主,组建了第44地区队。

甲种团和乙种团当时计为正规主力军,地区队为地方军,但实际上地区队多为之前的主力军编成,其实战斗力也不弱。

在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前,上述第6军分区各部的兵力数为:

警1团1632人、警2团760人、第31地区队574人、第40地区队(3个步兵连、1个特务连,估计400到500人)、第44地区队425人、分区直属队980人。

上述各部中以警1团兵力最多,但实际上以当时冀中的形势,也不可能以整团建制活动,该团当时也是分散活动。

日军“五一大扫荡”开始后,第6军分区各部均开始了苦战。

分区领导机关最初与警1团第2营在一起,5月11日,部队被日军8000余人合围于东西河头。分区直属侦察连主力因与司令部失去联系单独作战,除指导员一人负伤幸存外,连长以下全部壮烈牺牲。

主战场上,日军集中4辆轻型坦克、3架飞机助战,掩护步兵轮番冲击。警卫排长带战士们一口气投出30多枚大号手榴弹,击毁其一辆坦克。但因当时部队缺少与坦克对战经验,其余坦克冲入村内,不过日军步兵没有跟上来,坦克后来又退了出去。

待到凌晨时,部队趁夜突围成功,但到大小尹村时,又被日军第41师团合围。在日军合围圈内,还有一些兄弟单位的机关和部队。

为统一行动,以王长江为指挥员,趁日军总攻前突围。但因大风夜暗原因,加之群众和地方干部也蜂拥而至,突围时迷失了方向,被日军冲散。第6军分区机关首长仅率10余人行动,第2营第8连整建制突围成功,营主力被冲散后收容。

日军的这次“扫荡”筹划时间很长、集结兵力众多,残酷的战斗其实才刚刚开始。

5月23日,警1团第1营主力(欠第2连)在副团长兼参谋长郭慕汾率领下行动,在王家铺与分区党委政卫连一起被敌合围。

从早上激战到下午1时,重机枪子弹打完,拆掉零件投入井内;日军以坦克冲入村内,2名战士怀抱集束手榴弹与敌2辆坦克同归于尽。下午4时,日军又放毒气,政卫连阵地率先被突破。

1营长徐月波率一个排为先导,率先突围,击毙日军10余人后突围成功;但郭慕汾所率大队突围时日军已反应过来,因此部队损失很大,郭慕汾副团长也壮烈牺牲。

警1团直属队和第1营的第2连当时在团政委陈德仁及军区宣传部长张仁槐率领下也被日军合围在了一片苜蓿地中,陈德仁和张仁槐在激战中均壮烈牺牲,2连仅一个班在副政指率领下钻日军汽车突围成功。

团直则在转移过程中,因村口日军睡觉赶忙换了方向,日军追击后随团直的两名反战同盟盟员紧急修好了2挺送修的重机枪,在重机枪掩护下,最终才得以脱身。

分区领导机关还是跟第2营一起行动,在遇到冀南军区第27团的2个连后,又发现敌人围了上来。于是第27团守任家角、警1团守李家角。

战至中午时,防守任家角的友军已无法坚守,不得已在白天突围,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占领任家角后集中全部兵力猛攻李家角,第2营在历经血战后终于坚持到了天黑,随后趁夜突围。第2营与分区司令部失去联系后,找到了第8连,但随即又被日军合围,随后在老乡带领下从2个地道口突围了出去。

之后第2营余部又在宋庄跟第22团一起,打了著名的宋庄战斗,最后在仅剩1个多连的情况下,开到了太行山归还警1团建制。

而在历经上述逐次苦战后,警1团的1营和2营损失大半,只有第3营还相对完整。日军大扫荡结束后统计实力,警1团还剩728人,可谓折损过半。

相较于警1团的情况,警2团的损失要好些,在反扫荡作战中没有遭受重大损失,但也从760人减员到了566人。

不过分区直属队的损失很大,继上文中分区侦察连、地委政卫连大部损失后,地委警卫营(约2个连)在蒋庄战斗中亦牺牲严重。最终分区直属队980人,战后仅剩300人。

其他地区队中,第31地区队从574人减少到262人,亦损失过半;第40地区队还剩1个多连,也是损失过半;第44地区队情况稍好,但也从425人减员到了300人。

第40地区队的具体兵力和所剩兵力数没有确切数字,暂且不计,其他各部的战前兵力数合计为4371人,战后仅剩2156人,所剩不到一半。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战过程中,还有部分战士新参军,而在最后所剩的人员中,不少也是伤愈战士。在这一场残酷的反扫荡作战中所付出的牺牲,可想而知。

所以有些网友觉得敌后作战就如何如何,看看在大平原上一次又一次被日军合围血战的历程,这样的仗能轻松吗?尤其其中的警1团第2营,连续被合围、连续血战,最终只剩1个多连还能维持建制不散,这样的铁军,又是何等的战斗力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冀中   军分区   警备   敌后   主力军   精锐   兵力   日军   血战   坦克   分区   部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