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刚进门掉头就走:不算了,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

相士--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充满奇幻色彩的职业。而在古代有这么一位相士,他刚去一人家算命,门都没进,转身就走。别人问他为何不进去?他直言道“算不了,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呐?别着急,要讲清楚事情的本末,我们还得先从这个相士说起。

有关这位相士的传奇故事,了解历史的朋友们可能已经猜到,他就是历经唐朝、五代、宋朝三个朝代,被人们尊称为“白云先生”的陈抟。

一、少时传奇开智

说起白云先生的故事,可以说是带有一些奇幻的色彩的。而且相关的史书中还真的有详细记载。在《宋史·陈抟传》中时这么讲述陈抟少年时期的故事的,书中详细写道“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

具体是什么意思呐?史料中记载,陈抟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常常在水边玩耍嬉戏。突然有一天河边出现一位身穿淡蓝色衣服的妇女,这陈抟很是好奇,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一般便凑上前去。这蓝衣服妇女缓缓地搂住陈抟,仿佛是陈抟的亲生母亲一般自己的母乳喂养陈抟。当时的陈抟已经四五岁的样子,早已过了吃奶的年纪,但也就是从那以后陈抟脑袋突然灵光,在学习上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聪慧日益增多。也就是这蓝色衣服的妇女的一口母乳给我们的“白云先生”开了智。

自此小陈抟变得能说会道,不仅通晓古今史书,倒背如流,而且聪慧机敏。可以说,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一位小青年。时间来到了小陈抟十七岁时,公元888年。或许是因为小陈抟的聪慧传播甚远,十七岁的他竟然被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唐僖宗召进宫中,两人一见如故,在皇宫里相谈甚欢。

唐僖宗也是十分喜爱小陈抟,更是直接赐给他“清虚处士”的名号。这一次的皇宫会谈,一方面让小陈抟见识到皇宫的富丽堂皇,一方面也鼓舞了小陈抟,并激发了小陈抟心中“从仕”的想法。

二、青年落榜云游

十七岁幸得唐僖宗召唤的小陈抟心里甚是欢喜,做官的梦想一直在心中萦绕。不仅如此,陈抟还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值得大家了解的是,陈抟出生的年代很是特殊---唐朝末期。了解唐朝历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在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自从李渊起兵称帝,到李世民的盛世以至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再到唐朝第二十一位皇帝,也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昭宗李柷。唐朝的历史波澜壮阔,历经繁华也经受了繁华后的落寞与衰亡。而小陈抟便是出生在唐朝的衰亡之时,虽然心有从仕之志,但是奈何朝代灰暗。

公元931年,陈抟信心满满的奔赴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但让陈抟没有想到的是,这波赶考的才子远远超过自己的估量,加上陈抟个人刚正不阿,不屑于贿赂当时的主考官。陈抟最终落榜,他的从仕之路也从这次考试开始暂时的告了一个段落。

从那以后,陈抟开始有些郁郁寡欢,不愿意接受自己落榜的事实,在悲伤中沉浸的一段时间。在落榜没过多久陈抟的亲人也永远的离开了他。

青年的陈抟便放弃官场的世俗名利,转而云游四方,游览大好山河。曾经的功名利率,曾经的“清虚处士”都成为了过眼云烟。陪伴在陈抟身边的只有山河、湖泊、美景一类。

三、中年入朝为仕

云游四方之后,陈抟于935年,似乎是老天的指引,他慢慢的走到了武当山并展开了陈抟的隐士生活。武当山的日子让陈抟感到舒适、自在,两袖空空但是每天能够身处于大自然之中,陈抟感觉心情愉悦。在武当山他可以联通天与地,去感受属于大自然的反馈。

更有民间传言,自从陈抟来到武当山之后,便开始学习“辟谷”,所谓的“辟谷”就是不吃任何食物,静静打坐感受天与地与万物的气息。“辟谷”期间的陈抟心情舒畅,每日浅浅的喝几杯小酒来度过自己在武当山充实的生活。

在几年之后,陈抟又去了蜀国寻求自己的“道”。在蜀国,陈抟遇到一位贵人,他一见如故并向这位贵人学习“锁鼻术”。最终完成了他的《胎息诀》《指玄篇》等作品,并流传至今。可以说,中年时期的陈抟褪去少时的稚嫩和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全然流露出仙风道骨的气质和意蕴。

离开蜀国之后,下一站陈抟启程前往峨眉山。由一位“求道者”的形象转变为“施教者”的形象,在峨眉山一边游览风景,一边宣扬自身思想。也正是因为这样,陈抟的名声越来越大,更是有“峨眉真人”的名号流传出来。

这天,陈抟偶然间遇到一位道者,这位道者名为“麻衣道者”。陈抟心中大喜,当即请求“麻衣道者” 教授自身知识,“麻衣道者”见陈抟慧根不错、颇有灵性,干脆破例收陈抟为徒弟,留在身边精心照料,将毕生所学传授于陈抟。陈抟也并未使“麻衣道士”失望,持续的奋发学习并先后创作出《先天方圆图》和《太极图》等著作。

《先天方圆图》《太极图》

拜师麻衣道士之后,陈抟便跟随师傅隐居于华山云台观。时过境迁,任凭皇位如何变化,陈抟与麻衣道士依旧不闻不顾,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每日云游、打坐、沉醉与天地之间,好不乐呼。

公元956年,唐朝早已覆灭,此时是周世宗的天下。说来也巧,周世宗这个人非常喜欢并且相信相士,对于丹药有种格外的痴迷,而且渴望能够掌握点石成金的手法,在全国寻找能人异士,能够帮助他进行法术的修炼。

此时一位宫中人士私下对周世宗说“臣子有知道一位相士对此颇有研究,而且在民间十分出名”。这人一说,周世宗便来了兴致,赶紧追问道“民间真有此人?速速给朕找来”。

那人回答“此人正是“白云先生”陈抟”。

陈抟确实是不太情愿入宫,但迫于当时的情况以及皇帝威严,陈抟还是入宫见了周世宗。来到皇宫之后,周世宗对陈抟那叫一个热情,好吃好住的照顾陈抟,陈抟也不好推辞在宫中住了一月有余。

住了没多久,周世宗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疑惑,直言问陈抟“听闻你在民间研究道学有些时日,那你可否知道点石成金之术?”。

陈抟勉强微微一笑,缕缕胡须答道“陛下,臣并不会民间所说之术。但臣子认为,皇帝乃一国之君,首先应当治理国家、百姓富足安居乐业,而不是研究此等黄白之术”。

周世宗听完恍然大悟,些许羞愧的低下了头。而后请求陈抟留在宫中,担任谏议大夫的职位。这个“橄榄枝”对于青年的陈抟而言一定是毫无招架之力的,但是对于现在的陈抟而言,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已然不是陈抟的生活重心,便委婉的拒绝了周世宗的盛情邀请。

太平兴国二年,此时的陈抟已经百岁有余。宋朝的第二位君主---宋太宗,听闻“白云先生”的称号,心中不觉好奇,便下令去寻这位“白云先生”来,要一探究竟。帝命不敢违背,又一次陈抟来到了京城。来到京城之后,宋太宗以极高的礼数招待了陈抟,对陈抟客气有加。

初见陈抟,宋太宗便知道此人并非常人。只见陈抟衣着朴素,虽百岁的年级,但不见老人模样,反而意气风发,颇有少年之气。满头的白发遮挡不住陈抟的一身仙气。

二人聊了许久,宋太宗终于忍不住问道:“我见仙师这么年轻,是有什么不老的秘诀吗?可否告知一二”。陈抟全白的缕缕胡须缓缓说道:“陛下要问臣如何让修身养性,但是您不知道臣子每天睡在云台观,无忧无虑,好不闲散自在,而陛下要为国事烦忧,因而臣自然看起来年轻一些”。

宋太宗转念一想,觉得有理。转而问陈抟“民间传闻仙师可以占卜祸福吉凶,不知道能不能给我占卜一卦,看一下此次河东战役的凶吉如何呐?

陈抟数了数手指当即给宋太宗占了一卦,随即面对宋太宗说“陛下若想全身而退,应该停止战争”。宋太宗不以为然,结果也应证了陈抟的话。自此,宋太宗对陈抟的信任更加深刻。

也正是因此,宋太宗将自己的心头大事告诉了陈抟---那就是立太子的问题。宋太宗将太子锁定在大儿子赵元佐,二儿子赵元僖还有三儿子赵元侃之间。

大儿子赵元佐因为赵廷美求情而触碰了宋太宗的底线。而后赵廷美离世,大儿子赵元佐更是在寝宫里胡言乱语,宋太宗为此也很是忧愁,请了很多的名医,最终都没什么效果。

后来老大赵元佐更是癫狂到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寝宫。老二青年早逝,二十七岁正值壮年却离开人世。宋太宗也因为万分伤痛,老三赵元侃也颇有才能,但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宋太宗有意立老三为太子,但是奈何老大仍然活着。于是他便找来了陈抟。

陈抟一听,这事好办,我去给寿王赵元侃算一下他的命数就行了。寿王赵元侃和老大是同一个母亲,从小聪慧过人,样貌生的也格外讨人喜欢,是老爹三个儿子中最喜欢的一个,甚至于从小就养在自己的宫殿之中。

陈抟来到寿王赵元侃府上,先是看见寿王赵元侃身边的两位侍从,仔细端详了一会,转身就要走。两人见仙师要走连忙拉住仙师问道:“仙师为何要走,不为寿王占卜了吗?”。 陈抟挥挥手头也不回,留下三个字“不算了”。

侍从很是奇怪,陈抟转而回头跟他们解释“我一看寿王身边的人已然是辅佐皇帝的气度,虽然没有进入寿王府,但我已知晓寿王肯定不是寻常人”。

宋太宗对陈抟的说法非常喜欢,从陈抟口中说出这话已然证实了寿王赵元侃的太子之位。在此之后,陈抟离开了皇宫,此时的他已经一百一十八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相士   武当山   仙师   京城   麻衣   陛下   聪慧   唐朝   凡人   皇帝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