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借薪收据

李大钊接济过包括刘仁静、曹靖华等人在内的许多贫困学生,这几张就是他的借薪收据。第一张印有“北京大学用笺”抬头的信纸,“今借用大洋叁佰元”,中间两张是专用的“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金额分别是63元和175元。最后一张的数额较大,是1924年6月5日,于树德代收的400元的借款单据,几乎等于李大钊一个半月工资。当时,正受到京师警察厅通缉的李大钊,接到党中央派他率团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通知。临行前,他委托于树德到北大借款400元,作为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地。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室秘密召集会议,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当众宣布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捐出80元为开展各项活动的费用。很多时候,明明工资已经捉襟见肘,李大钊还继续写借条让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的时候再扣除。在已知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中,李大钊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

为了革命同志,李大钊不仅仅借款,连心爱之物也捐出来。1924年在莫斯科期间,时近寒冬,他见罗章龙衣着单薄,随即取出自己所带毛毯相赠。罗章龙一再推辞,但李大钊再三坚持。事后,罗章龙才知道这条毛毯跟随李大钊多年,上面有赵纫兰一针一线缝上的蔷薇刺绣和文字。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教授收入相当丰厚,而且北京的生活成本较低。一个小家庭的用费,每月大洋几十元即可维持。如每月有100元,便是很好的生活。本来,李大钊可以安安稳稳地拿着高工资在北大教书,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为了寻求真理,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用自己的苦难和动荡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安稳。

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中外记者到他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时,震惊不已。《晨报》《京报》等纷纷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就连日本人主办的《顺天时报》也撰文曰:“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

李大钊就义之后,他的生前好友,纷纷为赵纫兰及孩子们捐款。这其中还包括北大同事沈尹默代领的两张“北京大学教职员借薪收据”,时间是1927年5月30日和6月8日,金额分别是224、264元。李大钊一生中的借款,从来都是慷慨地用于党的事业和其他同志,这一次终于用在了自己的家人身上。




往期精选




来源:人民政协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收据   人民政协   党中央   教职员   北京大学   大洋   毛毯   北京   北大   工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