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岁老中医临床总结的补脾五穴

在中医里,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主运化,中医称其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如果出现问题,对身体其他器官也会有所影响,许多疾病都可能是因为脾虚所引起。而现代人多脾虚,是因为各种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作息不规律所导致。

而一旦提到脾虚,很多人都会想起要“补脾”。但实际操作起来发现各类补药吃了一大堆,结果越吃越上火,越上火越吃。如果本身脾胃吸收能力就差,还各种猛药一股脑的吃,脾胃吸收不了就囤积在体内,自然就会引发各类疾病。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组俞老临床常用的特效组穴“补脾五穴”,穴位简单,却是多年经验总结,各穴皆有深意,建议大家收藏学习起来。

天枢穴

天枢穴,出自《灵枢·骨度》,别名长溪、补元。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天枢穴是人体胃经上的要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经常刺激它,可以起到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作用。

中脘穴

中脘穴,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入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穴位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

“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是中医界公认的,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每日十分钟,相当于每日喝鸡汤,大补身体、健脾胃,提高免疫力,避免大病。


足三里穴为胃经合穴,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穴位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阴陵泉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补益脾气、清热利湿之功。中医学认为口角流涎和脾胃积热或脾虚不敛相关,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直接与唾涎生成相关。

【穴位定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章门穴

章门穴为足厥阴肝经经穴,同时它还是脾经的募穴,脾经的气血聚集在这里。

【穴位定位】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 11 肋游离端的下方。取穴时,把一只手向上手心贴在脸上,下面肘尖对应的位置即是。

中医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之说。上至高龄老人,脾胃虚弱,腹胀便秘;下至婴幼孩童积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肥甘厚味,中焦食滞,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口臭便干,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都可以用上此套特效穴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足厥阴肝经   中医界   任脉   太阴   脾胃   穴位   气血   小腹   腹部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