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知识:芫荽俗称香菜,原来它的果实芫荽籽才是真正的膳食香料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其实,我们在《粤厨宝典·砧板篇·料头章》上已经对“芫荽”有了初步的介绍。

不过,“芫荽”的嫩叶只属“香菜”或“料头”,其果实——“芫荽籽”,才是真正的“香料”。

“芫荽”这种植物并非我国原产。

它原生于欧洲地中海一带。传说是公元前1世纪由汉朝大使张骞引种所得。

《博物志》有云:

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胡荽”。

这种植物初入中国时称为“胡荽”,按现在的话解释即外国香菜,因为“胡”是泛指中国北方或西方的地方,而“荽”则指有香味的蔬菜。

不过,这个植物为何改呼成“香菜”或“芫荽”就不得而知。

有人归咎于4世纪的后赵皇帝石勒,说石勒“讳胡,故晋汾人呼胡荽为香荽”。

然而,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之中并没有这种说法,反倒说一种叫“罗勒”的植物犯了石勒和讳,得改,贾思勰就云:“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

当然,亦有好事者将它呼为“香荽”“蒝荽”“胡菜”“园荽”“芫茜”“胡荽”“莞荽”“鞠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松须菜”“延须菜”“莚须菜”等。

英文称Coriander。

那么,“芫荽”是什么植物来的呢?

芫荽图谱

芫荽

查实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elliflorae]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芫荽族[Coriandreae]芫荽属[Coriandrum]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

其株高30~100厘米,有强烈香气。

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

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1至2回羽状全列,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3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先端钝,全缘。

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白色或带淡紫色。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0.15厘米。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

花果期在4~11月份。

粤厨宝典的菜肴篇(1) ¥73 购买

以上橱窗的商家及商品,与本文作者及头条号没有必然关系,选购时应与商家核准货品真实

这种植物非常有趣,

嫩时(约高15厘米)作“蔬菜”或“料头”之用,

老时——长至“小茴香”样子时才是“香料”。

然而,全草的香味稍逊于果实,

因此,“芫荽籽”(Coriander seed)才是真正的Spice(香料)。

芫荽籽

这种植物入药始见于唐代(618年―907年)孟诜的《食疗本草·卷下·胡荽》:

(胡荽)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若食多,则令人多忘……(胡荽)子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蛊、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并州人呼为香荽。入药炒用。

明代(1368年―1644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云:

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

按杨士嬴《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粤厨宝典秘籍篇(1) ¥72 购买

以上橱窗的商家及商品,与本文作者及头条号没有必然关系,选购时应与商家核准货品真实

现代中医认为:

“芫荽”味辛性温。归肺、胃二经。功能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主治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及蛇伤等。

但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芫荽籽”味辛、酸,性平。归肺、胃、大肠三经。

功能健胃肖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主治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辣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痈。

但有火热者禁服。

因芫荽籽具特殊香气,现在潮州卤水除放芫荽之外,还有再放芫荽籽的

这里专说“芫荽籽”!

“芫荽籽”是呈扁圆形的双悬果,直径0.3~0.5厘米。

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亦有玫瑰紫红),顶端具极短的柱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残存的花萼5枚。

表面较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

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

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

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

说实在的,“芫菜”虽有“香菜”之称,

但正如古罗马科学家Gaius Plinius Secundus(加伊乌斯·普林尼·塞坤杜斯,简称老普林尼)一派则不是这样认为,

他们常常用Coriandrum——臭壳虫去称呼这种植物,而英文的Coriander(芫荽)也是由这个名称演变而来。

的确,广东人最初的时候对这种发出近似臭壳虫味道的植物,也无太多的好感,若不是它对风火牙痛有切实的疗效,相信亦没有太多的广东人会乐意主动去买之烹之食之。

然而,印度人则对“芫荽”及其果实则宠爱有加,尤其是入秋之后打下并晒至足干的果实。

这种果实甚至是Curry(咖喱)鼻祖——Masala(马萨拉)不可或缺的原料。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印度人明白,这种果实原来含有挥发油。

挥发油含有樟脑(CamPhor)、牻牛儿醇(Geraniol)、乙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月挂烯(Myrcene)、茨烯(Camphene)、d-芳樟醇(d-Linalo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二戊烯(Dipentene)、α-松油烯(α-terPinene)、β-松油烯(β-terPin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

对-聚伞花索(P-Cymene)、磷脂酰已醇胺(Plosphatidyletha nolamine)、5,6—十八碳烯酸(5,6- Octadecenoicaeid)、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黄酮甙(Flavonoid glycosides)、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β-谷甾醇(β-sitosterol)、D-甘露醇(D-Mannitol)、油酸(Oleic acid)、岩芹酸(Petroselinec acid)、芫荽萜酮二醇(Coriandri-nonediol)及癸醛(Decanal)等成分。

这些成分虽然有多少臭壳虫的味道,但很多时是发出葛缕子、孜然、鼠尾草、柠檬、玫瑰花的混合香气,十分诱人。

除了印度人,波兰人对“芫荽籽”也是疯狂。

据说,约于中世纪(476年―1453年)时期,波兰人从阿拉伯人手中获得了这种果实,阿拉伯人告诉他们这种果实可以掩盖肉臭。就等于南北朝梁国本草学家陶弘景(456年―536年)的“煮臭肉下少些,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话语同出一辙。

果然,波兰人就用“芫荽籽”制作肉肠,及后,带有芫荽籽的肉肠成为了波兰的风味特产而远近闻名,并且传承至今。

除了“波兰肉肠”,在一些欧洲国家的糖果、饼干、甜点、面包(麪包)、沙律(色拉)、汤料、热狗、香肠、汽酒及可可饮料等都有“芫荽籽”的身影。

现在,广东的潮州卤水、辣椒豉油等都会见有芫荽籽的身影。

全文完

粤厨宝典升级版六册 ¥565.4 购买

以上橱窗的商家及商品,与本文作者及头条号没有必然关系,选购时应与商家核准货品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芫荽   香菜   果实   胡荽   松油   棱线   波兰   磷脂   膳食   香料   俗称   植物   商家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