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遐想

#历史开讲#


在海底最深处,庞大的水体缓慢流动,收流承纳万物;

再往上面是潮汐涌动以及漩涡暗流;

而最终浮在海面上,是“惊涛拍岸的瞬间,浪花四溅,转瞬即逝”。

这是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在他的名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里的观点。历史有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的变量。决定历史最终走向的,是长周期因素。

在这个罗马专题系列里,历史的讲述有本纪、世家的《史记》传统,以主要的历史“英雄人物”的主要事件为线索串起来。

如果用长周期变量来看,罗马的帝国梦想破碎有一定的必然性。

回望历史,以人命名的大帝,都是个别天才突破了实际可支撑的边界,比如居鲁士、大流士、亚历山大、拿破仑,结局几乎都是昙花一现,人死灯灭,风流云散,如梦幻泡影。帝国的疆域也如股市K线图,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不管熊市、牛市还是猴市,今天学习茅指数,明天了解宁组合,最终还要回归基本面。

罗马不能永久性的保持它的帝国疆域,核心在地理。地图上这个翻毛高跟靴的位置,西面是西欧平原的凯尔特人(高卢);西北是中欧平原和北面的日耳曼人;东面是巴尔干半岛,这里是希腊和马其顿曾经辉煌的文明;东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潘诺尼亚、匈牙利草原和达契亚,日耳曼和凯尔特人都经营过这片土地;多瑙河下游平原时常遭受后称为上帝之鞭匈人的入侵。

再看向地中海,西地中海盘横着强大的迦太基,经营着北非的马格里布和伊比利亚半岛,东地中海是盘踞在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帕提亚(安息帝国)以及后续从伊朗高原崛起的萨珊波斯,还有北非的埃及。这样的地理,要维持一个强大稳定的帝国,事实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马分东西,也是身不由己。

如果目光投向东亚,在东亚的地理第三级台阶上,依次分布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在第二级台阶上有成都平原。为什么中原文明很早就进入大一统时代,原因不难看出。三国鼎立也就是三大平原的势力各有短暂屏障,划江而治和蜀道之难。

看着地图,胡乱猜想,并不专业,可一笑而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巴尔干半岛   北非   地中海   东亚   罗马   历史   疆域   帝国   遐想   平原   周期   地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