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化与席位爵,浅谈东周卿大夫士爵的演变

#历史开讲#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西周时期其实并不存在卿大夫等的概念,直到东周初期,才逐渐演化出来所谓的层级化以及席位爵的概念。

这更多的是反映了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通过座席之间的约定俗成以及礼仪规范,对其进行的归纳总结。

爵位的高低以及层级化的高低,和当时的长幼秩序以及尊卑相关。

那么在东周时期,这些卿大夫的爵位是如何演变的呢?

一、什么是层级与爵级

我国最早的爵位制度出于周朝,当时一共衍生出两种不同的爵位体系,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以及公、卿、大夫这两种不同的等级关系。

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层级的表现,然而在西周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大夫这一词,也没有形成如此强烈的层级等级观念,直到后来才慢慢地将各阶层的级别,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

《白虎通义·考黜》:“爵者,尊号也。”

由此可以引证,无论是爵位还是其他的一些层级的表达,都是尊称的意味,同时通过这些不同的尊称,以及等级的划分,能够让不同阶层的人得到不同等级的礼遇。

在这一套系统的称谓以及划分标准之下,会被称为爵级,至于每一个标准阶层化分支下的人所产生的差异,则代表着层级间的差异。

爵位的衍生过程其实是相对漫长的,直到春秋之后才逐渐对其发展完备。

无论是父子兄弟之间也好,政治层级之间也罢,都需要用这些尊号、官号或者是爵号进行区分。

通过不同的区分划定,能够将该等级人所拥有的权利、责任以及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行当时采用的分封制度。

在这样的分封制度条件影响下,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行政区划,尤其对自己所属领域进行有效的管辖,也为后世的行政划分,以及岗位调配提供了良性的思考方向。

最早的官职衍生是从公共事务部门当中进行了分化,他们将一部分官员的官职和名称进行编排,随后产生了层级化。

在此阶段主要是推动了行政官职的分类,其中就把官职按照职能高低进行了划分,最后是爵级的划分。

只有真正到达某一个层级的官员,才会被赋予相应的称谓,因此在层级达到一定程度之上,才会与之相适应的产生爵级。

二、爵级的产生

爵级的产生,是等级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自然而然对其进行区别的产物。

同时也可以与当时的酒文化相匹配,爵字也有指酒爵的意思,也就意味着与酒席间的座位有一定的联系。

在古代的时候,如果遇到特殊场合,会对人们的位置进行编排,主要是体现尊卑有序的礼法。

历朝历代当中,也都会根据不同人的贡献,对其进行排资论辈,并根据身份的高低确定坐席。

在普通人相处当中,也会有非常明显等级差异的表现。

尤其是在酒桌的时候更会明显。

因此在当时如果单纯地将这个作为一种酒桌礼仪来看待,那么爵位的产生就与当时的酒桌文化脱不开关系。

《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

《周礼·地官·党正》:饮酒于序,以正齿位。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耻。

从这也能够体现出,当时在酒席之上,无论是根据长辈的尊卑,还是根据本身身份的高低,都需要进行论资排辈。

而且在地方酒席之上,还会有许多严格的要求,这就代表着要对等级有一个明显的划分,这些酒桌礼仪,其实就是为了维持尊卑秩序。

最早这种乡饮酒礼起源于氏族聚落会食,由村落或者是部落的首领进行组织,然后按照大家的不同身份进行等级排位,后来则是会根据年纪的高低,以及身份的高低共同编排。

在这些聚会当中,其实也会明显地体现出尊卑和身份的高低,为了能够更好地区分这些人,于是对他们称呼为士、大人、大夫等等。

久而久之,这种称谓也就形成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明显划定。

根据不同的身份,划定不同的就座位置,也表现出当时人们对礼仪的恪守。

后来这种乡村的吃席文化,流传到朝堂之上。

朝堂当中宴请宾客,以及皇帝与大臣之间进行宴会,也都会根据不同的身份等级,进行座位的编排和管理。

同时这种方法,也成为后来管理朝堂各路大臣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人的等级,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待遇也不一样。

周朝时期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制度,以及讲究等级划分的朝代。

因此,不同层级之间的划分,也就慢慢被确定了下来。

虽然西周时期,还没有明显地出现这一些层级概念的代名词,但是在东周不断完善分封制之后,此类名词被大规模的使用。

而且沿用到后来,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身份等级进行划分,也是对于他们的官职进行不同的界定。

最主要的就是要让不同的人,拥有不同规格的待遇,体现出当时的立法制度之森严。

那么使用这样的层级制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三、层级制、爵级的影响

自两周时期,逐渐形成完善的爵位制度以及等级制度,其实也是为了强调不同层级之间,应当遵守的礼节,以及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拥有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从最开始的酒桌所坐的位置,到官场之上所拥有的身份高低,以及所享有的各种待遇的划分,其实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亘古不变的是统治者的领导地位。

为了能够让下层人民更好地服从自己,于是通过一层一层的层级划分,利用不同等级的压制,使其能更好地遵守规则。

因此这对当时的政治管理,以及对后来的行政制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划分等级与责任,得出不同的待遇,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层级社会之下的重重重压,并让人们形成归顺于统治者的意识。

人们的行为举止,如果没有按照所规定的礼仪制度去使用,那么就会受到严格的批判,而这些层级制度的产生,其实也是封建产物的必然体现。

结语

层级制度以及爵位制度的产生,不仅规定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也为后来进行各地区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从最开始落座席位的划分,到后来权力的划分,以及不同阶层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其实这些也代表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日趋完善。

封建社会的宗旨,是要求底层人民服从于上层统治者,因此他们为了能够实现统治目的,肯定会利用各种手段推行,而层级制度就是代表着一种权力的象征。

也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层级划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控社会发展,以此来构建这些统治者理想当中的王国形象。


参考资料:

《白虎通义·考黜》

《周礼·地官·党正》

《礼记·乡饮酒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东周   层级   尊卑   爵位   席位   官职   礼仪   时期   身份   等级   制度   卿大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