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乌苏之战:清军平定西藏最大的败仗,6000勇士血染雪域高原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康熙皇帝亲率10万大军在昭莫多(今乌兰巴托南郊的宗莫德市)与准噶尔汗国大汗噶尔丹率领的3万准噶尔骑士展开决战,最终清军大胜,噶尔丹军遭重创,清军一战打断了准噶尔汗国的脊梁骨,是为昭莫多之战。战后,噶尔丹的实力遭到极大地削弱,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发动政变,占领伊犁自立为新的大汗,不久后,一代枭雄噶尔丹在穷途末路中病死。

策妄阿拉布坦认识到了清军的强悍,遂改变之前噶尔丹的强硬政策,转而“认怂”——对大清帝国称臣,并交出了噶尔丹的尸首给清军,以示对大清臣服的诚意。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自此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惨烈的清准战争暂时按下了“暂停键”。但其实双方都知道,这只不过是短暂的休战,谁都知道下一场战争早晚会来,也都积极准备着。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占据西藏的和硕特汗国发生内乱,策旺阿拉布坦趁机派遣准噶尔汗国第一名将、素有世界级战神称号的大策凌敦多布攻打西藏,大策凌敦多布拣选6000精骑,从伊犁出发,越过无数高山大川,万里奔袭,如神兵天降在拉萨城下,旋即攻陷拉萨,活捉和硕特硕特汗王拉藏汗,不久后又将其处死,占领整个西藏,进而威胁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天下震动。

当大策凌敦多布攻陷拉萨的消息传到京城,康熙震惊了。因为准噶尔汗国一旦控制并整合了西藏的资源,将会对大清帝国的西部边境形成巨大的威胁,西部诸省也将陷于准噶尔的威胁之中,这是康熙无论如何也不想见到的局面。于是,康熙准备干预青藏高原的事务,因为准噶尔汗国与大清帝国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康熙遂下诏谴责了策妄阿拉布坦擅自兴兵,攻打自己的臣属和硕特汗国的违礼行为。策妄阿拉布坦也不想和大清彻底撕破脸皮,于是连忙向清廷道歉,并承诺一旦只要清军入藏维持西藏的秩序,准噶尔军就马上撤退,当然了在此之前,准噶尔军暂时在西藏“保境安民”。

为了彻底让策妄阿拉布坦闭上嘴,康熙五十七年(1718)六月,康熙诏命湖广总督额伦特和侍卫色楞各率领2000精锐八旗兵由青海入藏,同时以四川提督康泰率2000名绿营兵从打箭炉出发,计划在拉萨会师。清军总兵力6000人且分成三部两路,无法集中兵力,犯了兵家大忌,而大策凌敦多布则有6000人,还有万余藏军支持,在对任何一路清军的兵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即便如此,大策凌敦多布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他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授意前锋与清军稍一接触就佯装战败,吸引清军慢慢地进入了他精心设计的包围圈。

待额伦特和色楞率领的4000名八旗兵抵达那曲喀喇乌苏河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而大策凌敦多布则在喀喇乌苏河一带埋伏了重兵,正以逸待劳、张网以待。结果不出意外,4000名八旗兵被大策凌敦多布包围起来。要说当时的八旗战斗力着实彪悍,在意识到被包围后,他们没有慌张,而是迅速靠拢,结成战斗队形,与准噶尔军展开激战,清军与准噶尔军血战一月有余,终因粮草耗尽,最终全军覆没,4000清军无一幸免,也无一投降,称可谓壮怀激烈。额伦特、色楞、司九经、康海等清军高级将领全部战死,是为喀喇乌苏之战。

北路清军全军覆没后,大策零敦多布调转马头携大胜之势,火速南下,寻机歼灭康泰部清军。而由于情报的不明,南线的康泰并不知道北路清军全军覆没,依然按照战前的计划向拉萨推进,在行军途中被大策凌敦多布包围,经过激战,康泰在内的2000名四川绿营兵全部阵亡,无一幸免,也无一投降。

南北两路清军全军覆没,6000勇士血染雪域高原,消息传到北京,文武群臣纷纷对大策凌敦多布抱有畏惧之念,御前会议上,众人面面相觑,甚至有建议放弃西藏与准噶尔画地自守者。最终康熙力排众议,亲自点名让自己的第十四子、清宫剧里面的“明星”胤禵统兵出征,这才稳住了清军在青藏高原的局面,才有了之后的岳钟琪千里奔袭拉萨、年羹尧收服青海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乌苏   西藏   准噶尔   和硕   噶尔   康泰   阿拉   拉萨   败仗   帝国   雪域   勇士   康熙   高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