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徐洪河工地!

一九九零年,我们鹿庄小镇和周围的紫庄、汴塘、大泉等乡镇一样,还没有区划,归铜山县管辖。那一年县政府决定把境内一百多公里长的徐洪河作一次彻彻底底的清理,由于机械化程度太低,这些活几乎都是靠人力完成,老百姓称之为扒河。适值到了冬季,我们鹿庄小镇各个村庄就热闹起来。这时候,农活还没出来,河流属于枯水期,正是扒河的最好时间。

当十月中旬扒河任务下来,我们东段庄村干部按人头数心急火燎挨家挨户筹钱了,每个人是五十元,用于河工的开支。由于那一年清理徐洪河的任务重,县政府规定,每个村子户户要有一个人当河工。我们东段庄村有二千口人,必须出动二百名青壮劳力,村委会根据上级党委按十人一个小组的要求,物色二十个小组长,于是我义不容辞向分管小组长报了名。小组长出发前的任务不但要把这十人的成员召集好,还要找好一台手扶拖拉机和搭工棚的材料:帆布和木棒。手术拖拉机手现成的,我们东段庄村靠手术拖拉机搞运输的很多,帆布最难找,一般都是粮管所里盖粮食用的,我们组费尽周折,才在贾汪粮食局找来一块帆布,当我们带着行李坐上手术拖拉机赶到四十多里外魏集镇阎窝村后那片田野:徐洪河工地的时候,那里已有一百多名河工在那里安营扎寨了。

工棚是用五根木棒当支柱,帆布直接披上去的,周圈用泥土围实,棚内一头堵死,一头留门,大白天棚内都是漆黑漆黑的。棚子中间一人多高,留一条通道,两边地面铺层麦草,麦草上摆草席,分成两排,五人一排,一个挨一个地睡在这个大通铺里。工棚倒还暖和,就是太矮,得低着头才能进去!

徐洪河工地就在我们居住工棚西边,远远就看到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堰上立着一排溜手扶拖拉机,“叭叭叭”的一齐冒着黑烟。徐洪河底,有挖的,有拉平板车的;有在水里挑龙沟的;小组长嘴里噙着哨子,手里拿着小红旗,待一辆平板车把泥土装满,挂好钢丝绳的钩头,小组长就吹一下哨子,把手里拿着的小红旗举过头顶挥了挥,平板车随着手扶拖拉机牵引的钢丝绳艰难爬坡。整个河滩上的蒸汽机“嗒嗒”一片轰鸣,你追我赶,号声震天。全县成万的河工浩浩荡荡地开赴河滩,那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我们东段庄村每个小组扒河的任务不过三、四十米,为了增加徐洪河的深度,往下再挖二米,河底的宽数是五、六十米,这样大面积的土方就出来了,要不加油干,恐怕到了年关也完成不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我们的小组深知任务的艰巨和繁重,第二天凌晨五点,天刚麻麻亮,就推着两辆平板车,拿着铁锨开始投入战斗了!

我们小组和其他小组一样:一个小组长负责指挥调度,一个拖拉机手开绞车,一个驾驶着平板车的,在河滩上下来回跑,余下的七个人全部拿着铁锨挖河底的泥土往平板车装。装车的河工也很辛苦,因为要挖结上薄冰的淤土,站的时间长了鞋子就会被水浸湿,有的河工硬是直接站在水里挖泥,冻红的脚指在湿透的鞋里。每拉一车泥土,都要十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合作。

我的工作是驾驶平板车,重车是上坡,随着钢丝绳牵引沿着一百米河坡疾驰而上,酷似一发出膛的炮弹,我必须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因为这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如果自己坚持不住,腿一软,手一松,车子失控,满车的泥土倒地不说,还会有车轮翻飞撞伤自己的危险。

重车累人危险,空车也不轻松,返回虽然是下坡,但一百多米的距离必须持续用力一步一步往下挪动,弯下腰,弓起背,撅起屁股,使劲握住车把,把平板车往下拽,走着还能看到自己的额头上的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没等我把空车拉到河底,另一辆拍实装满泥土的平板车在等着我了,我得咬着牙,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沿着河坡来回跑,第一天上工上午劲头还足,下午就感觉力不从心,双腿像铅一样的沉重,真是累极了,晚上进入工棚,脱下衣服躺进被窝里,几分钟就睡着了!

就是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因为那时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时刻,那就是每天的开饭时间。那时物质相对匮乏,生活水平都很低。平时吃的差不多都是粗粮,玉米、山芋作为主食,大米、小麦,那是作为一个家庭的战略物资储备,平时并不舍得大量动用,主要是预备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亲戚,有人生病了等,用来改善改善伙食的。但在徐洪河扒河就不同了。出河工本身是项异常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首先要保证吃得饱,吃得好。我们村专安排两个村厨负责伙食。所以每到开饭时间,白花花的大米饭,热腾腾的大馒头配上猪肉炖豆芽,那香味直往你的鼻子里钻,挠得心里直痒痒的。收工回来的我们三三两两地或站或蹲,抓着一两个馒头,在石台子甚至地上放着一大碗菜,就狼吞虎咽地开吃了。每个人脸上的疲惫都融化在饭菜的香味里,浑身洋溢着的是满足与幸福。

一天当中最为放松的就是晚上收工吃完饭进入工棚临睡前的时刻了,十个人躺在大通铺里拉家常、讲趣事,还有别的小组在徐洪河工地上表现突出,力争上游的好故事,偶尔离我们工地三里远的阎窝村会放电影,上演的不外乎还是那个年代的几个老片子,即便是这样大家不顾一天的劳累欣然前往,每次都在村里狗吠声中,笑呵呵地而归!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腊月二十我们终于等来了在徐洪河工地上胜利完工的日子!

在徐洪河工地扒河是我人生中干过的最艰苦的劳动,虽然后来我在鹿庄煤矿推煤车、到灵璧转厂里码砖坯等也很艰苦,但与扒河比都不能算是苦。扒河磨练了我的意志,给了我可以忍受高体温重作业恶劣环境的能力,让我无论在哪里打工都不惧怕!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的沧海桑田。今天,就是再大的扒河工程也不需要依靠人海战术了。只见几台大型挖掘机一字排开,随时随地展开施工。徐洪河工地上那千军竞发,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只能在记忆中回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河工   手扶拖拉机   平板车   工棚   小组长   河底   河滩   帆布   泥土   年前   小组   徐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