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科技对中医教育有什么影响?老祖宗的思想真先进

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宋朝正式建立,史称北宋,以东京开封府为都。宋王朝建立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形势、巩固政权的措施。北宋统一十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归于一统,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公元1127年金国南下攻陷开封城,结束了宋朝在黄河流域的统治,迫使宋朝迁都临安,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南宋之初注意恢复农业生产。

宋朝政府很重视天象的观察与记载。天文学以苏颂、沈括、黄裳为代表。数学在宋代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当时著名数学家有贾宪、秦九韶、杨辉等。贾宪提出著名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及说明,后世称之为“贾宪三角”,这是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化学也是宋代科学中取得重要成果的学科之一。火药的制造与应用在宋代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火药自唐代发明以后,一直是炼丹家的秘密,黑火药为燃烧性,不具有爆炸杀伤力。

北宋统一的和平环境,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城市与乡镇经济的繁荣,政府对手工业作坊的控制由强制转向松弛,这些都为手工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

宋代的官私手工业,如各种制造业、矿冶业、纺织业、加工业等各部门,与前代相比,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采掘业的进步与发展,给宋代金属冶炼业提供了丰富的燃料,给铜制品的制作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正是在此基础上,宋代的铜制品制造业获得了高度发展。

铜钱是宋代流通的主要货币,与铸钱业直接相关的就是铜冶业。无论是采矿业还是冶炼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宋对矿产原先实行的是“课额制”,也就是定额税制,不管产矿多少税收额不变。后来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将定额税制改为分成制,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不冶炼也要缴纳税的弊病,大大激发了采掘冶炼户的积极性,促进了采矿业与冶炼业的发展。

南宋时期的产铜量与北宋相比下降了许多。南宋铜课额的二十六万多斤中,二十一万多斤属于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胆铜,真正的黄铜课额只有四万斤,胆铜比重大大增加。

从这些数字的对比来看,宋代冶铜业的发展,与冶铜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是分不开的。

胆水炼铜法约始于西汉。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说:“石胆……能化铁为铜。”作为炼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领域,从而真正形成为生产力,是在宋代实现的。

水法炼铜的胆铜法,在宋代已经发展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了。无论是社会对铜的需求量的增大,还是炼铜工艺水平的提高都促成了水法炼铜的胆铜法的推广。

铜产量的增大促进了各种铜器制造业的繁荣发展,铜器制品的种类,或者说铜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铜制兵器仍同铁兵器一起继续使用;

(2)随着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货币需要量大增,铜是最主要的造币原料;

(3)宋代铜器继唐以来,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铜被应用到制作仪器设备方面。

(5)乐器、祭器、佛像等也有一定的生产。

北宋雕版印刷业,以首都开封及杭州最为著名。南宋时印刷业更为发达,传世的南宋刻本书籍数量不少,也都显示了南宋手工业的兴盛与技术的精湛。整个宋代的印刷事业,是中国印刷史上的黄金时代。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布衣毕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更方便快捷的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文化传播包括医学的总结和普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

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雕版印刷术诞生在隋唐之际,其雕版印刷业进入全盛的时代,雕版的精湛技术,无论是刀法、风骨,还是字体、纸墨、装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技术的进步,宋刻书之风渐盛,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家,形成官、私、坊刻书系统的庞大网络。

当时雕印的书籍,现在所知就有七百多种,而且字体优美,纸墨精良,印刷质量较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问世,使校订、疏证、注释和整理古医籍的工作成为可能。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是通过利用胶泥,实行排版印刷,此项发明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其他手工业方面,如造纸业在五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南唐著名的“澄心堂纸”,宋代继续生产。制墨业属个人劳动,为了保守制墨秘密,很少雇佣人。制墨程序大体经过和煤、回捣,制成硬剂、热剂、熟剂,最后制成丸捍。宋代的造纸业、印刷业、制墨业的繁荣发展为书籍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范围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针灸可以改善人体自身调整能力,提高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

针灸疗法的产生年代可能在药物治疗之前,只是由于可供查考的文史资料较为有限,目前还不能确切的说明针灸的起始年限。人们只能从先秦史书中对远古时期生活的追述,以及对现代考古中出土文物的研究,把针灸的起源时限暂定在新石器时代。

针灸是针刺和灸法的合称,因为治疗疾病时这两种方式总是一起使用,所以并称为针灸。在新石器时期,利用砭石切开脓包解除病人的病痛,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石针、骨针,成为针刺术的萌芽。灸法则起源于中国北部寒冷地区。人们最初用火取暖,这时人们发现用火烤着的身体会很舒服,有伤部位的疼痛感会减轻。

魏晋时期,在中国针灸史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和一部由他所撰的伟大的著作,这就是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这是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针灸专用书,对后世针灸学术发展的影响巨大。隋唐时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始有了专业的针师、灸师。

隋唐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广泛收入前人的针灸经验,并绘制成现知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在唐代,针灸成为医学教育中四个医学专业其中之一。唐政府组织医家甄权等人校定历代针灸图书,然后刊印发行,为的是促进医药学知识的广泛传播。

现代利用书籍摄取信息和学习科学知识,仍然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式。

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推广使用,使文献的生产与知识的传播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大缩短了文献制作周期,增加了文献的复制数量。

宋代比较重视医学文献的整理出版。起先由皇帝下命令,召集一批文人学士和医官编写本草和方书。到了南宋时期,国势日渐衰微,故中央官刻医书数量也减少了。但是私人刻书的数量却很多。

由于受宋代学风的影响,校正医书局的学者们虽然纠正了不少谬误,但在校勘过程中务求其速,也存在误改误注之弊,也给后人学习、研究、整理古医籍留下不少困惑。

针灸时所用针具的最初原型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古称砭石,是新石器时期产生的。作为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最初被用来切开脓肿以排脓放血,后来逐渐演变发展,扩大了应用范围,作为针刺治疗之用,成为针刺治疗的工具。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应用,砭石渐被金属医针取代,针灸医术也随之产生了飞跃的发展。

针灸在治疗病症的过程中要依照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经穴位置来进行针灸治疗。行医者多半是靠自身对医学书籍的理解和以往的经验对病者进行治疗,因此误诊很多。

各地发生的频繁不断的误诊事故不得不引起宋仁宗的注意。这时比较科学、准确的针灸经穴的统一标准需要确立,并将标准及时推广。这样做才有可能避免误诊事件的一再发生,减少百姓的疾苦。

针灸铜人及铜人图随着在针灸教育与临床中的应用影响越来越大,几乎成为针灸的标志。铜人图是指根据针灸铜人模型而绘制的经络穴位图。由于最早的针灸铜人模型为宋天圣针灸铜人,所以最早的铜人图即根据此铜人绘制的全身腧穴图,是北宋名医石藏用所绘,原图正人形,伏人形各一幅。

一般而言,一具铜人,特别是知名度高的铜人往往都会对当时和后世针灸文献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继石藏用的铜人图之后,明成化甲午镇江府史素在石氏图的基础上,参照明代腧穴文献,又修订重刊彩绘图,正面、背面二幅图,与以往的彩绘明堂图一样,其十二经穴用五色、任督穴用绿色表示。重绘图保留了石藏用图的基本特征。

由此可知,石藏用图,史素图,丘濬图,南京太医院图皆一脉相承,虽然每次重修校刊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订,但基本内容与图形特征没有改变。

在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医学如同农牧渔猎等生产技术一样,首先是一门保障人类自身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生存技术。它的萌芽和生长,来源于人类数十万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痛苦探索和经验积累。

医学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医学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每次改朝换代后总会有一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活跃的平静时期。

北宋政府着重文治,重视文仕培养与选拔,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大量录用进士。受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影响,不少不愿入仕或不能入仕的文人进入中医学领域,改善了中医队伍结构,使其文化素质及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中医学研究力量。

宋朝科学技术的繁荣是前所未有的,究其原因:一是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二是宋政权重视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把重视科举,提倡兴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它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提高了读书人士的社会政治地位,调动和吸引了知识分子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它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家繁荣发展的背景促进了制作工艺的进步,纸张生产工艺的改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针灸铜人的铸造等,使得针灸传承的工具和方法得以改善,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中医教育中针灸传承的影响巨大。

它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医教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和交流开创了新的纪元。宋代改革派的革新思潮直接影响医学界。总之,这一时期宋政府重视医药发展,学术空气活跃,出现不少新的学术见解,并逐步形成不同的学说,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北宋   砭石   时期   活字   印刷术   手工业   老祖宗   宋朝   南宋   宋代   针灸   中医   先进   思想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