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石达开为何失败

#历史开讲#石达开是个天才的战术家,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家。

从石达开离开太平天国,出来单干后的路线图,我们就会发现,这哥们已经跟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去哪儿了。石达开离开南京,最初前往安徽安庆,这里是他的大本营。为了表现自己和洪秀全决裂的态度,石达开索性带兵离开了安庆,前往江西。在江西打了几场败仗以后,他又跑到了浙江和福建,在这里混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打算回到江西。在江西还没站稳脚跟,又想着到湖南转转。到了湖南以后,遭到湘军围剿,只好进入广西。在广西休整了一阵子后,石达开又打起了四川的主意,打算夺取四川,建立刘备那样的蜀汉王朝。

所以他从湖北进入四川,转战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先后四入四川,结果这一路走来损兵折将,刚出去的时候,手握10万大军,到了大渡河时,石达开只剩下了6千人马。

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四川,好家伙,石达开离家出走以后,带着大军去了这么多地方,这是公费旅游吗?

石达开的出走之初其实只是放弃中枢的辅政地位,返回方面军司 令员的职务去。他当时只有割据的想法,并没有分裂天国的打算,因此他并没有“带走天国大半的精锐部队”,只是带走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准备回江西去割据。这一点只要查一下天津事变后各天侯、丞相等高级干部的去向就可以明白:我记得石达开没有带走一个天侯,在二十来个丞相里只带走了春官正丞相张遂谋等个别几个。不过,杨辅清等东殿兵马也出走割据,因此天京的兵力确实是削弱了。

石达开抵达江西战场后,首先计划救援被困在赣江以西各据点里的部下,全取江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在他离开江西的这段时间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曾国藩优先建设水师取得很大成果,夺取了长江、鄱阳湖、赣江流域的制水权,石达开反而被这些水系阻挡分割,到处挨打。这样一来石达开的计划破产,不得不放弃赣江以西各据点,在江西完全陷入被动。

同时,安王、福王兄弟在天京附近的作战也不利,天京附近的湖熟镇等诸多要塞被清军攻陷,多位天侯、丞相战死。天王洪秀全被迫处罚安、福二王,向石达开求救。石达开此时也陷入困境,但又拒绝跟洪秀全和解,坚持割据,所以他决定攻打浙江、福建,围魏救赵,解天京之围。在这个过程中,洪秀全发现石达开已经不愿跟自己统一,遂施展权谋,以名爵(木天义)诱惑杨辅清离去。这样一来,石达开在闽浙不能立足,又向西返回江西,仍不能对抗曾国藩,于是在1859年进攻湖南,试图通过攻打湘军老巢的办法釜底抽薪。结果在宝庆之战中,又被湘军击败,不能再在湖南立足。

1857到1859年间,石达开试图割据江西、东攻闽浙、西掠湖南,期间牵制了湘军主力和其他几个省的清军。洪秀全利用石达开军事行动创造的机会,重整旗鼓、编组新军,在1858年破江北大营,在1860年又破了江南大营。但石达开却损兵折将、丢失地盘,盟友、部下(如杨辅清)也多被洪秀全分化脱离其麾下。在石达开看来,自己割据江西在战略上配合洪秀全的结果就是自己不断衰弱、洪秀全不断强大,有利于洪秀全、不利于自己。(事实上,洪秀全拥有中央和神权的大义名分,石达开没有重大的军事胜利很难跟洪秀全抗衡,指望洪秀全反过来配合自己也是明显无可能性的空想。)

总结了教训后,石达开决定出走,彻底脱离洪秀全影响力能够辐射的范围,向两广转进另开一天地。因此,他欺骗诸将说天王密令他下广西招兵买马,带领翼殿数万大军攻入广西,夺取庆远府后进行改制,设置了不同于太平天国的机构、官职,最终目标是另立不同于太平天国的所谓太平安国。

石达开在没有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公开分裂,让部下陷入思想混乱。再加上目睹广西经过多年战乱(大成国等)后团练林立而经济萧条,石达开的部下纷纷出走,或在洪秀全名爵诱惑下返回天京(童容海、朱衣点、汪海洋等人),或叛变降清(武卫军等部),或分路另走脱离石达开(如石镇吉等人)。1860年底,石达开兵力损失殆尽,率领少数卫队返回故乡,托庇于大成国的隆国公黄鼎凤等人。期间,石达开实质上成为大成国一平民,过着下野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1861年8月,清军东西两路对进,攻陷大成国首都秀京(浔州府)。大成国平浔王陈开在投奔石达开途中牺牲,石达开也无法再隐居下去了,只得在大成国溃兵拥戴下再起,试图收拢各地旧部,再图大业,计划夺取四川。1863年5月,石达开被困大渡河,出降后被杀。

石达开未能创立新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石达开未能提出高明的政治纲领,不能够建立跟大清、太平天国对抗的第三条路线,因此就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和神学上永远被洪秀全压制,割据分裂必然失败,最后连军心都无法维持,各部纷纷离他而去;直到收编大成国部队再起,才算终于解套,但此时已经无异于另起炉灶;

2.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石达开又缺乏清晰的战略;实质上石达开始终没有对自己的势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到底是要做太平天国的忠臣、权臣、藩镇还是叛臣(即彻底独立建国),或者说定位在不断的变化,这就导致他的行动自相矛盾、部下无所适从;

3.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石达开的地盘不断减少,部队的战斗力不断下降,而清军则相反,到后期石达开在广西作战时已经不能取得对清军主力的胜利;收编大成国军队再起后,兵力得到恢复,但战斗力则没有恢复,继承了大成国军队以会党为基础的孱弱战斗力,远远不能同清军、太平军精锐相比;

4.在上述原因的基础上,石达开部队的成分日益庞杂,纪律日益松弛,军心日益涣散,当然战绩也就越来越差。

石达开没能安安稳稳地找块根据地好好经营一下。

说到底,太平天国高层,还是缺少文化人,平均学历文盲。学历最高的,或许就是洪秀全这个没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真正有战略水平的,其实就只有杨秀清一个人而已。

杨秀清虽然没读过书,但人家是个战略天才,你有什么办法?当初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迅速攻入湖南,结果在湖南碰到了硬茬子左宗棠。

打不下长沙咋整?有人要往西,有人要北伐,还有人坚持继续攻打长沙。结果杨秀清一锤定音,攻打南京!

没错,南京是清朝在南方的赋税重地,拿下南京,等于是拿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至少东南地区的赋税唾手可得。

正是杨秀清这一天才的战略计划,才使得太平天国苟活了14年之久。要不太平军就跟捻军、白莲教起义这些集团一样,没什么大作为。

而石达开当时在杨秀清手底下,英勇善战,战术水平没得说,可战略水平却没能学到手。他始终只是个将领级别的人才,当不上真正的统帅。

所以在天京事变以后,杨秀清被杀,整个太平军就乱套了。大家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包括石达开在内。

失去了杨秀清的指挥,石达开只好凭运气带兵了。毕竟自己出来单干了,不可能继续听洪秀全的调遣,自己得拿主意啊!

可惜,没有战略水平的石达开,压根就不知道去哪儿,直接导致了10万太平军的精锐毁于一旦。

带着部队瞎晃悠也就算了,可是部队越打越少,这问题可就大发了。由于石达开没有比较牢靠的战略后方,所以石达开的部队,压根就没有后勤保障。

粮草基本靠抢,饥一顿饱一顿,抢到了就吃多点,抢不到就没得吃,仅此而已。大部分人出来当兵,还不就是图个温饱嘛!

现在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甚至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请问人家凭什么跟着你后面混?所以说,在石达开四处流浪的时候,10万大军陆续离开了石达开。再加上清军的围剿,能跟着石达开混的人已经不多了。

石达开做错了什么呢?主要就是没有坚守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安庆虽然距离南京比较近,可这不妨碍石达开自力更生吧?石达开主动带兵离开,放弃了这么一块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实在是可惜了。

转战江西以后,石达开打了几仗,发现这里不适合做根据地,所以打算进入浙江和福建,开发所谓的闽浙根据地。

石达开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占据了大部分地盘。可就是在建昌和抚州打了两次败仗以后,石达开认为军队失去了后方,所以主动放弃了浙江,跑到福建去了。

那么就在福建好好打造根据地好不好?不好意思,他在福建没待多久,又跑回了江西。这可哭瞎了跟着他的那帮人了。好不容易有个安稳的据点,就不能消停点吗?答案是不能。所以石达开又放弃了福建这个根据地。

到了江西以后,石达开并没有把这里当成根据地,而是想要谋夺湖南。这可真是异想天开,湖南是湘军的老巢,哪有那么容易攻破呢?

此后石达开又打算以四川作为根据地,眼高手低,压根就没有准确的战略部署。结果部队越带越少。

石达开打不下湖南,只好回到广西。此后从广西到湖北,再由湖北进入四川。这里是石达开认为最理想的根据地。

可惜要想打下成都,就必须要渡过长江,石达开有水师吗?不好意思真没有,可清军却有强大的水师力量,这是石达开的硬伤。

在石达开好不容易渡过金沙江后,其实已经损失惨重了。在大渡河跟前,石达开本可以直接过河,结果连续下了3天大雨,再次打算渡河时,对岸已经全是清军了。

这是老天爷不帮石达开,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本部人马的安全。这可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有石达开在,好歹军队还有个主心骨,可是没有石达开的太平军,岂不就是待宰的高洋?所以说石达开舍生取义,其实等于直接害了本部人马。

结局也是如此,清军背信弃义,抓了石达开以后,依旧将太平军屠戮殆尽。没有人指挥,这支军队当然只能束手就擒了。

其实石达开完全可以等待时机,哪怕不渡河,继续朝着其他方向挺进,获取战略物资,那结局可就不一样了。石达开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实不管石达开怎么选,失败都是必然的。因为自从他脱离太平天国,出来单干的那天起,就注定了结局会失败。

天京事变以后,太平军将帅级别的军官损失惨重,可以说中层军官直接断档了!这个时候是培养人才的时候,而不是搞分裂的事情。

很显然,石达开的离开给了洪秀全致命一击,这当然是洪秀全咎由自取。但是石达开孤军作战,依旧打着太平军的旗号,又能坚持多久呢?

要么就自己树立大旗,与洪秀全分庭抗礼,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要么就在安庆驻扎,与天京互为呼应,咋能学习李自成,四处晃悠呢?你又不是街溜子,活生生把太平军的正规军,带成了流寇。
自从杨秀清死后,天国中枢的光环散去,天国军队封建化就成为了可能。后来的李秀成就是如此,依靠着带领军队打胜仗的能力,自己掌握军队供应链,慢慢的把天国的兵变成自己的兵,对天王的诏令有所接有所不接。但是天王也不是好对付的,一手「众建诸侯以少其力」,把李秀成的部将纷纷封王,让李秀成始终无法真正的做大。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石达开为什么在杨秀清死后,就失去了自己的光环。是因为在早期众志成城的时候,没有机会培养出足够多的真的对自己忠心的班底,他的权威来自于杨秀清和洪秀全,而这种情况下他获得的胜利,其实也不能完全的归结到他个人能力身上。石达开的谋略自然没问题,但是杨秀清和洪秀全对他的背书,是他的命令能得以被很好的执行的关键。

他自己无法在理论上超越天王,就始终在大义的名份上被洪秀全压制;而丢失了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合法性权威加持,他唯一能够凭借的就只有早期的军事光环。然而这在他出走之初也没有能够好好把握,率狐疑之师,处四战之地,一挫再挫,把自己早期的光环也消磨殆尽了。

所以真的不要小看笔杆子,虽然说枪杆子是硬道理,但是没有理论上和个人魅力上的压制,要获得同样的人心支持,往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石达开,就是弱在了这一点上,所以是将才,但是做不成领袖。

提一嘴,石达开去世时,不过才33岁,已经很不容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军   大成   天王   广西   江西   湖南   福建   根据地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