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苏联科考队员在南极患阑尾炎,自己切腹手术结果如何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50年代,世界局势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行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在科学研究领域超过美国,苏联将对南极科考当做了争霸中的重要砝码。

在这一背景下,苏联前后派出了五支科考队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顺利建立起了两座科考站。

1960年10月,苏联召集了12位来自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组建起第六支科考队前往南极考察。

26岁的列昂尼德·罗戈佐夫凭借着自身高超的医术,成为了这支科考队的一员,也是队伍中唯一的一位医生。

作为队医,罗戈佐夫不仅要担负科考工作,还要保证全体队员的身体健康。经过数月的海上颠簸,这支科考队终于抵达了南极,开始了相关的考察工作。

在过度操劳之下,罗戈佐夫突然病倒,患上了急性阑尾炎。

由于病情十分严重,保守药物治疗毫无作用,他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然而此时南极暴风雪肆虐,根本无法向外界求助,队友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列昂尼德·罗戈佐夫

身为医生的他很是清楚,急性阑尾炎这种看似微小的疾病,一旦拖得时间久了自己便会有生命危险。无奈之下,罗戈佐夫便想到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自己开刀做手术!

在如此恶劣的手术条件下,罗戈佐夫是如何进行自救的,而他这一冒险举动是否真的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呢?

从医生到南极科考员

列昂尼德·罗戈佐夫出生于苏联的偏远的西伯利亚地区,寒冷艰苦的环境使得罗戈佐夫从小就有着坚毅果敢的性格。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二战中不幸阵亡,留下了年幼的罗戈佐夫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苏联大量的成年男性为了卫国战争而失去了生命,这让女性担负起了战后重建国家的重任。她们通常既要为家庭生活而操劳,又要参与繁重的体力工作。

罗戈佐夫的母亲,便是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为了能让罗戈佐夫改变命运,他的母亲每日起早贪黑的工作,不惜欠下一大笔债务,也要将罗戈佐夫送进校园接受教育。

罗戈佐夫十分懂事,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被圣彼得堡儿科医学院所录取。

为了能够快速提升自我,罗戈佐夫经常主动请求导师带着自己参与各种手术,在一次次实践中,他逐渐可以独自完成一场大型手术。

1959年,罗戈佐夫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他医术精湛,年纪轻轻就在列宁格勒的医学界拥有了不小的名声,被受邀前往列宁格勒的一所大医院任职。

此时,苏联正准备组建第六支前往南极的科考队,并打算再建设一座科考站。因为南极气候极为恶劣,为保证科考队的安全,苏联官方打算招募一名医生随行。

得知这一消息的罗戈佐夫惊喜万分,他意识到这是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于是立即前往报名。

虽然只有26岁,但罗戈佐夫是红军家庭出身,又有着很出色的医术,因此成功通过了层层选拔。

1960年11月5日,罗戈佐夫与12名考察队队员一道,向着“第七大陆”南极洲出发。虽然此前苏联已经派出五次考察队前往南极,但罗戈佐夫还是因为即将探索新大陆而兴奋不已。

然而这一路旅程并不像罗戈佐夫想像的那般美好,南极洲周围漂浮着大量的浮冰、碎冰,使得他们在海上漂泊一个月时间。

整日的颠簸,恶劣的气候,使得许多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罗戈佐夫同样头晕难耐,精疲力竭,可作为队伍中唯一一名医生,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来为队员治疗。

罗戈佐夫的坚毅成功感染了队员们,他们相互鼓励扶持,终于在1961年年初成功抵达南极洲。

一行人在着陆之后,立即赶往目的地进行科研调查,并开始着手建设新的南极考察站。

经过科考队为期九周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施尔马赫绿洲建起了新拉扎列夫科考站,然而此时悲剧却发生了。

极端环境下的求生

作为医生的罗戈佐夫既要与队员们一起进行科研工作,又要帮助他们解决不良反应,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终于让他病倒了。他的腹部总时不时传来阵阵剧痛,并伴有恶心、发烧的症状。

一开始罗戈佐夫以为自己只是水土不服导致的,于是便像治疗队友一样为自己进行了简单的药物治疗,可他的病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1961年4月29日,罗戈佐夫感到自己的右骼部位传来一阵剧痛,伴随呕吐、发烧、浑身无力的症状。

作为一名十分专业的医生,罗戈佐夫对自身病情做了初步判断,认为自己应该是得了急性阑尾炎。

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只要及时进行手术,对人体并无大碍。可不幸的是,距离他们最近的科考站也足足有1000多英里,在暴风雪肆虐的恶劣天气下,根本无法对他进行医治。

更令他绝望的是,新拉扎列夫科考站内的科考队员们,几乎对医学一窍不通,更不要说为他进行手术了。

急性阑尾炎在早期会有剧痛、呕吐、发烧的症状,但随着炎症的蔓延,极有可能出现内脏穿孔的危险阑尾炎所带来的疼痛也会越来越剧烈,直至威胁人的生命。

罗戈佐夫在4月30日的日记中绝望地写道:

“没有人能够向我提供帮助,因为我是这里唯一的医生......疼痛如同窗外的暴风雪一样,时时折磨着我的身体,令我无法入眠。”

为了活下去,罗戈佐夫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为自己做这场手术。这个听起来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是罗戈佐夫最后的活命机会。

队友们听完他的计划后震惊不已,但也明白别无他法。他们在罗戈佐夫的指引下,用一张床、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材、一盏被固定好的灯、组建出一间十分简陋的临时手术室。

5月1日凌晨,罗戈佐夫在两名队友的陪同下进入了已经消过毒的房间,躺在了病床之上。一名队员负责为罗戈佐夫传递手术器材,另一名队员则拿着镜子为他提供视野。

为了避免麻药影响自己手术,罗戈佐夫仅使用了很少的麻药对腹部进行了局部麻醉,随后便拿起手术刀慢慢划开了自己的肚子。

尽管已经做了麻醉处理,可在锋利的手术刀滑过腹部的那一刻,罗戈佐夫还是感受到了一阵钻心的痛苦。

他为自己划开了十几厘米的口子,开始通过镜子里反射的镜像寻找阑尾。然而麻醉剂令他头晕目眩,只能凭着往日手术的经验,不断在自己身体内部摸索着。

虽然罗戈佐夫全程都十分冷静,但手术带来的剧痛和高度的精神压力令他汗流不止,只得让身边已经严重不适的队友不断替他擦汗。

然而意识上的模糊还是让他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他不慎将自己的盲肠划破了!

这让罗戈佐夫不得不停止寻找阑尾,忍着剧痛对盲肠进行了缝合,然后才重新摸索起来。幸运的是,他这次顺利地找到了阑尾的位置,开始进行起了切割手术。

此时手术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以上,麻药的效果越来越重,大量失血也让他的意识出现了恍惚。罗戈佐夫不得不每隔五分钟就休息一下,然后再全神贯注地继续手术。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罗戈佐夫终于将阑尾切除了下来,并将自己的手术切口缝合完毕。看着被切除阑尾上已经出现病变症状的黑点,罗戈佐夫内心庆幸不已,随后便晕了过去。

等到罗戈佐夫再次悠悠转醒时,除了术后感染带来的低烧之外,他已经没有了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在抗生素的帮助下,罗戈佐夫在五天后便恢复了正常体温,随后还自己拆除了这场手术的缝合线。

相比于罗戈佐夫的淡定,他的队友们欢呼雀跃为他庆祝,将这场手术视为奇迹。手术过后仅两周,年轻的罗戈佐夫便已痊愈,重新开始了正常工作。

科考队在回国后,罗戈佐夫的队友将当时手术所拍摄的照片以及他的事迹传播了出去。这震惊了苏联当局。

他们将罗戈佐夫自救的故事当做英雄事迹宣传了出去,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个不到30多岁的年轻医生,在这场手术中向全世界展示了精湛的医术和过人的胆量,并因此获得了荣誉和表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罗戈佐夫对此却显得十分平静,拒绝了一切采访和表彰,回归了平静的职业生活。

人类的南极精神

之所以罗戈佐夫对这次自救逃生事迹没有太大感触,是因为在南极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太多悲剧。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能像罗戈佐夫一般幸运生还,而是为了人类探险和科研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911年,一场前往南极探险的竞赛在西南极罗斯海附近拉开序幕,主角分别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为了成为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人,阿蒙森探险队从10月19日就向着南极出发,比斯科特探险队早了5天。

因为准备十分充足,阿蒙森队一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还是在12月14日顺利抵达南极点。阿蒙森与队友们高举挪威的旗帜,将它插在南极点上,成为了第一个抵达南极的队伍。

而斯科特队此时对此仍毫不知情,相较于阿蒙森队,他们此次南极之行无比地艰难。刚出发没多久,他们所用的摩托车、雪橇犬、马都败下阵来,只能靠人力拉着雪橇艰难前行。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探险队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抵达了南极点。看着眼前荒无人烟的雪白世界,斯科特一众兴奋异常,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访南极点的人类。

然而很快,他们便惊愕地发现洁白的雪地之上,居然有着许多人类的脚印和营地残骸。

这一刻,斯科特一行人的泪水顷刻间夺眶而出,他们明白阿蒙森已经先他们一步抵达来了南极点。

罗尔德·恩格尔布雷希特·格拉范林·阿蒙森

先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所有的梦想与荣耀尽数破灭,他们失败了。18日,情绪低沉的斯科特队终于抵达了南极点,在这里他们发现了飘扬着的挪威旗帜。

他们灰心丧气地踏上了归途,即便已经失败了,但出于对国家和全人类的责任,他们还是尽可能地采集了地质样品。

然而南极的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最终他们全部冻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当人们发现斯科特一行人的遗体时,他们的身边仍留存着宝贵的地质样品,他们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

虽然在国家荣誉的斗争中失败了,但他们敢为人类科研事业献身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南极的冰雪中。

1918年,澳大利亚一支探险队遭遇了一种奇怪的气候特征,随后一队人消失在了茫茫雪域之中。

1975年,美国南极考察队再次遭遇这种气候特征,考察队的飞机机毁人亡,越野车队坠入冰窟,仅几人得以幸存。

据幸存者反应,他们突然感到眼前骤然闪过一团白光,随后四周的所有景象、方向全部消失,只剩下了白茫茫的一片。

1978年,苏联科考队同样遇见这一现象,三名科研人员死亡,仅一人生还;

日本科考站厨师出门寻找雪橇犬,遭遇这一现象后坠入雪坑身亡;

我国南极科考站总设计师张翼,也曾遇见过这种现象,险些遇难。

这些科研人员极为昂贵的代价,帮助人类发现了南极的一个自然现象——南极死光。

从1903年的第一个苏格兰探险队,到如今南极冰土上立起来的各国国旗,南极的危险和未知仅仅为我们展现了冰山一角

广袤而神秘的南极,仍存在着太多未知的风险和秘密。而这一切都要靠南极科考人员承担极大的风险去探究。

正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所著:“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为万万人为天下不可为之事,这些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南极科研人员,以自身不畏生死、勇于探索的可贵科研态度,向全人类传达了伟大的南极精神。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关于南极,各位读者还知道哪些事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南极   苏联   阑尾炎   科考   斯科特   手术   阿蒙   探险队   队友   队员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