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湾区丨大湾区企业加快海外专利布局,长三角高校知识产权培育成效较好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钟鸣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最新年度的国际知识产权申请相关数据报告。在2022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上,中、美、日、韩、德分列前五,中国连续四年位居榜首。通过对报告数据的拆解对比,可以发现四点趋势表现:

一是我国专利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最初加入PCT体系时的百余件到现在年申请量超7万件,我国在国际专利的规模上实现了较大的突破。过去一年面临极不寻常的内外部环境,原属地为中国的PCT专利数量在2021年的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且占比达到总量的1/4以上。这一方面缘于研发强度和水平的提升,过去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另一方面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加深。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十余年,公众认知率增长超80%,知识产权已成为各主体的重要工具。

二是技术的蝶变支撑新兴产业发展。2022年PCT的申请主要聚焦在电气工程、仪器、化学、机械工程等门类,在申请量排前十的技术领域中,数字通信的申请量增长最快,达8.7%,展现出数字经济的强大动能。其次是计算机技术(8.1%)、半导体(6.8%)和生物技术(6.7%),均为技术更新迭代快的战新产业。

三是大湾区企业加快海外专利布局。从申请量级上看,企业仍然是PCT专利申请的主力。2022年中国共有11家企业位列申请人Top50,其中总部位于大湾区的企业有9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6家,华为PCT专利申请量已连续六年稳居全球第一。大湾区企业的PCT申请量较2021年增加1509件,这与大湾区市场化活力和企业创新导向相呼应,PCT也在企业国际市场拓展中的专利纠纷风险规避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是长三角高校专利申请快速提升。全国共有18所高校进入教育机构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前50位,与美国并列第一。其中11所列入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名单,6所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体现了试点示范高校的标杆作用。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高校8所,约占44%,是大湾区入榜高校数的两倍。其中,浙江大学以309件申请位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加州大学(552件);苏州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在2022年均有非常显著的位次上升。

梳理长三角高校的知识产权培育管理经验,有四点因素支撑:首先是高标准研究平台集聚。长三角区域聚集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教资源充沛。其次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一方面以专利基金等形式灵活解决专利发展费用问题,在专利申报、授权和实施各环节予以不同程度的支持;另一方面设置诸如2:2:6向成果完成人倾斜的收益分配比例。第三是开放合作的导向指引。除服务本地政府和企业,早在二十年前江南大学就与汕头、南昌等外地城市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积极对接多元化的需求。最后是及时的跟踪分析。在知网中“以学校+PCT”进行关键词搜索,长三角的各高校均有学者进行单一研究或比较分析,大湾区高校在此方面成果则相对较少。

总体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输出和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方面仍待加强,建议大湾区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创新监测评价机制,在关注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结合有效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等情况综合评价专利的质量和成效。二是以大湾区战新产业为导向,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平台。三是通过专项经费投入、改革收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大湾区高校师生的研发积极性。四是定期回检域内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主体PCT等创新成果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方向性调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国家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   专利   高校   企业   专利申请   申请人   美国   中国   成效   导向   布局   成果   机制   海外   我国   国家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