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

古语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其中说的就是,若有志向的人要想有一番作为,那就必须得先做好吃苦的一切准备。

寻常人理应如此,那就更别说古代的皇室后代们了。

皇室子孙为了能继承家业,拼个“你死我活”的政绩,在背后要为之付出的努力,更是寻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的清朝,康熙是人人皆知的盛朝皇帝。

这位威严长存的太上皇,向来让他的子孙后代充满敬畏,大家都非常渴望能得到他的指点与认可。

有一人却非常幸运,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儿子——乾隆。

相传,在康熙第一次见年幼的乾隆时,便心头一惊,不仅放下了手上的酒杯细细打量,更是从此对这个孙子关注有加。

而乾隆之后大有作为的一生,似乎也验证了康熙帝对其的判断,可谓是祖孙心有灵犀。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究竟看出了什么?又为何以此能成为暗示乾隆登基最大的伏笔呢?

走进康熙

在清朝的历史中,康熙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最多丰功伟绩的皇帝。

提起这位深思远虑的皇帝,大家不可否认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智慧与胆量。不仅在位期间一举除掉了威胁皇位的鳌拜,并多次平定民族叛乱。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便能亲政。

还是一个处在贪玩年纪的孩子,就已经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克服万难,循太后庇护之势,顺利将朝廷政务紧紧抓在自己手上,康熙确实不简单。

在此后长达六十年的执政生涯里,康熙一直奋勇告前地走在统治朝廷与平定叛乱的路上。其中就包括处理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等等,满满一大摞的丰功伟绩。

而要深究为什么康熙执政能有如此大的智慧与勇气,那便得说回他幼时的成长经历。

在大多数皇室子孙还流连于贪玩世界的时候,康熙三岁便学会听书念诗。

在长辈眼里,这是一个有心听闻政事,并酷爱西方科学的皇子,这样的康熙,知识储备自然不会少。

除了良好的知识储备,“悲惨”的童年生活,其实也为康熙知冷暖明事理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作为清朝皇子,康熙出生便被迫与亲生母亲分离,后又为了避免得“天花”,只得孤身一人独处宫中。这让从小处在复杂的皇室家庭关系中的康熙,心智变得愈发成熟。

康熙在自己的童年生活里,早已练就了一身“扛打”的过硬本领,加上本就天资过人,又得以孝庄皇太后的严加鞭教,这一生便都烙下了智慧的印子。

因此,康熙能在执政期间大有作为,最终成为“千古一帝”,便也不足为奇了。

康乾相似有几分

正因为康熙帝执政有方,多年来魄力长存,便一直也没有让位的打算。

直到一次花园散心,康熙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孙子乾隆。

一番考究下来,康熙便不得不心生感慨,甚至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心中直叹——这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康熙能在散心之时见到孙子乾隆,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是雍正的一番细心安排。

作为一朝皇帝,康熙的后代自热不少,如果每个人都要见一见,那恐怕康熙早已心力交瘁。

而雍正也明白父亲的心思,于是只安排了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弘历与康熙见面,却没想到正是这次引见,让康熙帝第一次觉得:可以让位了,皇家后继有人。

弘历之所以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爷爷,其实也归结于他爱读书的本性。在历史记载里,弘历十二岁便能通篇背诵长达五千多字的古文,能力的出众是毋庸置疑的。

正因为乾隆自小有过人才能,才让雍正萌生了带着儿子见父亲的大胆想法。

而这次觐见让康熙眼前一亮的,早已不止听闻的赞美,更来源于弘历觐见时的过人表现。

亲眼看到小弘历能一字不差地背诵长达几千字的文章,加上第一次见面便能有不卑不亢与落落大方的表现,康熙对这小孙子的能力,表示了极大的惊讶与藏不住的赞许。

而乾隆,便是当时的小弘历,虽然觐见康熙时年纪尚浅,但天资聪颖的秉性已充分展现。

如此惊人的才能在康熙眼里,像极了自己的小时候,更隐隐透露出了一丝帝王之相。

从此之后,爷孙两的关系自然不再寻常,培养之心溢于言表。

乾隆登基

正是得到了康熙的赏识,乾隆的登基之路似乎毫无阻碍,一朝一夕地努力都没有白费。

在雍正短暂十三年的执政后,弘历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称为乾隆帝。

在乾隆执政的生涯中,多少受康熙清明行政的影响,效仿其做了许多利于朝政统治的大事。乾隆不仅文才兼备,还略懂武功战役,不仅平定了蒙古和和卓叛乱,还力求发展商业和农业。

在康熙前期的统治奠基下,乾隆的统治更是锦上添花。

乾隆执政朝向丰富,不仅让国人生活变得富裕,更多方位辅助商业与农业的共同发展,最终使得清朝的经济步入巅峰时代,达成“康乾盛世”。

对这爷孙两强强联手,共同创造清朝经济巅峰的历史结局,更是直到如今都令世人惊叹的。不得不说,康熙在看人的眼光上,确实也是精准不已。

结语

皇室子孙也许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因为有荣华富贵而满意自己的一生。康熙与乾隆虽然贵为皇子,最后成为皇帝,但却好像从来没有机会享受寻常人的快乐。

因为身负重任,皇室子孙一直要比我们见到的,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坚持。

乾隆为了能在康熙面前表现优异,自幼便苦读诗书,虽有天赋但也离不开他的辛勤啃读。而康熙能成为“千古一帝”,更是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付出了难以形容的刻苦与努力。

就连一朝皇帝尚能做到苦读成才,那我们寻常人又为何做不到认真努力呢?实在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乾隆   孙子   雍正   康熙   皇室   清朝   子孙   酒杯   寻常   皇帝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