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宠起妃子来,可谓是挖空了心思

古代的皇帝宠起妃子来,可谓是挖空了心思,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唐明皇非常喜欢杨玉环,奇珍异宝源源不断的赏赐于她。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听说杨玉环爱吃荔枝,唐明皇便特地派人从南方将荔枝运到长安。

可是荔枝的保质期只有七日,若是离枝的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

因此,驿骑运送荔枝的速度非常快,仅用三日,便跑了几千公里,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

那么,当时的古代的皇帝宠起妃子来,可谓是挖空了心思,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唐明皇非常喜欢杨玉环,奇珍异宝源源不断的赏赐于她。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听说杨玉环爱吃荔枝,唐明皇便特地派人从南方将荔枝运到长安。

可是荔枝的保质期只有七日,若是离枝的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

因此,驿骑运送荔枝的速度非常快,仅用三日,便跑了几千公里,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

那么,当时的驿站制度是如何运行的呢?为何能有这般速度?

秦汉时期的驿站制度

“驿”的含义为供应马匹的地方,《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里面曾经记载过“使驿谒诸王。”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已经设有驿站,然而,真正将驿站形成一个制度的,是在秦朝。

秦始皇不仅统一了文字与度量衡,方便政令通行与经济贸易,还让车同轨、道同距,大修驰道,使得车子在全国各地的道路上都能畅通,极大的方便了交通。

“驰道”为秦朝道路网的主干,中心在咸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直道”是为专门抵御匈奴所修,在咸阳和内蒙古之间,全长一千八百多里。

另外,南方还修有“新道”,位于两广和西南地区。

秦始皇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便将整个国家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布置好了。

战国时期,对于邮驿的称呼有“遽”、“置”、“驲”等多种,秦朝时统一命名为“邮”。

“邮”的作用为通信,传递长途公文书信、消息,通常是负责邮递的人员,沿着固定的路线,一站一站接力传递。

秦制三十里一传(驿),十里一亭,信使在每一站固定休息、住宿、进食的地点,叫做“亭”或者“驿”,这些地点也负责给信使的马匹喂草。

传信的方式分为步递、马递和车递,步递要求每个时辰走10里,当日送完,送的都是普通文书。

马递为驿,车递为传,马递要求一天行四百里,车递一天行七十里到两三百里之间,车递较马递花销大、速度慢,却更为符合礼仪。

传送的文书分为急行文书和普通文书,前者不能有片刻的停留,一定要立即传达,后者也必须当天送出,不得积压到下一日。

若是耽搁了时限,则有严苛的法律制裁。

为了防止有人伪造文书,不同种类的文件都用不同的文字书写,比如大篆、小篆、鸟书、隶书。

为了防止中途有人私拆,泄露文件机密,需要使用封泥,盖上玺印。

秦始皇就是每天通过高效的通信系统,才能及时了解边防动态、民间信息,并迅速的做出决策。

汉朝时期,驿站发展的更为完备细致,在沿用了秦朝设置传和亭的基础上,增加了五里一设邮,朝廷会专门派人前去长期驻守邮驿。

负责传信的人员会统一着装,头戴红头巾,膀系红套袖。

收发文书需要登记,不同等级不同待遇,记录时间以明确责任划分。

光是长安与敦煌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汉朝就设置了八十多个驿站。

甘肃省有一个叫做“悬泉置”的邮驿,不仅负责传递公文书信,还负责接待宾客,比如西域使团,因此,这算得上是丝路驿站。

能够在荒凉的沙漠设置管理驿站,也体现了汉朝综合国力的强大。

唐朝的驿站类型及基本设置

唐朝国土面积大,足足有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驿站制度也愈发规范。

驿站道路主要以长安为中心,向外分散开来,六条驿路非常繁华,越靠近长安的驿站,修建的越发精致。

另外,以洛阳为中心也修建了几条驿路,长安虽好,却位置偏西,因此唐朝会营造洛阳进行辅助。

在最初修建驿站的时候,由于刚刚建立的唐王朝资金不足,也曾经将部分驿站承包给私人。

唐朝一共有1297个陆驿,分为七个等级,各个等级国家分配马匹的数量不同,最少七匹,最多七十五匹。

唐朝具有260个水驿,分为三个等级,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船只按照繁忙程度不同,分配数量从两艘到四艘不等,在长江和钱塘江附近都有水驿。

水陆相兼的驿站,唐朝有86个,分为四个等级,主要位于关津渡口,兼具马匹和船只。

一般而言,驿站是按照繁忙程度以及相隔距离来划分等级,越高等级的驿站,其内部的客厅、仓库以及驿马、驿驴、驿船等配置就越多。

驿夫又按照马匹和船的数量决定,每三匹马配备一个驿夫,每一艘船配备三个驿夫。

唐朝时期,陆驿每日行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八十里之间,如果是加急文件,则要求至少每天行300里,若是特急的,比如赦书,就要求至少日行五百里。

驿站的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国家会从户税中抽出一部分。

唐朝驿站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尚书省,县上的就由县令管理,驿站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驿长和驿夫。

驿长一般由有关系或者财力的富户来担任,负责管控驿站的经费、驿马的健康、管理驿夫、传递军情、官方文书和急报。

唐王朝会根据马匹的数量,分配给驿站相应亩数的驿田,其所种植的作物用来喂马。

驿马不得外借,若是经费出现差错或者驿马出现死亡,将追究驿长的责任,情节严重时,将依照法律判刑。

驿夫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要打扫驿舍的卫生,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冒着风吹日晒传递情报和公文,若是耽误了日期,则迟到一天,杖八十,迟到两天,杖一百六。

每逢到站,一定要换马再走,否则杖八十,若是没有换马导致马累死了,还得赔偿马匹。

驿夫一般都由平民担任,国家规定每年要服役二十天,先从人口多的富人家庭中抽丁服役,慢慢轮流服役,给驿夫的薪水非常少。

驿夫必须走驿路,若是多走弯路,则一里杖一百。

若是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叛乱灾情之类的,驿夫必须昼夜不停的赶路,路上的行人若是看到了驿夫,都急忙躲闪到一旁避开。

唐朝驿站制度的作用

驿站具有传递军情的作用,若是突厥突然偷袭唐朝,边境告急,守将会立即派骑兵通过驿路前行传递消息,一路上驿站会提供补给,皇上也因而迅速的知道了需要调兵的消息。

因此,唐朝得以多次战胜并最终灭掉了突厥。

安禄山起兵叛乱时,仅仅六日,李隆基就收到了消息。

安禄山位于幽州,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兵变的地点距离西安大约三千里,由此可见,驿站的速度非常快。

皇帝若是有什么命令,也可以通过驿站的传递,快速的让百姓知道。

驿站也可以为出行的官员提供食宿,比如官员上任时,往往带着家属和包裹到驿站食宿。

也正是因为来往的人员中很多是官员,所以驿站的设施配置才会较为高档,配有竹林、茶楼、酒库、池沼等等。

在给官员配备驿马时,按照官员的身份、职位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规格,若是王爷级别的,给四匹,依次递减。

另外,驿站也可以运输贡品。

地方上送给皇帝的礼物,便是贡品,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荔枝。

土贡制度源于夏朝,那时候九州各地就已经依据物产不同而予以上贡。

西汉时期,土贡制度基本形成,而且和赋税分开。

唐朝时,由于经济发达和生产力的发展,土贡制度达到了顶峰。

能上贡给皇帝的特产,必定是当地的奇珍异宝,这样才能显得尊重,也能讨皇帝开心。

比如位于甘肃、青海一带的陇右道会上贡野马皮、羊角等物品,位于秦岭以北的关内道会上贡麝香、角弓等物品,河北道主要上贡丝织品,河南道上贡绢,岭南道会上贡翡翠等。

唐朝为了防止地方由于土贡制度而劳民伤财,规定了上贡的物品价值不可超过五十匹绢,而且朝廷收到了贡品后,是要给地方钱的。

若不是杨贵妃特别爱吃岭南的荔枝,而且皇帝下达命令了,地方也不能随意上贡荔枝。

“八百里加急”通常被用来传递最为紧急的军事消息,唐朝最多可以达到“六百里加急”,担任这一任务的驿夫都是最为强健的,马匹也是最为精壮的。

虽然如此,仍旧有不少驿夫和马匹因为昼夜不停的前进赶路,而累死在路上。

而唐玄宗用它来运送荔枝,虽然能让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却也劳民伤财,最终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驿站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作为处死特殊犯人的场所,履行检查人口的职能等等。

由于驿站非常重要,朝廷也会派遣官兵在附近驻守,以保证驿站的安全,若是哪个不长眼的土匪胆敢打劫驿站,等待他们的下场将是被围剿,最为严重时,将会被株连九族。

由于国土面积的原因,宋代时的驿站规模反而比唐朝小,不过宋朝的驿夫由军卒担任,服役的民工可以从这一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虽然唐朝的驿站制度具有多种功能,但是却也仅仅供官府使用,不像如今的快递以及通讯行业,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使用。是如何运行的呢?为何能有这般速度?

秦汉时期的驿站制度

“驿”的含义为供应马匹的地方,《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里面曾经记载过“使驿谒诸王。”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我国已经设有驿站,然而,真正将驿站形成一个制度的,是在秦朝。

秦始皇不仅统一了文字与度量衡,方便政令通行与经济贸易,还让车同轨、道同距,大修驰道,使得车子在全国各地的道路上都能畅通,极大的方便了交通。

“驰道”为秦朝道路网的主干,中心在咸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直道”是为专门抵御匈奴所修,在咸阳和内蒙古之间,全长一千八百多里。

另外,南方还修有“新道”,位于两广和西南地区。

秦始皇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便将整个国家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布置好了。

战国时期,对于邮驿的称呼有“遽”、“置”、“驲”等多种,秦朝时统一命名为“邮”。

“邮”的作用为通信,传递长途公文书信、消息,通常是负责邮递的人员,沿着固定的路线,一站一站接力传递,三十里一传(驿),十里一亭,信使在每一站固定休息、住宿、进食的地点,叫做“亭”或者“驿”,这些地点也负责给信使的马匹喂草。

传信的方式分为步递、马递和车递,步递要求每个时辰走10里,当日送完,送的都是普通文书。

马递为驿,车递为传,马递要求一天行四百里,车递一天行七十里到两三百里之间,车递较马递花销大、速度慢,却更为符合礼仪。

传送的文书分为急行文书和普通文书,前者不能有片刻的停留,一定要立即传达,后者也必须当天送出,不得积压到下一日。

若是耽搁了时限,则有严苛的法律制裁。

为了防止有人伪造文书,不同种类的文件都用不同的文字书写,比如大篆、小篆、鸟书、隶书。

为了防止中途有人私拆,泄露文件机密,需要使用封泥,盖上玺印。

就是每天通过高效的通信系统,才能及时了解边防动态、民间信息,并迅速的做出决策。

汉朝时期,驿站发展的更为完备细致,在沿用了秦朝设置传和亭的基础上,增加了五里一设邮,朝廷会专门派人前去长期驻守邮驿。

负责传信的人员会统一着装,头戴红头巾,膀系红套袖。

收发文书需要登记,不同等级不同待遇,记录时间以明确责任划分。

光是长安与敦煌之间的丝绸之路上,汉朝就设置了八十多个驿站。

唐朝的驿站类型及基本设置

唐朝国土面积大,足足有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驿站制度也愈发规范。

驿站道路主要以长安为中心,向外分散开来,六条驿路非常繁华,越靠近长安的驿站,修建的越发精致。

另外,以洛阳为中心也修建了几条驿路,长安虽好,却位置偏西,因此唐朝会营造洛阳进行辅助。

在最初修建驿站的时候,由于刚刚建立的唐王朝资金不足,也曾经将部分驿站承包给私人。

唐朝一共有1297个陆驿,分为七个等级,各个等级国家分配马匹的数量不同,最少七匹,最多七十五匹。

唐朝具有260个水驿,分为三个等级,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船只按照繁忙程度不同,分配数量从两艘到四艘不等,在长江和钱塘江附近都有水驿。

水陆相兼的驿站,唐朝有86个,分为四个等级,主要位于关津渡口,兼具马匹和船只。

一般而言,驿站是按照繁忙程度以及相隔距离来划分等级,越高等级的驿站,其内部的客厅、仓库以及驿马、驿驴、驿船等配置就越多。

驿夫又按照马匹和船的数量决定,每三匹马配备一个驿夫,每一艘船配备三个驿夫。

唐朝时期,陆驿每日行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八十里之间,如果是加急文件,则要求至少每天行300里,若是特急的,比如赦书,就要求至少日行五百里。

驿站的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国家会从户税中抽出一部分。

唐朝驿站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尚书省,县上的就由县令管理,驿站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驿长和驿夫。

驿长一般由有关系或者财力的富户来担任,负责管控驿站的经费、驿马的健康、管理驿夫、传递军情、官方文书和急报。

唐王朝会根据马匹的数量,分配给驿站相应亩数的驿田,其所种植的作物用来喂马。

驿马不得外借,若是经费出现差错或者驿马出现死亡,将追究驿长的责任,情节严重时,将依照法律判刑。

驿夫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仅要打扫驿舍的卫生,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冒着风吹日晒传递情报和公文,若是耽误了日期,则迟到一天,杖八十,迟到两天,杖一百六。

每逢到站,一定要换马再走,否则杖八十,若是没有换马导致马累死了,还得赔偿马匹。

驿夫一般都由平民担任,国家规定每年要服役二十天,先从人口多的富人家庭中抽丁服役,慢慢轮流服役,给驿夫的薪水非常少。

驿夫必须走驿路,若是多走弯路,则一里杖一百。

若是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叛乱灾情之类的,驿夫必须昼夜不停的赶路,路上的行人若是看到了驿夫,都急忙躲闪到一旁避开。

唐朝驿站制度的作用

驿站具有传递军情的作用,若是突厥突然偷袭唐朝,边境告急,守将会立即派骑兵通过驿路前行传递消息,一路上驿站会提供补给,皇上也因而迅速的知道了需要调兵的消息。

因此,唐朝得以多次战胜并最终灭掉了突厥。

安禄山起兵叛乱时,仅仅六日,李隆基就收到了消息。

安禄山位于幽州,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兵变的地点距离西安大约三千里,由此可见,驿站的速度非常快。

皇帝若是有什么命令,也可以通过驿站的传递,快速的让百姓知道。

驿站也可以为出行的官员提供食宿,比如官员上任时,往往带着家属和包裹到驿站食宿。

也正是因为来往的人员中很多是官员,所以驿站的设施配置才会较为高档,配有竹林、茶楼、酒库、池沼等等。

在给官员配备驿马时,按照官员的身份、职位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规格,若是王爷级别的,给四匹,依次递减。

另外,驿站也可以运输贡品。

地方上送给皇帝的礼物,便是贡品,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荔枝。

土贡制度源于夏朝,那时候九州各地就已经依据物产不同而予以上贡。

西汉时期,土贡制度基本形成,而且和赋税分开。

唐朝时,由于经济发达和生产力的发展,土贡制度达到了顶峰。

能上贡给皇帝的特产,必定是当地的奇珍异宝,这样才能显得尊重,也能讨皇帝开心。

比如位于甘肃、青海一带的陇右道会上贡野马皮、羊角等物品,位于秦岭以北的关内道会上贡麝香、角弓等物品,河北道主要上贡丝织品,河南道上贡绢,岭南道会上贡翡翠等。

唐朝为了防止地方由于土贡制度而劳民伤财,规定了上贡的物品价值不可超过五十匹绢,而且朝廷收到了贡品后,是要给地方钱的。

若不是杨贵妃特别爱吃岭南的荔枝,而且皇帝下达命令了,地方也不能随意上贡荔枝。

“八百里加急”通常被用来传递最为紧急的军事消息,唐朝最多可以达到“六百里加急”,担任这一任务的驿夫都是最为强健的,马匹也是最为精壮的。

虽然如此,仍旧有不少驿夫和马匹因为昼夜不停的前进赶路,而累死在路上。

而唐玄宗用它来运送荔枝,虽然能让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却也劳民伤财,最终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驿站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作为处死特殊犯人的场所,履行检查人口的职能等等。

由于驿站非常重要,朝廷也会派遣官兵在附近驻守,以保证驿站的安全,若是哪个不长眼的土匪胆敢打劫驿站,等待他们的下场将是被围剿,最为严重时,将会被株连九族。

由于国土面积的原因,宋代时的驿站规模反而比唐朝小,不过宋朝的驿夫由军卒担任,服役的民工可以从这一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虽然唐朝的驿站制度具有多种功能,但是却也仅仅供官府使用,不像如今的快递以及通讯行业,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驿马   驿路   长安   秦朝   妃子   马匹   荔枝   唐朝   驿站   皇帝   心思   古代   等级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