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线军工企业,废弃的“404”,让人震撼的建筑群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环境不断恶化,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进行了一场极大规模的迁移过程,举全国之力将东北、沿海等重工业的机器和设备,转移到内地相对较隐蔽的山沟或偏远地区,这是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史称三线建设。

在宜昌,“三线工程”的一个个代号,如715、710、403、404等等妇孺皆知。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工程”落户宜昌起,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逐步解封,在高山里、深涧旁、荒野处一座座工厂便揭开神秘的面纱。

在宜昌高新区白洋镇就有一座三线时期的废弃军工厂,国营江峡船舶柴油机厂(404厂)。上世纪70年代,该厂研制、生产的中速大马力柴油机,为解决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配套主机的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今沿公路两侧数公里,仍散落分布着众多404厂留下的厂房与家属楼,这些高耸于深山密林中的建筑,向世人讲述曾经的三线厂的沧桑往事。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白手起家,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建起这座工厂。随后的三十多年,燃情岁月,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书声朗朗,矇昧山谷从此不再寂静落寞。

鼎盛的时期,厂区内办公大楼、幼儿园、学校、医院、俱乐部、礼堂、球场、职工宿舍、市场、厂房等一应俱全,且极具特色。白天厂区内机器轰鸣,晚上亮起万家灯火。夏季的夜晚,灯光球场内数千人欢腾,篮球、排球友谊赛能引得数千人前去呐喊、加油。

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方针指导下,军事工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在发展民品的道路上,先后研制压力容器、建材机械、塑料机械等产品。后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搬迁至宜昌。


如今的404厂早已人去楼空,门前冷落,但这里被遗留的建筑群落,却让人震撼,心情激荡。想当年,多少热血青年、科技人员在这里奉献青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今这些斑驳的建筑,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宜昌   民品   建筑群   湖北   轰鸣   厂区   面纱   千人   球场   机器   年代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