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大唐兴衰史

历朝历代,只要碰上几个明君, 亲贤臣,远小人,抑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要是有点文治武功就更好了, 慢慢原地蹲个三五十年, 国家就富强了。(说得容易, 偏偏有魄力坚持下来的难)

一句话, 王朝初期, 只要不折腾, 没有强大的外患,太平盛世就来了。

大唐初期沿袭的是西魏宇文泰创立的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士兵同时也是农民, 平时种田, 战时自备军械随军打仗。

建立在府兵制基础上的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又要打仗, 又要种田,岂不累死?

不不,府兵制之前, 还有一个土地制度, 叫均田制,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创立,就是说把天下无主的土地, 按照人口数分给农民耕种,所有权属于国家,但你要耕种个十年八载的 ,这地就归你了。

均田制是基础, 府兵制以均田制为依托。

大唐初期, 经过隋末战乱,人口损失十之七八, 大量土地成为无主之地,这些荒废的土地, 就成了政府手里的硬通货。别人是打仗发银子,大唐是打仗发土地,而且也不给你画大饼,打完了就给,士兵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所以打起仗来格外凶狠。

不要质疑土地和军饷哪个更有诱惑力。军饷充其量只是工资, 土地, 在封建社会,可是一块能够生财的宝贝。

唐朝建立以后, 战事并不频繁,士兵不必连年参战, 平时种田,一年到头跟着将军们出去巡逻几次, 回来还能分点土地,土地有效益,打仗有动力,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顺带还能劫掠一下攻下的敌方城池,丰富一下个人生活。

士兵平时种地,战事从军, 即节省了政府军费开支, 又保障了土地耕种,还能提高士兵的作战积极性。

所以大唐就很强, 一直强, 强到唐玄宗时期就发展出了“开元盛世”,万邦来朝,大唐成为天朝上国。

但是从唐玄宗公元712年即位开始算, 大唐立国也有94年了。94年会改变许多,比如人口大量增加,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政府手里的硬通货(土地)经过几十年的均田制分配, 也没剩下多少了。

所以也就没有啥土地给人口分配了。一成不变的土地兼并也让一部分农民开始陷入破产,失去土地。

一方面是边境战争的频繁, 一方面是经济环境的恶化, 导致府兵们即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耕种, 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更新装备,算了,干脆跑路吧。

我们来梳理一下:

国家繁荣富强导致人丁兴旺,人口大量增加。

后者导致政府无田可分,从而新增人口无田或者少田。

没有田地加上土地兼并, 导致农民经济环境恶化

经济环境恶化加上战事频繁导致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 而且打仗完全变成了负担。

所以根植于农民的府兵们只好大量逃亡。

结果就是, 均田制导致了府兵制崩溃。

所以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 鉴于府兵征发严重不足, 唐玄宗给镇守边境的藩镇下令,召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便令常住”,第二年, 鉴于诸藩镇招募的长征健儿已经足额, 不再从内地征发,彻底废除了府兵制。

这就是府兵制像募兵制的转变。

根据玄宗指令中透漏的含义, 募兵, 不仅仅是由驻守边疆的节度使们自行募兵, 而且是就地募兵。

顺带着连士兵们的思乡之情都解决了。

招募来的军队以当兵为职业,长期隶属于边疆节度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从身体到精神上的对节度使的隶属关系。

吃袁大帅的饭,穿袁大帅的衣,为袁大帅效力。

募兵制正式推行18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小的时候,很难理解,为何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最富有朝气的一个王朝, 怎么就忽然间就败落了。以巅峰时期盛唐的实力,对付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或许会措手不及,但不应如此窘迫吧。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 反的虽然只是安禄山, 但没反的未必会站出来向唐玄宗效忠。

祸端从将募兵权下放给节度使们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酿成了。

安史之乱中, 唐朝政府为了平叛, 在内地增设节度使, 为了调动他们参加平叛的积极性, 继续下放财权和行政权给节度使, 这样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的节度使, 集财权、行政权、军权为一身,俨然成为地方独立王国。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又回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

实际上, 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们, 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实际脱离唐朝中央政府,主要是因为大家需要中央政府授权, 不然中央不打你, 隔壁节度使也会来打你,反正是皇上让我打的, 大家一块把你打掉, 完了皇上还要给我们加官进爵, 咱又能官升一级。

在这种心照不宣的互相制衡下, 唐朝皇帝即没有本事全盘消取缔节度使, 也没有本事收回下放给节度使的权力。地方节度使不敢公然挑衅皇帝权威打出造反旗号, 也不愿意放弃手里已经得到的权力。

所以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 拖,中央拖, 地方也在拖。拖到有一个皇帝出来削藩,拖到某个地方节度使造反打破这种心照不宣的平衡。

但是大唐的皇帝实在是太不争气, 地方上无法有所作为, 中央内部还要受制于宦官。

如果有人问,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专政最猖獗的朝代是哪一个?请注意, 不是东汉,也不是明朝,而是我们最憧憬的大唐。东汉的宦官只能掌控皇帝, 但军权基本还在由外戚掌管的外戚手里, 大明朝的宦官别看本事大, 实际上彻底成为皇帝的奴仆, 只有大唐的宦官, 是掌握了中央禁军(神策军)的。

关于唐朝宦官专权的详细我有在中国宦官兴衰史——积重难返的大唐王朝一文中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疯狂点击。

所以不仅可以依靠皇帝专权, 甚至还可以杀掉皇帝换主子。唐朝穆宗之后的九位皇帝, 有七位是宦官所拥立。

宦官专权,文官不服,接着就导致了南衙北司之争,而唐朝大开科举取士,导致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逐渐没落, 从而又在朝廷内部引发了新兴庶族出身的牛党和以没落门阀士族出身的李党的牛李党争。

藩镇问题算个啥,党争才是我等做臣子的第一要务。

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这皇帝, 谁当谁头大。

但凡有个有点作为的皇帝, 也会被这个局面搞的心力交瘁。

如果从安史之乱结束之日(763年)算起,大唐拖了115年,直到公元878,一个落榜的盐贩子出身的秀才,日子过得实在太拧巴, 就从山东菏泽起兵,参加了王仙芝的起义军。

黄巢一路转战江南然后出兵北伐, 最终攻破长安,建国号大齐。但是这个暴发富显然不会过日子, 进入长安不到一年就被周围的节度使赶出长安,最后兵败身死。

黄巢起义的意义并不在意起义本身,而是这次起义彻底打乱了唐朝勉强维持一百多年的政治平衡。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 各地藩镇再次被解放了劳动积极性, 纷纷拥兵自重, 甚至借助镇压起义军扩大地盘。

甚至, 连黄巢手底下投降的部将朱温,也因为反水黄巢有功,被封为河南节度使,加封宣武军节度使,成为唐朝末年最大的割据势力。

为了表彰朱温, 唐僖宗甚至赐名为朱全忠,以示其忠心护国之意。只是打死他也想不到, 正是这位全心全意忠心护国的朱温,成为自家王朝的掘墓人。

从这以后, 大唐正式陷入藩镇割据的收尾阶段, 公元903年,朱温进入长安, 杀掉五百多名宦官,终结了宦官把持皇帝的罪恶历史,第二年, 酿造白马驿之祸, 杀掉三十多位唐朝大臣和皇室宗亲三十多人。从此以后, 皇帝就彻底沦为朱温手里的一个傀儡。

907年, 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禅位于朱温,唐朝就此灭亡。

从此就开启了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大唐   府兵制   均田制   兴衰史   藩镇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宦官   唐朝   皇帝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