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只要我不死,就要闹革命!”黄麻起义时担任赤卫队队长的程儒香牺牲前口含鲜血大声疾呼。

长期的剥削和压迫,让贫苦农民的愤怒变为了抗争,为了拥有土地和尊严,他们前赴后继“打土豪、分田地”,争出一条“活路”。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90多年前,红色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表达了他们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

红军好比山上树,穷人好比树上藤。藤离树来无处挂,红军是咱救命人。也是军民一心的写照。

1898年,也正是戊戌变法那一年,程儒香出生于河南新县箭厂河程湾,贫苦让程儒香成了地主家的放牛娃。

1927年11月,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麻城县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史称“黄麻起义”。“黄麻起义”爆发后,在吴焕先同志的号召下,箭厂河乡农民自卫队就奔赴黄安,程儒香同志也是积极参与。在这场与国民党真枪实弹的较量之中,他英勇冲锋在前,硬是把红旗插在了黄安城上。但是,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最终黄安失陷,农民革命武装就被迫转移到黄陂木兰山,而箭厂河农民群众就缺乏一个领导,根据组织安排,程儒香就回到箭厂河,负责领导当地农民群众,继续坚持斗争。

不久国民党军队和地主又勾结在一起,疯狂搜捕革命同志,而他们对待革命群众更是不择手段,抓住了就直接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在鄂豫皖苏区,一时乌云蔽天。

在1927年年底,反动派抓获农民革命群众300多人,他们直接将这些人拉到列宁小学后面的一个稻田里,全部处决,当时年龄最大的有七十岁最小的仅13岁。一时间血流成河,直接染红了田地,这就是“红田”的由来!

在新县箭厂河乡吴氏祠堂大门外的青砖墙壁上,上衣被扒光,身子赤膊,露出早已被打的皮开肉绽的身躯,他的四肢被拉开,被分别钉上了四根铁耙齿,他就被这般残忍地钉在墙上,敌人怕他“蛊惑人心”,又割掉了他的舌头,最后用割掉的上眼皮蒙住他的眼眸!程儒香同志被钉在寒风呼啸的墙上,一次次被冻醒,一次次又晕死过去。见到儿子被折磨成这种惨状,老母亲抱着儿子泪如泉涌。敌人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子,更让一个老母亲生不如死。程儒香口不能言,唯有用坚毅的眼神告知母亲他的决心: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为了恫吓群众,敌人又把程儒香钉到附近的乌桕树上,不准他母亲和乡亲们再去喂饭。两天以后,程儒香同志就在饥饿和寒冷中壮烈地牺牲了,时年30岁。

丧心病狂的敌人,又将程儒香一家老幼二十多口全部杀害!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在这块稻田里种过庄稼。这块“红田”见证着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

程儒香经受酷刑考验,保守了党的秘密,他是最忠诚的战士。他有铮铮铁骨,他是热血男儿,程儒香为了心中的信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敌人镇压农民运动手段之残忍,反映出当时贫苦农民不仅没土地,更没有地位和尊严,不被当人看,很多人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据《红安县革命史》记载,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县地主阶级占有50%以上的土地,富农占10%,祖田占10%,庙田占5%。如此算来,普通农民只剩25%的土地,雇农没有土地,而当时的箭厂河乡多是雇农和贫农。

“砍头只当风吹帽,甘洒热血绘锦绣”,是什么令他们如此无畏?是矢志不渝的信仰!

信仰成为他们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最强大武器和力量。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永不熄灭。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勇当先锋,近百万人献出宝贵生命!在新县革命战争年代全县人口约10万人,5.5万人为革命牺牲。

“红田”之外,处处是希望的田野 “百村传承、百村振兴”如今他的家乡告别了贫穷,他的后代生活幸福,绿水清山生机勃勃,机器轰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重温初心使命。


时代在不断发展,但是烈士为新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却永不能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红安县   新县   黄麻起义   雇农   国共   贫苦   杜鹃   染红   敌人   同志   土地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