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侍妾豪门生活憋屈,盛唐一夫多妻下,普通女性与侍妾生存巨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唐代发展的盛况,至今为历史所记载。唐朝时期,不仅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也十分的繁荣,整个社会风气十分的开放,使得女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提高,但是唐朝时期的婚姻制度其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为在唐朝时期也实行过古代的“一夫一妻”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娶多个妻子。唐朝时期,甚至夸张到用妾室的多少,来证明家族的势力雄厚程度,可以想象当时的侍妾在那些达官贵人,甚至是中上层家庭中的生活肯定是不好过的。

而我们所说的侍妾和原配的妻子实则是大不相同的,因为一夫多妻制的前提是,一个男人他所娶的正牌妻子只有一个,但是他可以拥有多个侍妾,且侍妾的地位永远无法赶超正牌妻子的地位,因此,这些侍妾就永远被正房夫人“压一头”

唐朝时期的繁荣盛况下古代“一夫多妻”制度

从唐朝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他的一生发展历程是传奇的。唐朝初年的时候,李世明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上了皇位。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更是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在政治和民生方面,可以说李世民尽自己的全力做到了最好,所以唐太宗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也很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唐太宗也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和谐、繁荣的发展景象,并且当时的唐太宗对农民实行“轻徭薄赋”,不会苛责农民交过多的赋税,使得耕田的农民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条件之后,还可以有富余的钱财,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此举更是直接提高了农民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唐太宗在位期间,他对于朝中大臣所提出的中肯建议,也会虚心接受,不会因为“碍于面子”而反驳,所以为魏征等贤臣大多都出自于唐太宗时期。但正是因为唐太宗的这些种种良性举措,才使得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

虽说当时的唐朝确实是经济文化发展繁盛,但是在社会上还是出现过“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他的侍妾数量更是直接多到可以用“后宫佳丽三千”这句话来形容。

由此可见,当时不仅是在皇宫内,其实在社会上很多达官贵人、富家公子甚至家庭情况稍微富裕点的家庭中,总会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侍妾在,所以更别提皇上了,皇上的侍妾再不多,那谁多呢!

唐朝以前的豪门侍妾生活 真不好受

但是从古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那些富家公子将民间的女子娶回家当侍妾之后,根本不让她们出来抛头露面。

当一个女子嫁入豪门贵族成为侍妾的那一刻起,她们便失去了自己一生的自由,永远被囚禁在这个看上去雍容华贵的“牢笼”之中,甚至沦为了为其家族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个女人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丈夫,与其他女人独处一室呢。由此可以想象,这些女子嫁入人家做侍妾之后的生活,该有多么的悲惨!

在这些男人的眼中,她们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且这些正房夫人的眼中,她们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家中的仆人,说“平起平坐”都是抬举这些侍妾了。

此外,这些侍妾所诞生的孩子地位也比较低,也就是“庶出”,因为这个头衔,这些孩子可能永远都抬不起头来,而这也成为了他们心灵的一个枷锁,牢牢的拴住他们。

虽然侍妾所生的孩子可以被纳入家族的族谱之中,但是她们作为孩子的母亲,却从来不被家族的族法所认同,而这个做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因为这些侍妾不但要承担着整个家族的生育任务,还要承担着照顾孩子,打理家中事务的责任。在日常的生活中,她们还要为男主人提供陪伴、娱乐等措施,甚至家中一些地位高的人有少许的不如意,就可以拿这些侍妾发泄,甚至辱骂、殴打这些侍妾。

而这些侍妾在家中的地位,使得她们对于这一遭遇经常是“敢怒不敢言”,甚至脸上连愤怒的表情都不敢泄露出来,生怕被赶出门,从此流落街头,无处可归。

因为这些侍妾本身就带有着“为他人做妾”的头衔,所以她们被赶出家门之后很难再被其他人家所接受,她们从前的生活方式早已不复存在了。

而这些妾室忙碌了一生,却始终不被认可,甚至还有被逐出家门的风险,这种滋味放在谁的身上都肯定不好受!

但这确是当时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连一些王侯家族中的女儿也可以放低她们的姿态,丢弃她们高贵的“王侯头衔”,放弃她们之前雍容华贵的生活,去做别人家做妾,但是这些王侯将相的女儿做“妾”,肯定是带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或者是涉及到利益关系,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

但是对于民间的女子来说,成为侍妾反而成为了她们另样的生活方式。

唐朝繁荣背景下,侍妾与普通社会女性生存变化

而古代基本上是属于“男权”所统治的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更是十分的低下,而作为侍妾的这些女子更被他人所瞧不起,甚至为世人所唾弃,“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古代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给古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肃严的气息,社会环境缺少活力,缺少生气。

而这种情况在唐朝时期有所缓解。唐朝时期,不仅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很高,很多家庭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用为自己的生存问题,而感到十分的担忧。

先前古代所存在的“卖身葬父”这种行为,在唐朝社会更是极其的少见,寻常百姓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处理这些丧葬后事。

经济繁荣的大前提下,人们生活质量更是发生了质的改变,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开放,唐朝的女性地位相对于前代王朝,有了些许的提高。

而当时科举制度的产生,更为社会底层阶级的女性提供了学习、并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可以更多的与人交往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学习文学知识。

但是,这些侍妾所学习的文化内容和社会上的普通女性所学是有一些不同的。这些普通女性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想要提升自己,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进入学堂进行学习。

而这些侍妾是为了满足她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为这些侍妾大多出生卑微,生活环境较差,为了能够解决家庭的生计问题,她们经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去到学堂念书,而是为生存在社会中拼命。

因此,她们为了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必须要争取学习的机会。从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很多的侍妾其实大多都来自于酒楼、青楼这些红尘之地。

而在这里,她们往往能认识到很多达官贵人、以及满腹经纶的学子,这些侍妾虽在红尘之地,但是她们深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打心底里被他人瞧得上

所以她们经常会与这些文人骚客作伴,向他们学去文学知识,整日的耳濡目染也使得她们从原先的“一知半解”,到后来能与这些文人相谈甚欢,侍妾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唐朝民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语

由此可见,唐朝的经济发展对当时唐朝文化的开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使得唐朝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相比于前朝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唐朝女性的生活可谓是改善了很多,甚至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唐朝可以在科举制度发展之下,允许女性学习文化知识,使得社会中很多普通女子的文化知识增加,文化底蕴丰富,不再是他人眼中的“绣花枕头”虚有其表。

而侍妾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对的提高,但是她们却没有享受到真正女性权利提高后所带来的好处,因为她们仍然是那些富家公子、王室贵族的“陪伴者”,这个身份就像是一个标签,永远的贴在了她们的身上,怎么样都摘不下来在他人看来,这个标签是“不入眼”的,虽然侍妾的生活和权力在唐朝时期有所改善,但是却还是受到他人的蔑视与嘲讽,对这些侍妾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参考文献

《唐代妇女地位研究》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唐代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妾》

《墓志所见唐代妇女生活探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盛唐   古代   女性   憋屈   唐朝   豪门   繁荣   时期   地位   家族   女子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