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姬志真的宗教实践与宗教书写,你了解多少?

金元全真教教徒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除了不少诗词别集己经亡佚外,不少作品因被收入《道藏》或其他大型丛书而得留存至今。这些诗词别集尽管被今人选录收入《全金诗》、《全金元词》、《全元散曲》、《元诗选》、《全元诗》等大型文献总集,但一直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金元全真教的文学创作作为记录金元全真教宗教实践的原始材料和典型教材无论在道教史还是文学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不过学界对这些文献关注不多重视不够。

姬志真的宗教实践历程

全真道士姬志真为全真教主王重阳的三传弟子,其传授谱系为王重阳一一郝大通一一王志谨一一姬志真。他在蒙古灭金之际流落道观,成为王志谨弟子,而全真教在此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丘处机西行获得成吉思汗賜予的特权,正在大肆立观度人;二是丘处机弟子开始致力于建构自身的道教正统形象,确立自身的道教神灵谱系,编修《道藏》,重视经典研读在修持和弘法中的作用。这两大转变均对姬志真的宗教实践和宗教书写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姬志真,原名姬翼,字辅之,泽州高平县人。其祖为前巧州别驾雍府君,后来因为做官,移居泽州高平。金世宗即位后,为避御讳而改姓姬。姬翼的出生很有传奇色彩,他聪慧过人,四岁读书,十三岁便能诗赋,弱冠之时,遍渉天文、地理、阴阳、律历之学,无不精通。然而,命运多外,世事难测,姬翼九岁便失去父母,兴定五年,姬翼28岁时,蒙古兵入侵河东,大肆侵略,居民半为俘虜,天光二年,姬翼字然一身,流离罐徙,容路才卿收留,寓居冀州南宫。

姬志真的出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金元易代,战火不断,蒙古军队又一向以血腥暴虐的作风着称,金代的社会结构日趋止崩瓦解,中原大地一片废墟,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命运的朝不保夕之感导致许多人寄身玄口。全真教即兴起于这一背景之下。

因此姬志真的出家并非偶然,幼年丧亲,家园不复,生命难保,只能寄身玄口;姬志真投身全真教也并非偶然,全真教统领天下道教的地位与獨除赋役、保全生命的特权,给予了玄口羽流所未有的庇护;姬志真拜侍王志谨也并非偶然,燕割盘山栖云观在河北地区享誉一时,声望日隆,姬志真必然有所耳闻,第二代全真高道于此时已经登仙,王志谨为第三代全真高道中的中流祗柱,此时恰好出游冀州,姬志真自然必向往之。上述种种因素,成就了二人的师徒缘分。姬志真跟随王志谨出家后,大部分时间追随于师真左右。

中统四年,栖云登真,姬志真福主教事。王志谨弘教多年,海内钦崇,其所创立的盘山栖云观与沐梁朝元宫,拥有大量的下院别业,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构建了一个完善而紧密的宫观网络群,于郝太古一系影响最大,后世称之为盘山派。姬志真禍主教事,不仅意味着他成为了化梁朝元宫的知宫,也成为了整个盘山派的领袖。在此前后,姬志真名播远近,先后受邀为丘处机系、王志谨系等高道创修的宫观撰写碑记。

金朝灭亡后,百废待兴,在政权交接的过程中,蒙元统治者因不了解汉人的统治策略,对金朝领止的管辖措施较为宽松,而金朝所遗留下来的社会结构己然支离破碎,亟需一个强大有效的社会力量重组纳纪,全真教因为获得了成吉思汗赋予的种种特权,充当了緯后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阅读姬志真的碑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新兴宫观多处"居人寥索,市斤荒废,城郭丘墟"之地,当地的官员慨然赠地,全真教徒们于此"就荒开径,奠鶏茅茨,剪除荆棘",宰路蓝缕,以后山林,经营数十年之久,才有一方宫观,全真教清静质朴的家风可见一般。

姬志真的宗教理念

全真教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区别于传统道教的新教派,它对传统道教从教义、戒律、宫观、修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陈垣先生曾称之为"新道教"。教义而言,全真教受到禅宗的影响,创新了传统道教的也性理论,倡导三教合一、性命双修、功行并重,清静家风着称。

从全真教的发展史来看,第二代、第三代全真宗师致力于理论创立和理论实践,而自各地设置玄学讲师,重视经典阅读开始,第四代全真高道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理论阐释与神话建构上,以此确立全真教的历史定位。作为玄学讲师的姬志真,不仅继承了全真宗师"否定肉身、识也见性"的也性理论,而且还试图在传统道教的框架内为其寻找理论测源,建构理论体系,以此正名。同时,姬志真还致力于强化教团祖师信仰和宗派意识,体现出强烈的历史传承的责任感。

姬志真曾熟读经书,又做过玄学讲师,引经据典自然理所应当。不过,姬志真对玄理的阐述有着强烈的全真化倾向,有着强烈的教派认同感。如"袭明"原意本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在《玄教袭明论》中姬志真不仅借用"袭明"表达对道的传承,而且还建构了一部从古至今的"袭明"史。

姬志真认为自道窺淳散朴,支派分流之后,"鹤白将験,鬼胚以续,圆而向方,真乃成曲,性天久昧,屯、月重昏,全是亏,真何足论","惟吾之祖,见化而作,施药应病,万尘削落,复露元初,无欠无余,直古及今,圆照如如"。不仅如此,姬志真还建构了自"龙汉纪初,玄中道祖,王洞启关,赤明而下"来,"众真垂训,异代殊时,师师相授,明明相袭,浩浩万古,源源而来,以及于今的"传道"史。

而且若要全真,自然须去伪。姬志真认为人屯、、人情皆为伪,若为形生所蔽,材用所蔽,认物为我。为方便徒众修行,姬志真提出了五种修行法口。其一为收也口,即必为主人,其二为音字口,即安养精神,不使外驰,其三为冥字口,即涵养真性,光不外耀,与万物冥一;其四为虚静口,其五为清静真实口,为初屯、学道的入口之选。

姬志真的宗教书写

据《知常真人行实》记载,姬志真"所著诗文曰《云山集》,及《道德经总章》、《周易直解》行于世吉"。检阅元刻本《云山集》可知,姬志真的著作除了《道德经总章》、《周易直解》外还有《南华解义》、《冲虚断章》等。除《云山集》外,其余著作俱未见著录。这些著作虽未见着录,但其主要思想应该与元刻本《云山集》卷五所收录的大量道论相契合。

《云山集》现存两个版本,即《道藏》本和元刻本。《道藏》本载于《正统道藏》第25册《云山集》,元刻本载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化刊》第91册《知常先生云山集》。《道藏》本前有裴宪、王擧序,正文共八卷,按照文体排列,收入赋2篇、古言古诗长篇10首、五言古调长篇12首,韦言律诗133首、五言律诗首、长短句18首、屯言绝句140首、六言绝句巧首、五言绝句23首、跋1首、词162首、碑记13首,诗词共计561首。

元刻本卷末章径的手批及佚名的眉批,大致交待了其于明清两代的收藏情况。从明朝天宫道士"岁首进书,足备南都雅故"可知,此书原为朝天宫所藏,后进献给南内文渊阁。朝天宫,位于首都南京,为明代国家宫观,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祭化典仪的制定和运作,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天宫的主要职位多由符篆派道士担任,那么全真派道士的文集如何会被朝天宫所收藏呢?章钰言“姚孤云事无考”,有可能是明初全真高道姚孤云将此书献给朝天宫保管。

金元全真教文学是整个道教文学史中保留较为完善,内容较为完整且成系统的文学创作。在流传至今的金元全真教文学中,祖师的文学创作占有很大比重,《云山集》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第四代全真高道的诗文别集,也是反映全真教经历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背景文献,它充分展现了姬志真的才识与学识、性情与道情,传达了他的宗教理念与宗教情怀。

总之,在全真教获得难得的历史机遇而教口大开的背景下,全真高道们一方面致力于宫观建设、教团建设,另一方面也逐渐关注神话建构与文化宣传。无论是尘劳之风的盛行,还是《道藏》的编纂与玄学讲师的确立,均体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全真高道为了教团发展所采取的新策略。姬志真可谓是这一历史变化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金元   泽州   冀州   道德经   道教   别集   碑记   宗教   刻本   蒙古   玄学   道士   讲师   时期   理论   道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