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讨武曌檄》

684年,58岁的骆宾王手持大刀,冲入阵中与唐军厮杀。前有波涛汹涌的大海,后有唐朝十万追兵,他只能奋力一搏,求得一线生机。结果,李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倒戈,砍下李敬业、骆宾王的首级,然后送去洛阳给武则天。

骆宾王,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名气没有王勃大,但他进取心更强,结果更悲怆。起初,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因犯事被罢免,闲赋在家,再也没有得到重用,貌似被朝廷给忘记了。

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独揽朝政大权,相继废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有了称帝的打算。此时,大将李敬业在扬州起兵,麾下兵马号称十万,让骆宾王看到了希望,他决定投奔李敬业。

李敬业,原本姓徐,因爷爷徐世绩战功赫赫,李世民便授予他们家族姓李。唐朝初年,李靖、李绩被誉为双子星,唐朝一半的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骆宾王看来,李绩这么能打,李敬业也不差。

为了壮大气势,骆宾王写下《讨武曌檄》一文,痛斥武则天,号召天下兵马起来拥戴李敬业,捍卫大唐江山。檄文传到武则天那里,她不但没生气,还感叹骆宾王跟错了人。此时,骆宾王若是去洛阳,说不定武则天会重用他。

《讨武曌檄》发布后,李敬业信心满满,麾下将士也更多,号称二十万。此时,谋士魏思温建议李敬业直奔洛阳,联手山东豪杰,一战定乾坤。可惜,李敬业没有爷爷李绩的谋略和眼光,他只想在江南一带发展。

李敬业拒绝率兵北上,转而攻击常州、润州江宁,试图控制东南,这就不对了。李敬业起兵,是打着捍卫唐朝旗帜,如今不北上夺取洛阳,却想着在东南发展,岂不是让广大将士寒心吗?再者,武则天也可以从容调兵,全力应对义军。

684年,李敬业被黑齿常之、李孝逸、魏元忠等击败。此时,李敬业想从海上逃亡,但唐军紧追不舍,他只继续战斗,但部下不乐意了。他们砍下李敬业、骆宾王的首级,然后投降唐军。《资治通鉴》记载:“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

有些人则说,骆宾王没有死,他隐居山林,从此不问世事。司马光,宋代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的代表作。笔者认为,司马光治学严谨,若没有证据,不会说骆宾王被杀。


附原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闻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黄旗   先帝   江山   首级   洛阳   兵马   资治通鉴   麾下   唐朝   敬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