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详解邓艾入蜀之战(诸葛瞻为啥要弃城与邓艾决战?)

#历史开讲#

面对诸葛绪的阻击,姜维有两个选择

A、同廖化合兵,合力突破诸葛绪的防线

B、用计将诸葛绪调开

A方案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风险,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自然清楚阴平桥头的重要性,诸葛绪能占据阴平桥头,说明廖化很可能已被诸葛绪击退,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

此外诸葛绪足有三万兵马,咱们之前推算过,姜维直属的军队不超五万人。


之前还和邓艾激战,略有损失,从兵力上来说姜维并不占优势,如果不能速破桥头,邓艾的军队一旦追上来,蜀军大事去矣。

姜维选了B,调动诸葛绪,他没有急于回阴平城与廖化合军,而是继续沿白龙江而下前行三十里,然后迅速掉头,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做出要断诸葛绪粮道的样子(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

诸葛绪看到姜维过来其实也很慌,他现在深入蜀汉腹地,周围都是蜀军,西有阴平城的廖化和从沓中退回的姜维,南面还有从成都北上的张翼等。

一慌乱,他就将战前的部署抛之脑后,主动追击姜维(诸葛绪闻之,卻还三十里)

见诸葛绪上当,姜维马上回头转入阴平城,跟廖化一起抢渡阴平桥头。等诸葛绪察觉时,姜维已经领先他一天的路程(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卻,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

姜维打算赶往阳平关,结果在途中得知,关城也丢了!(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

姜维只能暂退白水关,此时从成都出发救援汉中的张翼、董厥大军也赶到了汉寿即葭萌关(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


张翼、董厥为啥那么晚才赶到?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咱们看图:

从成都到阳平关的距离明显较从骆谷口到阳平关长,钟会入汉中后,一路没有受到什么阻扰,几乎是顺风顺水的就打穿了汉中。

此外张翼二人是在得知魏军入侵后才紧急出动的。。

蜀汉内部谁都没想到阳平关要塞居然那么快就被攻下!还是那句话,内部叛徒很多时候是许多战役扭转的关键点。

姜维等人商量后,决定去剑阁守最后一道关(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白水关收拢所有入蜀线路,是益州的关键要塞,为啥姜维要放弃了白水关和汉寿(葭萌关),咱们也无法给出合理的推测。

也许他担心魏军从嘉陵江偷袭,截断后路。

至此,武都、阴平二郡以及武兴、阳平关、白水关等等蜀汉经营数十年的要塞全部落入魏军之手!

要不是姜维后面有哪个逆袭的计划,依照他当时的举动真让人怀疑其和钟会有什么协议!

蜀北四关(关城、白水、葭萌、剑阁),钟会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拿下了三座,在前面就是益州最后的要塞:剑阁。

九月,钟会攻打剑阁(维与张翼、廖化合军守剑阁,钟会攻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

十月,曹奂以春秋晋国的故地共十郡封司马昭为晋公,进位相国,加九锡。

司马昭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伐蜀的两位策划人都很满意,只有一个人急了:邓艾。


按计划,他和诸葛绪两路大军的任务是堵住姜维,虽然拿下了武都、阴平二郡,但是放跑了姜维,总体来说是功过相抵。


邓艾上书司马昭: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计划一开始并非攻打成都,主要目的还是想把姜维调出来!

姜维如果引兵救援涪县,钟会正好乘虚而入,南北夹击。

邓艾请诸葛绪一同进兵,但是阴平道七百里渺无人烟,崎岖难行,道路不通,沿途无补给,根本就走不了,这就是豪赌啊,诸葛绪以非本诏为由拒绝了(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

随后引兵主动与钟会汇合,不过诸葛绪很快就后悔了,钟会以诸葛绪畏战不前为由给抓了起来,然后将诸葛绪的三万人马全归入自己麾下(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


钟会的反意已经初露端倪。

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道开始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堪称孤勇的行军。

摩天岭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


走到马阁山时,道路彻底断绝,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六十多岁的老头,为了建功,也是玩命了。

钟会得知邓艾准备由阴平寻小路入蜀,派田章领军追了过来。邓艾于是让这支生力军打前锋,蜀军在此仍然设有守军:伏兵三校。按当时的标准建制,一校为八百人,三校也就是两千多人,结果被田章击溃(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邓艾原计划沿青竹江而下,出现在剑阁的后方城。

但与蜀军的交战中,邓艾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江油守军非常少,拿下它就可以顺涪水而下直取涪城,复制刘备当年得蜀的路线,向南夺取绵竹,进而图谋成都!

十一月,邓艾率领一万多人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

江油戊虽然兵力不多,但依仗关口拖延魏军不难办到,何况成都此时已经派来了援军。

但是自阳平关的蒋舒叛敌后,江油戊守将马邈也不战而降。

只能说仇国论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已经完成了对蜀汉信心的瓦解,中低层将领没啥抵抗决心了。

与此同时,诸葛瞻所率的援军已经赶来,跟随他一起北上的还有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

这几人都是忠烈之后,只是他们一走,成都城里除了皇宫的禁军外,已经无兵可派,也再无敢战之将了。

黄崇颇有计谋,多次劝诸葛瞻前往江油关抢占险要地势,不要让邓艾进入平原。

没有统兵经验的诸葛瞻犹豫了,由成都出发迎战邓艾,有三个节点可以设防,由南向北分别是:绵竹、涪城、江油关。

到底选择哪里迎敌,诸葛瞻一时很难抉择,只是这么一耽误,魏军就拿下了江油,如水银泻般进入了平原地区。

得到补给后,邓艾的精锐迅速恢复战斗力,长驱直入,在涪城击退了蜀军前锋,诸葛瞻只能退守绵竹(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

邓艾看到诸葛瞻时也虚了,他现在是真正地处于蜀汉腹地,稍有闪失,就是全军覆没。于是写了封劝降信送过去,承诺诸葛瞻如果归顺的话,自己一定上表封他为琅琊,琅琊是诸葛瞻的祖籍地(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邓艾这时候已经飘了,司马昭才刚拿下晋公的位置,你居然让一个降臣做王?!邓艾没有意识到这种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这也为他的身死埋下了伏笔。

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瞻怒,斩艾使

涪城一战,诸葛瞻应该知道手里军队的战斗力不如魏军,为啥还要主动出战呢?

坚守绵竹,派出部队断邓艾的粮道似乎更为稳妥。

还记得邓艾给司马昭的上书嘛?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

邓艾在控制涪城后,如果不向绵竹关进军,去抄姜维的后路,剑阁亦是保不住的。

剑阁这里是蜀军最后一支能战的大军团了,姜维如果失败,不仅精锐尽丧,成都面前也再无天险,十几万魏军冲进来,一样是个国灭的下场1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批二代相比上一辈来说,无论谋略、战力都逊色不少,但是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值得咱们敬佩!

诸葛瞻下令决死冲锋后,黄崇也没有再对这个计划提出修正,而是转身激励下属,父亲们,没有给你们丢脸!

蜀军终于在这批二代的感召下爆发出久违的战斗力。

决战中,邓忠(邓艾的儿子)、师纂被杀红了眼的蜀军击退(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

久经战阵的魏将居然说出了:贼未可击。

只是邓艾也被逼到了绝境,魏军也是背水一战,一旦战败就将全军覆没。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当即要斩杀二人以正军法(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邓忠无奈掉转马头再战,终于大破蜀军(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这是战力上的差距,邓艾这一路都是陇右的精锐,包含有天水、陇西、金城三郡的驻军。其中金城太守为杨欣,司马氏代魏之后成了西晋的首任凉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是名将牵招的儿子;天水太守王颀则是当日跟着毌丘俭攻打高句丽的原玄菟太守,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

诸葛瞻以及跟随他一起来的黄崇、张遵、李球等忠烈之后,尽皆杀身成仁,没于敌阵(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

丞相满门忠烈!

绵竹一破,虽然成都面前还有一个令刘备恼恨的雒城,但是蜀军此时已经无兵可派,邓艾轻松的拿下了雒城,前面就是成都。。。。。。

这篇文章耗时太长,主要是制图太累,如有差错希望多多谅解。

业余写作,可以称呼胖猫,不要叫小编!!!

查看之前历史文章的方法:点开胖猫读历史首页,找到下面带框的栏目,向右移动,找到合集,里面就有之前的文章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绵竹   剑阁   蜀汉   江油   诸葛   太守   白水   阴平   司马   成都   详解   决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