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重任的南运河

肩负历史重任的南运河


上一期我们一起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起始段——北运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运河。


说起南运河,想必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他跟北运河有着怎样的关系?


作为中国隋唐南北大运河和元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运河南接卫运河、鲁运河,原以山东临清为南起点,天津市海河三岔河口为北终点,与北运河相接,全长436公里。


南运河的位置及干流走向


公元204年,曹操为进攻袁绍余部,在今河南淇县、浚县一带的淇水入黄河处修筑枋堰,拦截淇水使其不能再流入黄河而导入白沟,致使白沟脱离开黄河水系,纳入海河水系,这是卫河的雏形,也是南运河的前身。


南运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叫法,隋、唐称永济渠,宋、元称御河,明、清称卫河。


隋统一全国后,为加强边防,发展漕运,开凿了闻名于世的南北大运河。元朝统一全国后,先后开通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从此大运河不再绕道中原,比南北大运河缩短约1000公里。


旧时天津南运河上的船只


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南运河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沿河德州、沧州、吴桥、泊头、天津等城市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南运河开辟漕运以后,除进行疏河筑堤外,先后开挖了四女寺、哨马营、捷地、兴济、马厂等减河以分泄运河洪水,保持漕运畅通。


清朝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加上黄河决口的影响,大运河航道状况每况愈下。1853年漕运停顿,黄河改道北流,大运河被拦腰截断,水运就此结束。作为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此后的南运河成为海河流域南部的排水河道及引水通道。引黄入津、引岳入津都是通过此河道。


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贯通补水


汩汩运河水,滋养着沿岸城市的繁华与兴盛。2022年4月28日,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清水奔涌北上。二百公里外,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北运河水在三岔河口汇合,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了全线通水。这条历经千百年沧桑巨变,见证中华民族治水智慧的人工运河,肩负起了新的历史重任。


文案、责编丨杨晶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杨晶

美术设计丨赵墨

校对丨王瑜

参考文献丨《 漳卫南运河志》等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运河   海河   河口   沧州   大河   漕运   黄河   大运河   水系   天津   重任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