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眼红,美国羡慕,中国人是如何打破鱼子酱技术垄断的?

最高20万人民币一公斤的鱼子酱,今天国货的市场价,竟然只要1万元。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地摊货,国产鱼子酱被全球最顶级的航空公司独家指定,上的了G20峰会,更是全球数十家米其林餐厅的首选。

曾经的鱼子酱为什么那么贵?中国又是如何让它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品牌故事?

01.

鱼子酱,确切的说应该叫鲟鱼子酱,曾经是欧洲上层王公贵族的最爱。

在法王路易十四举办的宴会上,这种通体发黑,晶莹剔透,卖相十足,又入口即化的鱼卵,往往是压轴菜肴,整个欧洲都为它疯狂。

然而鲟鱼子酱的价格非常昂贵。第一,欧洲本土没有鲟鱼栖息地,所有鱼子酱的原材料必须选用黑海地区的鲟鱼。

第二,鲟鱼从幼苗到成鱼发育非常缓慢,需要8到10年时间,且一旦取卵会立刻死亡,所以鱼子酱的价格堪比黄金。

上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考虑到鱼子酱是风靡欧洲的美食,而里海大部分又在苏联境内,通过鲟鱼养殖做鱼子酱加工出口外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在经济高度计划民生资源又非常匮乏的苏联,有太多眼睛盯着这项目暴利行业,技术还没研发出来,一条庞大的鱼子酱走私链先被克格勃纠了出来。

原来鱼子酱在苏联属于特供,大部分用来出口,有官员就先把鱼子酱卖到国外,再从国外以市场价买回国内,最后以极高的价格在苏联黑市上出售,以此攫取暴利。

愤怒的苏联高层关停了整个研发产业,鱼子酱第一次扩大生产的尝试不了了之。

02.

改革开放后,生活越来越好的中国人也希望尝一尝过去欧洲达官显贵才能享用到的鱼子酱,而中国人做鱼子酱,是一个历经三十年的逆袭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因为过度捕捞,为恢复生态,我国决定建立在黑龙江建立鲟鱼人工养殖基地,定期向江海里投放鲟鱼。

九十年代,我国通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其中就把鲟鱼全过程养殖及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在2002年大获成功。

但是渔民很快发现,光卖鲟鱼肉不赚钱,而鲟鱼产的鱼子酱却奢侈品,如果能拿下这块蛋糕,对渔民和消费者都是双赢的事。

2002年前后,以王斌为首的中国农业部专家,在千岛湖成立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鲟鱼养殖和取籽技术进行攻关。

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水温问题。鲟鱼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2003年千岛湖遇到数十年难见的高温,水温逼近36度,“红嘴病”爆发,数千条死亡一半。

经过彻夜研究,汪斌和他的团队将养殖网箱加深到15米,再通过自动灌注地下水辅以液氮低温的方式,终于把鲟鱼存活率提高到97%。

但是光有鲟鱼还不够。鱼子酱最大的成本开支,在于对鲟鱼“一次性”取卵使用。

经过多年开发,鲟龙科技在基因技术上取得进展,新的鲟鱼品种诞生了,他们生长周期只有5到7年,是有野生鲟鱼的三分之二。

更关键的是,汪斌和他的团队对鲟鱼子提取技术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通过数十道工序,成功实现在不危及鲟鱼生命的条件下进行取卵,换句话说,一条鲟鱼可以多次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03.

然而任何商品从产业化到品牌化的过程都特别艰辛,国产鱼子酱更是如此。

第一次尝试是在2006年,王斌带着成功研发的400公斤鱼子酱样品来到法国,希望得到行业大佬的认可。

但法国鱼子酱主席却不屑一顾,样品连一克都没卖出去。

这其实不能怪法国人,千百年来鱼子酱都是欧洲黑海周边国家的专属产物,强如美国人都分不到一杯羹,更不可能相信中国人。

失败回国后,王斌没有气馁,痛定思痛,从俄罗斯、伊朗等国重金聘请鱼子酱制作大师,对口味和品控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在央视的一段采访中,王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质量是一,剩下的都是零,前面的一没有了,后面你做再多都是零。

第二次转机发生在2011年,德国汉莎航空原先的鱼子酱供应公司出现断供,汉莎航空在全球招标,王斌果断参加。

汉莎航空采取盲测的方法,让专业人士在不知道品牌的情况下品尝鱼子酱,选出最优产品,当时和鲟龙科技一起竞争的有:俄罗斯品牌黑珍珠皇冠,意大利品牌鱼子酱之家;以及法国瑞士等老牌供应商。

经过两轮盲测,中国鲟龙科技竟然拿到两次第一名,货真价实的产品终于打动了顽固又严谨的德国佬,汉莎最终同意来自中国的供应商,成为唯一官方指定鱼子酱供应商。

一下子,国产鱼子酱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为进一步树立品牌,鲟龙科技在营销上也做了新的变革。

过去世界各国鱼子酱公司会在包装上标明鲟鱼种类,但鲟鱼科技认为:客户并不在意这些,只对产品本身的大小,颜色,口感感兴趣。

他们效仿茅台,首创在包装上打上鲟鱼年份,无形中宣传了鲟龙科技的科研硬实力。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鲟龙科技产“卡露伽”鱼子酱作为特级餐点供应给外国领导人,2017年,法国27家米其林餐厅,22家选用中国的鱼子酱。

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鲟龙科技副总裁韩磊说:在加了40%的关税后,对美出口量不降反增。

对了,中国的鱼子酱产业令人眼红,日本人也想来分一杯羹。

去年4月共同社大肆报道了一则消息:日本爱知县丰根村终于在国内首次实现鱼子酱大规模量产,然而周期却令人大跌眼镜:从养殖到产籽,足足用了十年时间,是我国鱼子酱生产周期的一倍有余,全球市场竞争力聊胜于无。

截至2022年,“卡露伽”鱼子酱已拿下80%的国内和35%的国外市场份额,而价格只有最高点的五分之一,国产鱼子酱终于逆袭成功。

04.

事实上,中国鱼子酱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很多产业齐头并进。光浙江衢州高端鱼类养殖产业,产值就超过3亿人民币,带动周边数万人的就业。

当鱼子酱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人拿它做起了配菜,如北京晟永兴,用鱼子酱就着烤鸭吃,杭州一些餐厅,把鱼子酱裹在蟹肉里做成新菜,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吃”的智慧。

从80年代开始立项,到2011年全面铺开,三十年来中国水产人成功打破外国垄断,将原本只属于皇家贵族的高端享受,送入寻常百姓家。

民以食为天,中国鱼子酱产业已经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随着中国繁荣开放的步伐,在世界舞台越走越远。


作者:金陵风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鱼子酱   汉莎   黑海   中国   鲟鱼   苏联   法国   欧洲   日本   眼红   美国   羡慕   产业   品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