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奇葩的谜案

历史谜案,就是笔墨官司!

笔墨官司,异常有趣,请才子佳人欣赏,点评!

历史以文字记载,文字千变万化,字义产生歧义,就惹出了历史谜案!

《史记》记载∴周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就是典型的一桩,最奇葩的谜案,

历史谜案就是笔墨官司!

历朝历代的人们,皆认为周昭王卒于江上,淹死了,这就是一桩笔墨官司!

按照古代礼法,周昭王之死,应称为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士大夫之死,称为卒!

将周昭王之死,称为卒,太贬低身份了!

古代礼法有序,等级森严,难道司马迁不懂礼法?

其实,皆乃文字惹的笔墨官司!

其实,司马迁春秋大笔,别有洞天,只不过被后人曲解了!

从文字本义上讲,司马迁记载的周昭王卒于江上,绝对不是说他死在了江上!

历朝历代,不乏偏执解读之流,曲为战船遭人暗算解体,周昭王落水淹死了,甚至连尸体都找不到了!

历史的谜案,就是笔墨官司!

本文挥毫泼墨,还原历史真像!

周昭王卒于江上,何谓于?

于,甲骨文造字形,左边像一种吹奏乐器,右边符号像征音乐之声,本义指婉转悠扬的乐声。

司马迁如此记载,周昭王南巡狩不返,征南己经胜利了,却不班师还朝,凯旋而归,反而在江面上,布置军队,演奏阅兵!

笔墨官司的重点是∴

卒,〈一〉,古代皂隶穿戴的,有标志的衣服。

〈二〉,士兵,士卒。

〈三〉,春秋时期,军队编制单位的名称。

每一百名士兵为一个单位,称为,卒。

周昭王卒,就是将军队以卒为单位,怎么能解读为∴死?!

所谓笔墨官司,如此一个卒,搅得周天寒彻!

司马迁的文字本义,周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就是说,周昭王巡狩结束了,却不班师还朝,却在江上搞阅兵!

周昭王江上阅兵,就是卒于江上!!!

仔细分析司马迁的记载,还有另一层疑案!

周昭王南巡狩,是单纯打猎呢,还是代指军队南征?

古代的帝王,一年四季可忙了。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春秋时期,帝王借四季暂时空闲,组织军队演习,借围猎训练实战技能。

例如将领以各种旗帜,号令士兵,士兵们必须熟悉识别各种旗帜,代表何种将令,士兵按令进退!

仅以此为例,分析周昭王这一次巡狩,是操练军队呢,还是南征?这又是一起笔墨官司。

古代帝王们,多有下战书时,将挑战称为狩猎!

按照司马迁的笔墨语法,南巡狩不返,应该是南征!

如果周昭王借围猎训练军队,总不会冒严冬,远离京城,跑到千里之外。

帝王们傲慢或自豪地,称自已的征伐行动,为狩猎,曹操还邀请孙权……

逐鹿中原,就是将战争形象地称为狩猎!

司马迁《史记》,应该是记述周昭王的南征!

周昭王南征,取得了胜利,却不班师还朝,反而在江面上,操练军队,命令士兵吹奏乐器,这是玩的什么梗?

历史上的南征,大禹征三苗,恩威并重,展示军威,就是挥舞盾牌,载歌载舞,征服了三苗!

战爭的最高境界,就是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大禹战略的历史演绎!


历史上的这三场南征,战略战术,何其相似乃尔!

周昭王在位,曾三次南征荊蛮。但不知司马公记载,是昭王第几次南征。

《吕氏春秋》曾记载周昭王,在征南蛮之际,遭遇梁败。

汉字太神妙,又一次绕迷了读者。

何谓梁败?

传统的解读,采用,梁,浮桥,造舟为桥!或跨水的桥梁。

周昭王遭遇,梁败,即过浮桥,或跨水的桥梁断裂,周昭王惨遭灭顶之灾,被淹死了。

其实,梁,还有一种解释,水中修筑的用来捕鱼的坝堰。

水中修筑的坝堰,即可谓隐身的桥梁!

抗mei援Cha0时,为躲避di机轰炸,志yuan军曾修筑过,隐身的桥梁!

周昭王南征荊蛮,最后一次,如果像刘备一样惨败,拼命逃跑途中,遇上江水拦路,如何渡过江去?

乘船过江,是简单便利的常识。

大部队过江,浮桥是最佳选项。

假如没有船,一切都是空谈!

涉水渡江,寻找到一条隐于水中的坝堰,可谓天命使然!

汉字神奇,博大精深,深不测!

关于周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汉字摆起八卦阵,造就历史谜案,真令人后来人,为之感叹!

周昭王,历史为您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大禹   笔墨官司   汉字   礼法   本义   历史   浮桥   奇葩   帝王   士兵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