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对“新秦”或“新秦中”地区的经略与开发,究竟多有主见?

秦始皇攻伐匈奴的原因

秦始皇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天下的君主。面对国家初建百废待兴之局,他力排众议不惜焚百家之言,采取强制手段积极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他勤于政事每日处理的政务要以衡石测量,不到规定的数额不得休息。他事必躬亲在一统六国后他曾经先后五次出巡实地考察各地的情况为巩固、完善自己的统治做准备。他对至高无上权利的追求有一种近似疯狂的热情。为此他甚至不惜到处求仙问药,想借神仙之力或长生不老之术永葆自己的皇权。

在其统治的第三十二年,秦始皇再一次出巡,他先向东行到达竭石,在这里他命燕人卢生出海求仙。然后秦始皇再向北行,巡察北部边境,从上郡取道返回咸阳。此时出海求仙的卢生回来复命了。

他以鬼神事因奏绿图书曰,胡人将亡秦。秦始皇相信了卢生之言并且立即为此付诸了实际行动。显然秦始皇认为这里的胡”是指匈奴。因此他命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并在第二年继续向西北发兵追击匈奴。秦始皇生性多疑敏感,为何他此次能轻易地相信卢生的话,做出如此积极的反应,“胡”真的就是指匈奴吗?

根据当时的情形分析,卢生所言的“胡”确实是指匈奴。先不论卢生是否真的遇见了鬼神,在向秦始皇复命时,他肯定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符合秦始皇心意的说法。

卢生根据当时的这种政局做出的判断,这个“胡”定是秦始皇心中之“胡”即匈奴,因为这样才能正中秦始皇下怀。而秦始皇之所以相信卢生之言出兵匈奴,除了始皇帝本就迷信神仙之说对永保皇权又极度渴望的心理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基于对当时时政的判断。

公元前年至此事发生之时即公元前年正是秦天下初定之时。此时的秦内部的政事格局正在构建之中,常年大规模的战争使得人民疲惫困乏,在被征服的六国之地仍然人心浮动,六国旧势力正积极谋变,秦的国基仍不稳定。

而原本就存在于秦北部及西北边疆的匈奴已经趁中原大战秦无力北顾之机冲破了长城的阻碍,大规模的南下袭扰,直接威胁秦的心脏—关中地区的安全。对于初建的秦王朝而言匈奴的存在犹如芒刺在背,随时都会引发秦的混乱,因此匈奴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在秦统治集团中存在异议。面对国家急需稳定的内部政局,人民急待恢复的生产生活,有极强扩张欲望的秦始皇仍然选择用武力的方式解决匈奴问题。

而刚经历过严酷战争的秦王朝,其统治阶级中己经出现了厌战的情绪,再加上始皇帝要攻打的是“其地不足以为利”、“其民不可役而守”的匈奴,因此反对的声音出现了。李斯就上书谏言表示“快心匈奴,非长策也。”显然他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匈奴问题。

正当始皇帝缺乏有力的出兵借口时,卢生的鬼神之言出现了。正好为始皇帝提供了机会。有了鬼神的指示朝廷中反对的声音减小了秦始皇得以顺利的北逐匈奴。由此可见,出兵匈奴是秦朝政局的需要,卢生之言只是秦始皇借助的理由而已。

秦始皇对匈奴的作战策略

公元前年秦始皇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并非是因卢生之言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谋略的结果。在战争开始之前秦始皇己经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及自己的实地勘查,深刻了解到他所要攻击的匈奴人与以往中原各国的敌人不同。这是一支游牧于草原戈壁之中生活于马背之上的民族。

来敌如果轻兵追击深入草原,不但随时有陷入匈奴人伏击陷阱的危险,也很容易陷入粮草缺乏的境地。如果载上繁重的粮草进入草原,又很难追击到熟悉地势、善骑射的匈奴人。一旦来敌退却匈奴人又会重新聚拢,其实力不会有多少折损。因此匈奴人是一个很难完全消灭的力量。

秦始皇清晰的意识到面对匈奴这样的敌人战争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战略战术使用不当秦军就会陷入拉锯战的泥沼之中。分析匈奴人的作战方式,秦始皇发现他们有一个在中原被视为弱点的作战习惯,即从不固城守地,因此秦始皇计划针对匈奴人的这一弱点,对其采取逐步驱逐、步步为营、攻防兼备的战略。

在其地建立秦的统治并营建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再派遣秦民充斥其中戍守这些新地从而使这些地区变为秦攻防一体的军事堡垒,不再为匈奴所用,成为秦军再次出击匈奴人的有效依托。

最终达到使匈奴人远离秦统治区,不再对秦的政局构成威胁的目的。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秦始皇对匈奴展开了一场军事进攻与军事防御建设相结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秦始皇先于公元前年遣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夺取其河南地。又于公元前年向西北发兵斥逐匈奴。尔后又命将军蒙恬领兵渡过黄河夺取匈奴高网、北假等地。

匈奴人在头曼单于的率领下不敌秦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最终撤回到阴山以北蒙古高原。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也积极的在新夺取的匈奴地上进行着军事防御性建设,有效的辅助了秦军的军事作战,并为日后秦军进一步攻打匈奴或阻止匈奴再次南下奠定了基础。

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在“新秦”或“新秦中”地区的修建

秦始皇非常看中“新秦”或“新秦中”这片地域的军事价值。这片区域的北界与匈奴人最重要的驻牧地阴山山脉,紧邻南界即秦昭王所筑长城离秦王朝的统治核心咸阳只有数百里的距离,匈奴铁骑一旦越过长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到达那里。如果“新秦”,“新秦中”的土地能完全归秦所有,秦再把这一地区建成牢固的军事堡垒的话。

秦进可攻退可守,既能有效出击匈奴人阻止他们南下袭扰,又能减少咸阳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直接遇敌的危险。因此秦始皇没有像其先祖秦昭公一样,放弃“新秦”“新秦中”地区筑城自保,而是在秦军进攻匈奴不断夺取“新秦”“新秦中”地区的同时,举全国之力积极的营建这片空旷的土地。

四十四县在“新秦”或“新秦中”地区的设立

公元前年秦始皇向西北用兵驱逐匈奴之后,将汇川的这片区域划分为四十四县。这里原为游牧民族活动的场所,既没有封建制度的约束,也缺少现成的城乡村落,是一片自由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而四十四县的设置改变了这种状况。

从此以后这片区域将被完全纳入秦的地方管理体制之中,秦在全国推行的各种政策制度、各项法律条文、诏令、规则甚至意识形态都将在这里落实。县的设立使秦始皇实现了对己取得的“新秦”或“新秦中”的部分地区的有效统治。

当然依照秦始皇斥逐匈奴的战略,光对这里实施有效的政事统治是不够的,还不足以达到巩固对这一地区的占有,防御匈奴卷土重来的军事目的。因此秦始皇又强调要“城河上为塞”,即新设的这四十四县的县城要修筑到黄河岸边作为军事要塞使用。根据始皇的这一要求,四十四座城池在修筑之时应以军事要塞为蓝本,沿黄河险要之势修建。

当四十四座新城筑成之时,它们会从整体上构成一道守卫黄河天险、抵御匈奴的军事防御线。这样一来充斥着滴戍之人的四十四县,不但要实施秦一般郡县中的政策制度、管理方式,还要推行秦针对边防戍守、军队管理等方面制定的各种规则律令。

因此“新秦”或“新秦中”地区的四十四县从其外形即建筑模式至其内部即统治方式,乃至每个移民的身上,各个方面都标注了鲜明的军事性,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边防要塞。

在这种多角度的立体的建设之后,既是秦郡县体系中的一员又是秦军事边防系统组成部分的四十四县,真正起到了内固对已得“新秦”或“新秦中”地区的占有与统治外御匈奴的作用。

后来随着秦军对“新秦”、“新秦中”地区的完全占有,秦朝廷将这片区域的土地划分为三部分,分别归北地、上郡及重新设置的九原郡管辖,从而将这一区域全部至于秦郡县管理体系之中,使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完全贯彻于整个“新秦”“新秦中”地区。

亭障、长城的修筑

就在四十四县修建的同时,始皇即命蒙恬继续进攻匈奴。蒙恬领军渡过黄河取得高网、阳山、北假等地。但始皇明白这还不足以消除匈奴对自己的威胁,因为就在阴山山脉之内,气候温暖的山谷之中匈奴人还拥有大面积草木茂盛的驻牧地,而且整条阴山山脉林木葱郁都可以成为匈奴放牧生活的场所。

而自己用兵匈奴采取的仅是驱逐之策,匈奴人的实力并未受到彻底打击。一旦匈奴人回到阴山山脉之中,休养生息之后。他们就会立刻挥师南下夺取失地再攻中原。显然阴山山脉已经成为匈奴人不断南下袭扰中原的根据地所在,只要阴山山脉不失,匈奴人再次南下攻秦之举就不会得到有效遏制。

因此始皇决定在高网、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阳山即今天的狼山位于阴山山脉的西端。高网、北假就在狼山脚下。始皇之所以在阳山、高网、北假中筑亭障,就是为了以此为基础,逐步与原赵国在大青山、乌拉山中所筑长城相连,组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御链条。

进而占据阴山山脉,使之完全为秦所用,将匈奴人彻底的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少草木多大沙”的蒙古高原。这样匈奴人就再无固定的水草丰美的阴山山脉可依靠,从此南下无据。高网、阳山、北假中亭障的修筑,拉开了始皇大规模建亭障、长城等防御工事的序幕。公元前年始皇又“遍治狱吏不直者”川筑长城。

从此以后就不断的有罪犯、刑徒、百姓被发配到边疆修筑长城筑城成为秦全国上下的事业。秦始皇所筑长城是新旧长城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战国秦、赵、燕三国的旧城为基础,在对旧城修葺的同时筑新城连缀其中。途中经过草原荒滩翻越高山深谷,工程线路险峻,绵长不绝。

在修筑之时,秦工匠们因地制宜,在草地用土筑,在山岭用石垒。“因地形用制险塞”最终筑成长城作为屏障。

秦始皇长城从上谷郡之造阳修往辽东郡过高句丽南达平壤。由西至东,揽括北疆,气壮山河。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有效抵挡了匈奴的南侵,守卫了秦疆域的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郡县   阴山   阳山   秦王   山脉   地区   经略   中原   黄河   长城   作战   匈奴   前年   主见   公元   战争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