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皇帝把人渣用成渣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饱受争议的皇帝:一方面他奋汉初四世之余烈,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气通南夷,大扬国威,促成了汉朝经济军事实力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他大胆改革选官制度扩大统治基础,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以严刑峻法镇压豪强大族,大刀阔斧地推行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统一货币,大大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其以空前辉煌的功业,写下了汉代历史最光彩夺目的一页。但是,他也洗脱不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刻薄寡恩、反复无常的众多恶名,而其喜欢使用酷吏、并纵容一众酷吏做出了大量惨绝人寰之事,最是为人诟病。

据不完全统计,在《汉书·酷吏传》中,西汉时期有明确记载的酷吏共13位,而其中属于刘彻执政时期的就有9个,若再加上有“专传”的张汤、杜周等酷吏,也就意味着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代表”竟有11位之多,至于未达到入传标准的酷吏则是多得不计其数了。

这些酷吏有多“酷”?略举几例。

王温舒为盗墓贼出身(少时椎埋为奸),杀过人,放过火,盗过墓,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不过他有一个长处:善于琢磨皇帝的心思,可以“创造性”地、法外施法地把武帝的任何命令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底。在其调任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太守时,到任第一时间让下属准备了50匹快马,然后抓捕当地豪强和涉案人员共计1000多家,并将判决结果以快马报送朝廷:轻罪的,斩首;重罪的,灭门;且所有人家产全部没收。50匹快马果然有用,还没等想找关系说情的人反应过来,朝廷的批复两三天就回来了:同意。于是王温舒挨个宣判后大开杀戒,史书的描述是:“流血十余里”。当时汉朝法律规定只能冬季杀人,即农历十月到十二月3个月。王温舒便足足杀了一个冬天。待春季来了,他跺着脚、咬着牙说:靠!如果冬季能延长一个月就好了,就能让我杀个痛快啦。(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益展一月,足吾事矣!)

杜周做廷尉时,长安的监狱中关押的省部级高官,从来没少于100人(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减百余人);被关押的普通干部群众就更多了,每年高达10多万人,所以专门设立的临时监狱里经常关押的犯人就达6、7万人之多;每年举报到廷尉府的案件有一千多件,每次举报少则牵连数十人,多则数百,凡被举报的,基本不能幸免。

义纵调任定襄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太守时,一到位就直接封了郡中监狱,将狱中200多个没按规定戴刑具的罪犯,以及200多名当时私自探监的人一起抓捕起来,于一日之内全部杀掉。定襄郡上下人等不寒而栗。是的,“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就是因此人此事产生的。

而这些酷吏的顶级代表人物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其列(《汉书·张汤传》)、曾位列“三公”、官至御史大夫的张汤,他“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即历史上著名的《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主张严刑峻法。而他更以冷酷、血腥的实际行动著称于世。在公元前130年的陈皇后巫蛊案中,300多人被牵连其中,全部被张汤处死;8年后他又负责处理淮南王、衡山王之案,结果又有数千人被杀;公元121年,张汤再次出马抓江都王刘建谋反案,虽然江都王自杀,但他依然不肯罢休,“坐死者数万人”。这期间即便汉武帝想要对其中曾参与编写《淮南子》的伍被从轻发落,但张汤照样力争,以“伍被本造反谋,……弗诛,后不可治”的理由将伍被治罪。

大批酷吏为所欲为,自然搞得豪强不聊生,官不聊生,民不聊生。所以因正直而被刘彻称为“社稷之臣”的汲黯当面骂张汤“断子绝孙”;长安百姓都私下说,宁可碰见母老虎,也不愿看见宁成(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可是汉武帝很喜欢他们,武帝还特别欣赏敢于杀人、敢于多杀人、特别是敢于杀贵人的官吏,对于他们也是不吝封赏。张汤得志之时,“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生了病,皇帝亲自去探望。“用事之专且久,得君之深且笃,则未有及汤者也。”武帝对他的信任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深厚。

武帝喜欢任用酷吏,是因为他们好用,用他们做事见效快,效果猛。如前面提到的定襄郡是西汉边境重镇、抗匈前线,但此前吏治败坏、治安混乱,严重影响打击匈奴的军事行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武帝派义纵去救火。义纵到任后一天杀了400多人,定襄郡瞬间成为全国治安模范郡,迅速为汉武帝的军事行动奠定了社会基础。再如张汤高压推行的告缗令,让财政枯竭的汉武帝国短时间内迅速回血: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打仗就是打钱,就是打经济实力,酷吏们的雷厉风行,让武帝的钱袋子快速充实,有资本对外大打出手。

事实上,汉武帝正是通过酷吏们的帮助,实现了西汉政府的彻底转型,对地方诸侯王和地主豪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洗,也对政府的政治架构和社会结构进行了重塑,使得整个国家的权力机器能够完全围绕汉武帝一个人的意志运转,从而真正实现了唯我独尊。否则,让一些儒学出身、文质彬彬的官员去治理那些自汉初以来骄横跋扈习惯了的权贵豪强,去执行尚在雏形的各项转型法令,去实现对“权贵豪强兼并”势力的打击,显然是行不通的;而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酷吏自然也就成了刘彻解决这“非常之时”困境的最佳选择。所以,就算严厉批判酷吏的司马迁也承认:他们是称职的官员(虽惨酷,斯称其位矣)。不过,这些官员虽然可能清廉自守,办事认真,但就从他们毫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角度看,称他们为人渣也不为过吧?

但是,既然是“非常之法”就必然产生消极后果,比如有些酷吏们滥用职权残害无辜官员百姓,这种恐怖政治在地方上激起强大反感,让官民不敢言而敢怒。不过,汉武帝不怕,他有后手。武帝时期的这些酷吏的生命轨迹大抵相似,基本都是一开始极得皇帝欢心,武帝慷慨地给予他们高官厚禄,比如赵禹、张汤都位列九卿。但是等酷吏发挥完了作用,积累了巨大民怨之后,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争取政治和社会平衡,武帝也会毫不犹豫地诛杀他们,以平民怨。因此,他们的成功之日,其实也就是丧命之始。所以,张汤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但最后仍旧被逼狱中自杀;而到到处族诛豪强大族的王温舒下场是被“夷五族”;被人比作“乳虎”的宁成,最终被另一酷吏义纵定罪杀死;屡立大功的义纵,也是在元狩六年(前117年)坐罪被杀。

酷吏是西汉时期一个特殊的政治产物,酷吏政治并不是汉武帝首创,但确实在武帝时期发挥到极致,这些一时内令人不寒而栗的人渣们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君主专制的牺牲品,因为他们大多被榨成了渣后就会遭到无情的抛弃。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帝王心机,深不见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定襄   江都   皇帝   酷吏   豪强   汉武帝   不寒而栗   西汉   人渣   时期   政治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