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间差距有多大?海国图志里的记载,揭开隐藏多年的残酷真相

你所丢弃的,是人家所得不到的

1793年的一天,一群英国人正在将他们不要的垃圾扔掉,在这个过程,却发生了一件令他们匪夷所思的事情:

清朝骨瘦如柴的农民们看到洋人往外扔东西,脸上笑开了花,不顾散发的恶臭气味,一拥上前疯狂抢夺。

英国人完全不能理解这一行为,因为他们前不久还见识到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稀世的珍宝,豪华的晚宴。那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辉煌。

他们想到普通民众生活可能会差一点,但不至于连发臭的食物都当做宝贝吧,这可是清朝他们所说的康乾盛世,马可波罗说的遍地都是黄金的国度啊。

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不容任何人辩驳。他们接下来看到,却远远不止这些......

这扎心的一幕,居庙堂之高的群臣们和十全老人乾隆帝看不到,他们看到的只是一派繁荣的景象,是歌舞升平,是太平盛世。

殊不知,一场千年之未有之大变局,已缓缓到来。

康乾盛世景象

真相究竟是什么?

马戛尔尼访华对于清朝来说,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外交事件。

可对于英国来说,却是一件重大的事件,同时也是一场破除迷信之旅。他们之前以为清朝有多么多么的强大,实则通过种种细节的观察,知道了清廷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清朝从上到下,都像是一盘散沙,只要外力轻轻一推,便转眼间土崩瓦解。

1840年一声炮响,西方正式轰开中国的大门,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

但鸦片战争的爆发,但依然没有叫醒整个清廷,很多人还是沉醉于美梦之中,无法自拔。

可无论世道如何污浊,总会有清醒的人,并试图去唤醒周围人。

为何清朝会一败再败,真的是因为轻敌吗?外国人真的都只是没有开化的蛮夷吗?外边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鸦片战争

只有发出这些震耳欲聋的疑问,并为之探索,才能有机会破解这迷雾,找到隐藏的真相。

那么,有人找到了真相吗?

有。

他不光找到了真相,还将他找到的真相记载了下来,著书立作。他希望当时清朝的知识分子能看到这些真相,并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他们醒悟过来之后能承认差距,认真学习,改变目前落后的状况。

可讽刺的是,这本书当时在国内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反而是在日本引起轰动,有些日本人将其奉若圭臬,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的名字叫魏源,他写的这本书叫《海国图志》。

那么,这本书中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农民不如黑奴

本来我是没有打算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当我读到《海国图志》里关于黑奴的部分,我就觉得有必要了。

那么,里面记载了什么呢?

遇礼拜日,每奴散谷十八棒至二十四棒,薯六十四椿,并酌给鱼肉、冬夏布衣,过其境,见其仆,皆工作不辍,啸歌自得,如逢礼拜,概停力作...其思恤奴仆为诸部所未有。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黑奴吃得好、穿得好,虽然要做体力活,但他们好像也不是很累,唱着歌儿还蛮开心的,周末还有休息日。

恐怕我们现在某些社畜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黑奴

那所谓的康乾盛世呢?农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我也找到了相关的资料佐证,我们一起来看看。

“乡村流户扶老挈幼,纷纷至京逃荒求食。⋯⋯鬻卖男女不可胜计,饥羸老弱困阨道路,累累不绝”

这话应该不用我翻译,大家也能看懂,而且我也不想翻译,太过于沉重。

孤证不立,为了进一步证明《海国图志》里说的是不是真的,我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得到的真相却愈发让我掩卷长思。

那时不光是农民,甚至连一般的小地主,可能都不如黑奴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相关资料表明,一名成年后的黑奴每年吃肉的斤数达到81公斤。而在乾隆年间,安徽徽州每天杀的猪都不过只有十头,而且徽州当时还属于清朝的发达地区,都只有极少数人能吃到猪肉。

我奶奶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小时候的地主,其实也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但为了面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装x),他们吃完青菜萝卜后,会用肥肉擦一擦嘴再出去,让人家看起来他们就像是吃了肉一样。

地主

更扎心的事情还在后头。在民国时期,日本为了全面侵华做准备,于是派调查队对中国的情况做了一番调查。

民众的生活情况自然也是他们调查的一部分。

当时他们来到的是江南水乡,常熟、无锡、嘉定等自古以来就富庶的地带,成为了他们主要的调查区域,可得到的结果令他们也大吃一惊。

这还是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时期,地区也是整个中国繁华的地带,可每人每年平均吃的荤菜不足5公斤。

黑奴是多少?黑奴每年能吃81公斤肉。而我们到了民国时期,每人每年都只能吃5公斤,差距达16倍。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劳作,一年到头也没个休息,碰到个天灾,更是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古代农民

而黑奴,虽然没有自由,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得到保障,生病了也有人医,精神生活虽然不算特别丰富,但在闲暇时间也能偶尔唱唱rap,也不算太悲惨。

其差距之明显,肉眼可见。

表明看来,是农民和黑奴的差距。实际上,是当时整个民族的差距。

后话

《海国图志》这部古籍,并非无病呻吟之书,而是经世致用之典。

若当时的人们都能重视这本书,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清朝何以至遭受后来的屈辱呢?起码历史会改写一部分,不至于被弹丸小国打得丢盔弃甲。

认清差距,正视差距,反思总结,赶上差距,未来可期。反之,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则落后挨打。


全文完。

感谢品读,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本文作者没人要的洋芋,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鸦片战争   徽州   真相   差距   黑奴   清廷   东西方   清朝   中国   盛世   残酷   多年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