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萧太后,权谋高过武则天,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辽国萧太后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女中豪杰,名气虽不如武则天,但雄心、魄力、权谋较武则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二十九丧夫,十二岁的儿子继位,可以说是慈禧的辽国版,孤儿寡母岌岌可危!

可辽国权贵重臣,不敢欺,不能欺!

可宋国一代令主,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杨家将的太爷战死,就连宋太宗也彻底服了,放弃了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想法。

辽国本来叫契丹,他们的国君不断改国号,一会儿叫契丹,一会儿叫大辽。在国际上,契丹的影响力蛮大的,至今俄国还叫咱契丹,你说气蛋不?

萧太后是正宗的契丹人,其实她也不姓萧,而姓拔里。她的汉名叫绰连在一起就是拔里绰(谐音巴黎啜),汉姓汉名的称呼就是萧绰。


在治国安邦上,她的手段、谋略的确是绰绰有余。那她为什么改姓萧呢?

姓萧是大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赐姓,阿保机最崇拜刘邦和萧何,就把耶律改姓为刘,把拔里改姓为萧。耶律阿保机他这是学习刘渊,只是国号没改成汉。他之所以这样,除了仰慕六萧,更重要的是想一统天下,灭掉宋朝。两大部族世代联姻,堪称刘萧之好(仿秦晋之好)。

除了甄皇后,辽国的皇后都姓萧,甄皇后还是唯一汉人皇后。而萧绰的成功之路靠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其父,另一个不是其夫,而是其情夫——“刘隆运”!

“刘隆运”和萧太后是情侣,但小时候却不是青梅竹马。萧太后还是小丫头时,她老爸萧思温给她取了个乳名叫燕燕。


燕燕这名看起来是不是很没文化。燕燕就是燕子,萧燕燕就是萧燕子,怎么和《还珠格格》里赵薇饰演的小燕子一个音呢!萧思温不可能穿越的,他可不认识琼瑶,看不了《还珠格格》的!

那是不是萧思温看见堂前燕来了灵感呢?这个我不得而知!但你要认为取名燕燕没文化,太俗就是你肤浅了,草率了。萧思温可不是一般人啊!


燕燕一名,那可是此中有真意哦。燕燕一名典出《诗经》的《国风·邶风·燕燕》,说的是飞天燕和嫁女事。这么好的名,是因为萧太后的父亲很有权势很有文化,他可是大辽魏王、尚书令、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

萧燕子虽出身簪缨名门世族,可她魏王老爸把她推向皇后宝座屁股还没暖热,魏王就被刺了。

那年她才17,17岁那年的雨季,狂风暴雨让她更加坚强、成熟,成就了她君临天下的性格。

王爷老爸被刺,皇帝老公也靠不住。不过,他老公还是有想法的,就在他老公继位那年还封耶律隐喜为宋王,耶律隐喜是萧燕燕的姐夫。宋朝很厚道,国内从没什么辽王、契丹王什么的。

她老公理想丰满,但身体太差,萧皇后开始处理军国大事,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两人并坐,就像当年的唐高宗和武则天一样。比武则天更牛的是,她老公健在时,连自称都改成朕了。


称朕没多久,她药罐子老公也倒下成大行皇帝了。孤儿寡母的她假装很害怕,抱着儿子向重臣们哭泣:“孩子太小,宗室太强,宋国挑衅,我一个小寡妇咋办啊?”重臣们纷纷安慰,有我们不要怕。

萧太后才不怕呢!她就是测试一下大家,立即作出了安排。对外让刘(耶律)休哥(不是一休哥)南下南京(今北京)率精兵关注宋军动向。对内,把侄女嫁给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料理内政惩治不法贵族。

更采纳“刘隆运”的高见,夺取宗室王爷们的兵权,把他们限制在王府之中。

这“刘隆运”契丹名是耶律隆运,他本是汉人韩德让。在辽国有三大家族,第一是刘氏(耶律)皇族,第二是萧氏(拔里)后族,第三就是韩氏贵族。


自古就有二韩佐大辽一说,这二韩一是韩延徽一韩知古。韩延辉名气大,但韩知古却是大辽第三家族,韩德让就是他的孙子。

韩德让位高权重,能力超群,早已获得萧太后的芳心,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萧绰和韩德让曾有婚约,更有甚者说萧太后下嫁韩德让。韩德让有点像清朝的多尔衮,萧太后则类似孝庄太后。

萧太后偷偷对韩德让说,你是我的前男友,我是你的前女友,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得帮我啊!你要帮我,你要什么我给什么!

大萧太后一轮的韩德让,从此统领禁军,大权在握,旧爱在怀,出则同车,入则共帐,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两人都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事业,并且他们联手不仅解除了内忧,更搞定了外患。

自从儿皇帝石敬瑭以土地换皇位后,幽云十六州一直被少数民族政权占有。宋朝建立后,宋朝最大的梦想就是一统天下收复故土。

宋太祖搞定了南方,但要统一北汉甚至收复幽云十六州时,却有心无力了。千古一帝的宋太祖在963年、968年、969年、975年先后四次北征北汉,都弄得灰头土脸,大败而归。赵匡胤拿巴掌大的北汉毫无办法,究其原因就是契丹作祟。

宋太宗不信邪,迫使军阀陈洪进献出福建,吴越忠懿王钱俶献出浙江,也就一年后,就剑指北汉,要啃下这块骨头。宋太宗是个聪明人,吸取他哥失败的教训,他两手准备,兵分多路,并御驾亲征。


他一方面派兵数路先占要地阻止辽军救援,另一方面多路围攻太原。竟然打败了辽军,失败的辽军没有组织第二波救援。宋太宗则在围攻太原的基础之上,并水淹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后继无援,又遭遇“涝灾”,在宋军的强攻下,只得投降。

宋太宗不顾宋军疲惫,一鼓作气向北继续挺进,他要干什么?灭辽?不是,他只想收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很重要,辽国丢了北汉都很没脸,怎么能容忍再丢燕云要地?

萧燕燕的病老公皇帝也御驾亲征了,萧燕燕的情哥哥韩德让也出马了,此外还有耶律休哥、耶律沙参战。最初宋军占优势,辽军援兵来了之后,在高粱河大战。


战斗非常惨烈,宋太宗很兴奋,众将很冷静。宋太宗兴奋的是要收复幽云十六州,更是拿下了祖籍涿州,众将则认为有点轻敌冒进。胳膊拧不过大腿,可宋太宗猛攻幽州不下,辽军援军又把宋军三面合围。

这就尴尬了,宋太宗面对着和后来陈友谅的尴尬和愤怒。幸运的是,宋太宗没有脑子中箭,但屁股上却挨了一箭,坐着牛车慌不择路的跑,要是慢一点儿就落得宋徽宗、宋钦宗的下场。


更气人的是,宋太宗回去听说大臣们以为自己殉国了,要立皇子(实际是皇侄,但当时却称皇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帝。

在此之后,宋太宗学精了,再也不御驾亲征了。宋朝的策略变成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从980年到982年,萧燕燕病老公耶律贤先后三次入侵宋国,但都劳而无功。

四年后,耶律贤驾崩,高丽、女真又闹事。宋太祖内弟雄州知州贺令图建议,辽国后方不稳,又是孤儿寡母,这是收复幽云十六周领土大好时机!宋太宗大呼好主意,遂兵分三路北伐。东路曹彬、中路田重进、西路潘美、杨业,企图三面合围幽州。宋朝东西两路军进展迅速,一路攻城略地。

萧燕燕听闻立即御驾亲征,采取凭你三路来,我只一路打的原则。将孤军深入,粮草不济的曹彬打败,曹彬只得率部狼狈逃窜。宋太宗听闻东路惨败,令中、西两路回撤,又令西路军掩护军民撤退。可西路军潘美、王侁不听君令,逼着杨业进攻朔州。


杨业很能打,他本是北汉骁将,当时北汉皇帝都投降了他还在力战。归宋后,他参加多次抗辽战争。曾斩杀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辽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

杨业不仅骁勇而且多谋,屡立战功。潘美、王侁、刘文裕则非要让他出兵,你不是无敌嘛!怎么畏敌如虎呢!杨业表示自己不怕死,但不能死的毫无意义。杨业只是副将,只得领命,并约定在陈家谷口一起对付辽军。王侁等了好久不见杨业回军,认为杨业赢了走了,他就撤军了。潘美也走了。

辽军听闻杨业入局,把杨业引入埋伏圈,杨业力战好不容易将战线推到陈家户口,却不见潘美、王侁。孤军力战,身负重伤,次子杨延玉战死,最终被俘,但他绝食而死。杨业之死,固然有潘美、王侁的责任,也与萧燕燕调兵遣将全力生擒杨业有关。


杨业之死,后世让潘美变成潘仁美,毁了潘美一世英名,也成就了杨业及其杨家将!同是也改变了宋太宗。

之后的宋太宗再无雄心,由北伐收复领土变成固边保卫领土。宋太宗本想欺人孤儿寡母,不成想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年轻貌美的萧燕燕经常派辽军南下攻城略地,而一世之雄的宋太宗只能疲以应付,只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

997年宋太宗驾崩,他的儿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萧燕燕加剧了南侵,还好有杨延昭(杨六郎)的抗击,才守好了江山。1004年萧燕燕和他的儿子皇帝御驾亲征,率军20万南下。

宋真宗比宋太宗还弱,读书上他俩不错,宋太宗说“开卷有益”,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打仗是真的不中。宋真宗一听他萧大婶来了,吓得不行。

大臣更怂,宋钦若说咱们迁都去升州(今南京)吧!陈尧叟更损,要宋真宗学刘备、李隆基去益州(今成都)吧!宋真宗又好面子又怕死,不置可否。寇准则鼓励他御驾亲征,你血气方刚之年怎么能怕一女人一孩子!宋真宗鼓起勇气御驾亲征,宋兵精神大振,辽军没能占住便宜。

萧燕燕想和谈,宋真宗更想和谈,宋真宗怕他萧婶了。两国和谈,宋国只赔款不割地,每年三十万银绢。赵恒叫萧燕燕的儿子刘(耶律)隆绪老弟,叫萧燕燕为婶(叔母)世代友好,这就是澶渊之盟!


五年后,萧燕燕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真宗   太后   契丹   孤儿寡母   御驾   太原   权谋   宋朝   皇后   皇帝   老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