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朱元璋开国,被漏杀!佐朱棣靖难,江山易!68岁老将赌赢10代富贵!

明太祖朱元璋问鼎天下后,曾经册封了36位功臣,其中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众多名臣,都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的宿命,被朱元璋所杀,如著名的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等。

但却有一个“漏杀之人”,这个人就是陈亨。他不仅躲过了朱元璋的屠杀,还历经太祖驾崩后的靖难之役。皇权在祖孙三人之间几次更迭,面临朝臣大洗盘,陈亨家族为什么能够平安渡过的呢?

低调职位躲杀身之祸

陈亨同样是开国名将,且战功赫赫,只是相对于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名气,还是略显小了一些。陈亨在朱元璋接手义军的时候便加入了队伍,因为会一些拳脚,因此被封为了千户。深得徐达信任的陈亨,常常负责把守防御最薄弱的地方。徐达年老时,便把军中的重担交付给了他。

从明朝建立之后,陈亨没有像其他开国功臣那样被封王封爵,他一直守卫在北平周围。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样低调的职位才让他躲过了太祖皇帝的大清洗。况且,手握重权之人早已经被朱元璋诛杀得差不多了,朱允炆继位之后还要有人辅佐,因此朱元璋并没有对陈亨痛下杀手。

可是当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才让朱允炆的江山易主。

在帝位更迭中再次赌对

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登基,这个小皇帝年仅21岁,他年轻气盛,但惧怕兵强马壮、老练势重的各大藩王,再加上黄子澄等在耳边怂恿,刚登上帝位不久就下了削藩的政令。

操之过急的削藩成了朱允炆和他的江山的催命符。众藩王纷纷表示不满,其中便有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本就是个有野心的人,原本由朱标作为皇储,朱棣虽说有些无奈,但是却也没有夺权的想法。皇兄朱标病逝,儿子朱允炆一上位就要削藩,一下就激怒了朱棣。

朱棣一边假意配合朱允炆,一边积攒力量。最后在自认兵马充足的情况下,打着“诛奸臣”的旗号,率领兵马开始向明朝的皇都进发,发动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虽然朱允炆势力未稳、朱棣自觉得羽翼已丰,可是实际上朱允炆毕竟是大明正统,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较比朱棣来说,还是雄厚许多的。这也使得朱棣刚的进攻道路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这个时候,陈亨便出场了。

陈亨和朱棣的渊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地利之便为他和朱棣的关联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对陈亨有知遇之恩、提拔之情的徐达是朱棣的岳父,因此他在接下来的帝位更迭中又一次赌对了。

68岁老将赌赢10代富贵

陈亨果断率领十万精兵投靠到了朱棣的麾下,他所率领的这十万兵马,都是常年征战沙场的精兵强将,镇守边境的军将战斗力远,不是朱允炆麾下那些“养尊处优”的士兵能够比拟的。因此,有了陈亨的加入之后,朱棣的整体实力再次得到了提升,进攻节奏也迅速加快。

或许有人会问,明明朱元璋并没有针对陈亨的举措,那为什么陈亨还要赌朱棣一伙呢?

一方面,朱元璋对于开国将领的诛杀,让陈亨也有一种唇亡齿寒的感觉,他生怕自己不知道何时也会步了那些“兄弟们”的后尘;另一方面,朱允炆上位之后,便开始积极地削藩,陈亨虽然不是藩王,但是他的地位,以及手中掌握的权力,并不比那些藩王差多少。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稳坐了大明的江山,而68岁的老将陈亨则在这次战役中,为朱棣牺牲在了战场上。

身为将士,战死沙场对他来说也算是死得其所,同时陈亨也为自己的后代赌赢了富贵。

结语:

如果没有陈亨的投靠,朱棣能否真的坐拥大明江山也是个未知之数,因此说是陈亨让大明江山易主,也并不为过。或许连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当初他“漏杀”的这名武将,会对大明朝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富贵   江山   北平   大明   明朝   燕王   帝位   兵马   太祖   麾下   老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