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故事:清初阁老李之芳出身布衣,科考入仕


图文无关

“阁老”李之芳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有人可能以为他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或靠山。岂是不然。从府、县志及文史资料和李氏族谱中可以看到,李之芳出身不仅是一介平民家庭,其祖上还是明末由河北枣强移民到武定州城的难民。

阁老李之芳家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李鲜(之芳之曾祖父),携其子登云、凌云等家小,离乡背井,移居武定州城。

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李之芳家族虽也属枣强移民,但其始祖李鲜是在朱氏明代政权建立二百年之后的万历年间,“居住武定”,然而他们的迁徙,并非像明初那样的由朝廷奖励移民的政策有序所致,而是一种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的难民现象造成的。明代中后期,特别是自嘉靖、隆庆、万历三代,政治腐败,危机四伏,赋税沉重,国库空虚。土地兼并日益加剧,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皇帝带头掠夺地产,大设皇庄;藩王、勋戚、公侯、官僚的田庄急剧扩张,全国上下形成“公私田庄愈乡跨邑,小民恒产岁朘(卷)月削”的局面。大量赋税田粮却依然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所负担。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逃避官家的赋税、徭役和地租、不得不离乡背井,避移四方,沦为流民、难民。史料载,当时全国流民总数多达600余万,占在籍人口十分之一。李之芳家族始祖李鲜就是在这一时期移民武定州(今惠民)的。

李之芳家族始祖李鲜,即李之芳的曾祖父。为何由河北枣强移居武定州?据考证分析:一是河北枣强距武定州较近,携家带小起居跋涉较易。二是武定州地处渤海之滨,相对西部内地人烟较稀少。三是武定州城属鲁北重镇。该城自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立棣州治所。尤其是自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工部尚书牛保奉召筑城后,历为州县衙驻地。其城墙高阔,四门巍峨,铁臂银楼。防务工事坚固。历代大凡闹兵荒马乱之际,周边富商及难民均到此避难。加之,该城圣景众多,商铺林立,经贸繁荣,流动人口较多,易于外来人员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话说,李鲜携长子登云、次子凌云及家小由枣强迁于武定州城后,深知寄人篱下的日子不易。他为人和善,处事谨慎,真诚。为谋生计,据说,在州城开了一处粮米店。在经营上诚信客户,童叟无欺。为方便客户,赢得信誉,他将谷子碾成米后再出售,这不仅方便了市民,也招来更多客户光顾。很快他的粮米店不仅站稳了脚根,而且销量剧增。李家粮米店的牌子不仅叫响了武定州城,也在周边出了名。

时光荏苒,岁月增辉。随着时间的延伸,李氏家族也添口加丁。李鲜之长子登云夫妇先后生养了五子。长子才兴、次子才望、三子才聚、四子才富、五子才魁。(另有两女)。才兴、才富早年夭折、早卒。李鲜常述格言于子孙曰:“盖世功名,当不得一个矜(观)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改字。他以正统的儒家思想家教子孙,恪守本分,清白做人,友善乡里,济世于民。李登云(之芳之祖父)秉承父训,生平以济世利物为心,以孝悌力田,任恤睦姻为事。而性喜读书,迂有所得,辄(哲)手录之,墙壁几杖,皆先贤恪言也。隐居乐道,与人无伪,经其身如一日。”

李之芳的父亲李才望,号双泉,生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据《武定府志》(卷二十五)载:李才望、号双泉,武定州人,笃至性。父早卒,事母先意顺志。暇日尝招戚友讌(宴)集以族亲,虽菽水菜羹怡如也。友爱诸弟,为置序舍田亩,俾之成立。性慷慨,好丞急难。闾里有争者,辄赴求直出一语,罔不俯首。尤不喜谈人过失。训子女以设诚制行之义。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才望的家父比他母亲去世早,他孝顺母亲,经常邀请亲戚到家与母亲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他对自己的两个弟弟(才聚、才魁)友好和谐,相助并帮助他们盖屋、置地、娶妻,担当起兄长的义务。他友善乡邻,凡有难求者,乐善好施,凡有发生纠分争执者,找到他,他一出面劝解评说,都化干戈为玉帛。李才望从不背后乱评说别人过失。教育子女也是大仁大义,诚信做人,行之礼义等。

从李之芳的曾祖父、祖父到其父亲,在家教方面来看,都是传统的正宗儒教。李之芳家族的家庭教育,在李之芳其曾祖父李鲜时,虽为一介普通移民,但治家有道,教子有方。既重言教,又重身教,温良敬谨、孜孜为善”。这也为而后李之芳的成长成才奠定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李氏族谱》的《宗约》十条中就明文记载:不孝、不义、不法之子孙,生不齿于族,死不入祠也。

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时年30而立的李才望喜得长子。八十八岁高龄的李登云,对于长孙的降生,更是喜得合不上嘴。时值仲秋,金秋时节,五谷皆熟,瓜果芳香。枣强移民,李氏家族第四代人的降临,为李氏家族增添了欢乐和喜悦。性喜读书,常以先贤格言律己,严以家教的李登云为长孙取名之芳。

据《惠民李氏族谱》记载:李之芳自幼丰颐伟岸,体貌不俗,具有大人相。相传,李之芳降生时,李家院子上空祥云升腾,院内瓜果芳香四溢。街坊邻居闻听李家喜添贵子,纷纷登门祝贺。有文史资料记载,李之芳自小天资聪慧,礼貌有佳。七岁时开始就外傅(上小学),学小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据《惠民李氏族谱》记载:李之芳居常不轻言笑。一日就熟,偶遇方外异人,请其止步,熟视,曰:瞻视举止,俱见非常,郎君好自爱,公辅之相也”其父李才望命其跟随地方宿儒蒋心绳先生学习功课,蒋先生门下高徒入林,独赏之芳。每次命其贴括(应试文)辄露惊人句。十岁时,李之芳初应童子试,见知于王崇岩君侯。讲学以诚正(儒家经典)为主。也就是说,十三岁时,李之芳已学完小学学期中的小六艺,并开始学习大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儒家的经典著作课程。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十七岁的李之芳考中秀才。此时,山东督学使者,浙江进士翁一瓛(桓)先生,发现李之芳的试卷后,非常欣赏,并在试卷上大书了一个“取”字。补他为济南府痒生。这一年,李之芳娶元配胡夫人为妻。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李之芳21岁,参加省乡试科考,名列乡试第九名,中得举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李之芳满怀壮志,以天下为已任,努力攻读诗书,再攀学业高峰,欲建功业于国家之际,明朝天下大乱,闯王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京都北京。随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清兵入关后,带着狭义的民族劣迹,对汉人进行大肆杀虏。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农历三月初五日,清兵攻陷了武定州城,对城内抵御的汉人兵将,进行惨烈撕杀,对汉人及财物疯狂进行杀害和掠夺。李之芳的父(51岁)母(44岁)在保护家人及家产中双双被杀害。同时,死于乱军中的 还有李之芳的叔父李才聚。时年,李之芳22岁,李之庄11岁。

清军占据武定州城(今惠民城)后,进行肃整和统治。李之芳及其家人,草草安排家父、家母及叔父的后事,按照当时的封建礼俗,他在家守孝三年。

三年时间,在人生旅途的生涯之中是短暂的,在痛失父母双亲之后的李之芳心灵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与冲击。三年之中的守孝,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撕心裂肺,甘肠崩断,倍受熬煎。家人及亲朋好友劝解他,过去的已经过去,逝者不能复生,活着的还要坚强的生活下去。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弟弟和妹妹年幼,还要依仗你扶养成人。在众人安慰劝说下,李之芳化悲痛为力量,重新振作起来。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观念指导下,李之芳认识到只有读好书,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未来的路只有靠自己去开创。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26岁的李之芳在守孝三年期满后,又重新振作精神,步入科考考场。诏复行会试,中式第九十六名。殿试第三甲,第四十四名,考取了进士。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二十八岁时,授浙江金华府推官,属该府观察、节度使官职,负责掌勘问刑狱的司法工作。从此,李之芳这位武定州移民的后代,一介平民书生开始步入官场仕途的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惠民   田庄   武定   枣强   才望   曾祖父   族谱   科考   清初   布衣   公元   出身   移民   家族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