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元老马援:马革裹尸的壮志,靠的是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

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一直是忠勇爱国的代表。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这些成语,都是出自于马援之口。

但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马援之所以能将“马革裹尸”的壮志付诸于实际行动,靠的是人生的几个关键期的正确选择。

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曾祖父马通,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以马援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和他的哥哥们一样,安安稳稳地靠读书走完仕途之路,不去经受刀光剑影的洗礼。

但是马援胸有大志,他通过人生的几次关键选择,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次选择:放下安定生活,去边疆放牧

12岁这年,马援注意到西汉的朝政已经被外戚王莽操控,而王莽一上台,就进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虽然年纪小,但马援也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他主动对家人说:“今天下局势不稳,人心思变,我想到西北边境去种田放牧,静待机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放到现在小学还没毕业,不想着读书考学,反而说要去边疆放牧,你觉得父母会同意?

但马援的家人却对此表达了尊重和理解。

马援的哥哥,当时的河南太守马况就说了:“你是大器晚成的人才,高明的工匠不会把半成品示人,你就按照自己的志向去奋斗和发展吧!”(“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在自己的坚持和家人的支持下,马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

而在种田放牧期间,马援也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智慧。据说,当时马援养了马、牛、羊几千头,谷物收成数万斛(一斛相当于5斗,1斗相当于13.5斤,1万斛约等于67万斤),是妥妥的富豪。

面对这样的收益,马援没有贪图安逸,而是慨然长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

于是,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生活。

第二次选择:追随明主刘秀

虽然在边疆过得不错,但当时正值西汉末年,天下大乱,马援有心投奔明主,成就一番轰轰烈烈事业。但选择投奔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马援去投奔了割据陇西的隗嚣(wěi áo),隗嚣当时的处境十分尴尬,他势单力薄,四面八方都是强敌,很难真正成事。于是隗嚣便派遣马援去帮自己寻觅合作者。

正好马援自己也正在挑选明主,于是他迅速外出考察。

马援先去拜访了在巴蜀称帝的成家皇帝公孙述。

公孙述属于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之一,他原本是蜀郡太守,有着偏安一隅的基本盘,在天下纷扰、群起纷扰的形势出现后,公孙述便选择自立为王,定都成都。

蜀地是天府之国,土地非常肥沃,就算不耕种也饿不着肚子,在这里做皇帝,是一桩非常轻松愉悦的事情。

马援心想,公孙述能在蜀地做皇帝,自然有他的战略眼光。再加上他和自己是同乡,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有这份交情在,和公孙述并肩作战,一定是上上之选。

没想到的是,公孙述十分在意皇帝身份,对马援的投奔表现得十分拘束刻板,处处按照陈旧规矩来,让马援十分扫兴。这还没打下江山已经如此傲慢,以后如果真能统一天下,哪里还有自己的活路?

马援决定另寻明主。这一回,他找到的是光武帝刘秀。

刘秀对马援的到来表达了热烈欢迎,他用头巾裹着头,礼服也没穿,握着马援的手大呼相见恨晚。

马援很纳闷:“我之前见公孙述的时候,他防卫十分严密,做足了准备工作。您如此随意,不怕我是刺客吗?”

刘秀哈哈大笑:“你不是刺客,你只是说客。”

此后,刘秀和马援多次聊起战略形势,经常从夜晚聊到天明,马援对刘秀的战略眼光、胸襟和认知大大折服,立下了追随刘秀的志愿:“天下倾覆,欺世盗名者不知有几,唯陛下宽宏大度,有高祖遗风,是天下真命之主!”

第三次选择:不畏艰险,选择马革裹尸还

追随刘秀后,马援四处征战,屡出奇谋,为东汉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55岁这一年,因为功勋卓著,马援被刘秀拜为伏波将军,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可以说此时马援的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接下来的岁月,完全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但是马援自己,却完全没有退休的打算。

公元42年,听说交趾(今越南)的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自立为王的消息后,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平叛,此时的马援已经56岁了。

交趾山高路远,情况非常复杂,马援深思熟虑后,做好了充足准备。

进入交趾之后,马援没有马上对叛军发动进攻,而是宣布废除苛捐杂税,允诺修改一些不合理的法规,并严惩了贪官污吏。同时,他还积极拉拢交趾的温和派,争取他们的支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等到万事俱备后,马援在浪泊一带(在今越南河内西北)重拳出击,一举击溃叛军,俘虏了征氏姐妹,取得了战争的绝对胜利。

战后,马援并没有马上撤退,而是寻根溯源,组织大量人力修城开渠,发展农业生产,修改法律法规。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交趾的形势才算彻底稳定了下来。

公元48年,由于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时东汉军队全军覆没,62岁的马援再次请命领兵出征。刘秀想到马援年纪大了,不忍心派他再次奔波沙场,身处险境。

马援却说:“我深受国家大恩,愿为国家付出一切,如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我死也瞑目。”

马援的坚定勇敢感动了刘秀,接下来,马援以年迈之躯南下岭南。

这一次,马援依然游刃有余地通过自己的策略、经验和胆识,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遗憾的是,马援毕竟年事已高,战斗过程中,他不幸病死军中,还受到了耿舒、梁松等人的诬陷。

最终,马援新息侯的印绶刘秀褫夺,尸体运回后,也没能埋在原来的坟地中,而是在凄凉中被草草下葬。

写在最后

虽然马援的人生结局让人遗憾和痛惜,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马援始终占据着自己人生的主动权,敢于在紧要关头做出无愧于内心的选择。他也通过这些选择,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和其他的开国功臣不同,马援的大半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的人生价值,不靠任何人推荐扶持,全靠自己的浴血奋战。

身居高位后,马援也从不攀交权贵,不贪图名利,而是始终选择为信念而拼搏,为梦想而进击。这让马援的身上,处处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曹雪芹曾经评价马援:“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一个人拥有初心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不忘初心。

只有信念足够坚定的人,人生的路才不会走歪,前进的方向才不会偏航,做出的选择才不会有遗憾。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马革裹尸   东汉   王莽   太守   公孙   壮志   交趾   人生   叛军   边疆   关键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