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卧龙岗三分天下

古隆中-卧龙岗三分天下

古隆中,因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襄阳城而成为战略要地:因诸葛孔明隐居隆中三分 天下,而为世人知晓。它是一座由茅庐而发展壮大的城池,更是一个蕴含千年文化的历史 故地。

⊙旧时茅庐今世祠

隆中,现在一般称为“古隆中”.地处于湖北西北部的襄樊市区,在襄阳、南漳、 谷城三县交界处,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在过去,它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总面积为209平方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但因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隆中自此也就成为了历史遗址。 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在隆中长达十年之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虽然这只是初露尊容,但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将天下三分,只待金戈铁马南下,划分天下。 随着历史的发展,隆中已经成为古隆中,当年诸葛亮卧龙岗上三分天下的谋略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人们对他的敬仰丝毫未减。如今,当地政府已经将古隆中建为祠堂,设有武侯祠和三顾堂,祠内列有关羽、张飞、刘备等英雄人物的塑像,以供世人来参拜;堂下为请葛亮“隆中对二的纪念堂。在1994年,古隆中已经被列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古隆中风景奇美,早在明代,便有“隆中十景”之说, 这十景主要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柯、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和抱膝石。来到山脚下,清凉 的老龙洞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个清冽的泉水古洞, 传说诸葛亮当年就是用这口泉水来灌溉农田的。进入隆中口, 最先映人眼帘的就是三座石坊,这是现代人为纪念诸葛亮而修 建的,石坊中间雕刻着“吉隆中”三个大字,北面又写着“三 代下一人”的评价,可见人们对诸葛亮的尊崇和敬仰。当然, 对于诸葛亮的崇高评价并不只是我们现代人的一味崇拜,早在古代,人们就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传颂。杜甫有诗云: “三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写的就是诸葛亮的一生,还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足见对他的钦佩之情,深人卧龙,这是诸葛亮生前和亲朋好友聚会的地方,在清 朝雍正年间人们对它进行了修建,在内立有庞德公、黄承彦、 少年诸葛亮等人的塑像,旁边一块清雍正七年重修的记事碑, 虽历风雨,但依然挺立在庭院之中。

所谓亭院不离,隆中名亭当数抱膝亭。抱膝亭位于隆中山畔, “高四丈有奇,周七丈余”,是三层六角亭。它由 副北提督程文炳于光绪十四年所建,后人来此地总会想起诸 葛亮当年抱膝长吟的画面。而要想领略诸葛亮躬耕隆亩的情形,那就要去丹青苑了。丹青苑是古隆中其中的一个建筑 料,它是为纪念诸葛亮身耕于此的事迹,文学中对它多有记 载,像《诸葛亮故宅铭》: “躬耕西亩,咏啸东峦,迹遗林中,神凝岩端。“

后人对古隆中的情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史情感长久的积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古隆中予以重点保护,并把它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增修隆中书院、诸葛草庐等多处景点,给古 隆中神秘而质朴的田园风光增添了许多的 人文气息。

⊙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隆中,因诸葛亮的超凡智慧而出名,自然就少不了众多的文化传颂。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 琊(今山东沂南)人。青年时期躬耕南 阳(今隆中),当下人称卧龙或伏龙。 由于诸葛亮有着远近闻名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战乱时期,被刘备所赏识。刘备 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最终诸葛亮也帮助刘备夺得天下三分之 一。这段知贤礼士的佳话被传颂至今, 人们除了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外,总是也不忘考究它的文化价值。随着诸葛 亮的出名,古隆中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也都浮出水面。

三顾堂的一联“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不仅概述了诸葛亮的一 生,而且讲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军事战略,那就是摆八阵图。所谓八阵图,指的是古代战场上用八卦之象的 变化衍生而来的一种布兵摆阵之术。除此以外,在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 中述说了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智慧故事, 像上演“空城计”、火烧博望与新野、 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小说中的诸葛 亮手握羽扇、善占卜,俨然是一个道士的形象。但是实际上这都是作者对诸葛 亮进行美化过后的法家人物形象,历史 上的诸葛亮其实只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军事家。他身居南阳之时,修身养性, 以“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 静也”来作为自己的修身准则;以“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来激励自己不断 学习进步;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的箴言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等。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严于律己,才使 得他有了中国历史上千古一人的佳话。

陈寿评价诸葛亮: “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 ”可见,诸葛亮在历史 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刘备在白帝城托孤 时对诸葛亮说道: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 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 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 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里充分 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才能的肯定以及表 达了自己对他的完全信任。不过,尽管诸葛亮拥有着超凡的智慧,但是小说中 的一些经典故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 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则是 虚构的故事情节。如今,这些故事都被改 编成戏剧和影视剧搬上了舞台和银屏,诸 葛亮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了,古隆中作为 这个智者的隐居之地,更是成了大家探索 历史的根据地。

另外,历代人士只要游历过隆中 的莫不留下了一些只言片语。杜甫在 《八阵图》中,用“功盖三分国,名成 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来 评价诸葛亮的一生,又写“三顾频烦天 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表达自己对诸 葛亮的缅怀。陆游的一句“出师一表真 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亦是抒发了和 杜甫一样的深切的赞叹之情。此外,还 有白居易和李白等人,均为诸葛亮写过 颂功词。而今,当我们游历古隆中时, 依然可以看到古人留下的一些遗迹。像 杜甫题在武诸庙上的“犹闻辞后主,不 复卧南阳”;李白题南阳的“谁识卧龙 客,长吟愁鬓斑”;还有阎钧江题于三 顾堂的“问鼎三分三顾地,出师两表两 朝心”等,这些字迹至今还历历在目, 令过往的游客惊叹不已。

关注我,带你走遍神州,看醉美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卧龙   襄阳   南阳   草庐   茅庐   天下   杜甫   诸葛   评价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