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句实话,官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中国历史的宰相当中,有一位是由于一句实话而被选中的,他就是唐初大臣——马局。唐朝贞观五年,天下大早,河流干湖,庄稼特萎,连的严重缺水而出现了裂缝,老百姓苦不堪言。

唐大宗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心情异常沉重,坐立不安。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即有灾害说明朝廷的政治上有弊端。尽管李世民不完全相你这种说法,但他认为兴利除弊对老百姓只会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立即下绍,命令文武百官上书议事,破除一切限制,有话直说,可以当场揭露、指责住何官员的错误,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问题也可公开指出,以便革故鼎新,让黎民百姓渡过难关。诏令公布之后,文武百官认为这是一个效忠的极好机会,个个争先恐后,奋笔疾书,纷纷向皇帝上奏章,表达自己的意见。李世民见状,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文武百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利于朝政的整顿;忧的是国家竟然存在这么多的问题。

当文武百官个个直言上书时,有一位官员却在那里抓耳挠腮,无计可,他就是中郎将常何。常何是一介武夫,只知道出兵打仗,根本没什么文化功底,不知道该对皇上说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写成奏章。

但是,当常何的奏章送到李世民的手中时,李世民看到的却是洋洋洒洒、字字珠玑、条理清晰的文章。其中,光批评建议就罗列了二十余条,并且条条都言之成理,极具参考价值。唐太宗看完之后,异常兴奋,但是兴奋之余,也感到奇怪:常何是一介武夫,平时只会舞枪弄刀,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文采飞扬?百思不得其解的唐太宗决定立即召常何进殿,以解除心中的疑惑。

常何一听说皇上要召见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情不免有些紧张。唐太宗见到常何便问:“常爱卿,朕已经看了你的奏章,写得很好,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有独到的见解。不过,这篇奏章真是你写的吗?”常何一听是有关奏章的事,心中稍稍舒了一口气,老实回答说:“回皇上,臣是一介武夫,哪有那个本事,不敢欺骗皇上,这奏章是我的一个门客写的。”“你的门客?叫什么名字?他现在哪里?快快告诉联。”唐太宗迫不及待地问。

“皇上,这个门客名叫马周,是山东人,从小父母双亡,孤独一人,无依无靠,我困涨倒。前些日子,他流浪到了长安,正好被臣遇到,臣没能可答。我收留了他。那天,他见臣愁用不展,就问发生了什么事,臣便把写奏革的事告诉了他,第二天,他便起草好了这份奏章。”

唐太宗一听,急忙吩咐常何召马周进殿。由于爱才心切,还不到一个时辰,唐太宗就连派了五个使者催促。马周得知消息后,更是不敢怠慢,立即进宫拜见皇上。

唐太宗见到马周后,问了他许多政事,马周对答如流,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这令唐太宗非常高兴,唐太宗随即让马周到门下省任职,先锻炼一下再提拔重用。

后来,马周凭借个人的才智步步高升,直至宰相之位,成为唐初著名的大臣之一。

唐太宗想听实话,常何和马周都说了实话,一代名相由此脱颖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实话   奏章   文武百官   门客   武夫   什么事   宰相   朝廷   皇上   大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