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仅历时5天的战争直接影响了两大王朝的国运

前言:提起战争,很多人会觉得只是一件比较寻常的事情,殊不知有战争就会有伤亡,兵圣孙武在撰写《孙子兵法》时,开篇即强调战争的危害性,从军民的生死到国家的存亡都会受到战争的影响,比如楚霸王因一场垓下之战而“无颜色过江东”,王莽因一场昆阳之战而走向灭亡,曹操因一场赤壁之战而错失一统天下之宝贵机会,苻坚因一场淝水之战而国破。

纵使有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战争依然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消停,毕竟战争涉及的是矛盾双方,只要矛盾存在,即使一方不愿意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可架不住另外一方要发动战争。今天我们要说的一场战争对于参战的明朝来说,就是被动展开的。一般来说,再差的王朝都不会被打而不还手,何况是号称”天子守国门”的明朝?然而就是这么一场仅仅历时5天的战争,却深度影响了明朝及参战另外一方的国运。

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风范

一、因果点燃星火

1、大明王朝在东北地区种下的因

东北地区在古代因气候问题长期被中原王朝视为边远之地,属于那种取之很费力,弃之很可惜的地方。然而东北地区不光辽阔,其地理位置还独特,其西接蒙古大草原,南连幽冀之地,是众多异族文明发展的温床,比如秦朝时期的东胡,汉朝时期的鲜卑,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和宋明两朝的女真等,其中的女真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从完颜氏到爱新觉罗氏,先后两次入主中原。

完颜氏从白山黑水走入繁华的中原,不免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实力每况愈下,最终被新崛起的蒙古人“教做人”,连带着东北老巢都成为了蒙古人的辽阳行省。或许是中原的魔力使然,蒙古人很快步上了完颜氏的后尘,被朱元璋一路撵回老家。鉴于蒙古人在东北地区的残余势力较大,朱元璋遂联合女真人共同打击蒙古人,待蒙古人退出东北后,以孟特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为代表的女真贵族选择归顺明朝。

明朝初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奴儿干都司

有宋朝的深刻教训在前,明朝自然不会对女真人不管不问,明朝一边加强辽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以作防备,一边通过授官封爵和贸易等手段强化对女真人的控制,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分而治之”的羁糜之策,让女真人彼此制衡,明朝则握着指挥棒来居中调节,一旦有某个部族势大,明朝则扶持其他部族来共同压制此部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管控方式在明朝早期还是很有效的。

待到明朝中期,女真人因人口增长而对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由此不可避免地和明朝产生冲突,史载因掌控建州左卫的董山(努尔哈赤的五世祖)频繁“盗边”,明朝对建州女真开启了著名的“成化犁庭”,使得建州女真元气大伤。就在明朝以为建州女真不复为患时,努尔哈赤横空出世了,他以“报仇”为驱动力,充分利用明朝和女真各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弱小走向强大,一统了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的势力范围

2、努尔哈赤在东北呈燎原之势

明朝虽说是参天大树,可到了后期已有老态龙钟之像,努尔哈赤所统领的建州女真虽说在体量上不如明朝,可胜在朝气蓬勃。老者因为身体虚弱,想要的是安宁,聪明的努尔哈赤即使成为了建州之主,依然对明朝示以忠顺,就是看准了明朝上下的心态。没有了明朝的强力干涉,他对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展开了各种兼并行动。万历四十四年,他成为了女真人的“英明汗”

可笑的是,努尔哈赤称汗的前一年,时任蓟辽总督的薛三才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还用“唯命是从”这四个字来高度称赞努尔哈赤的忠诚。都说实力越强,野心越大,努尔哈赤在基本整合完女真各部势力后,以“七大恨”为战前动员主题,开启了对明朝的复仇之战,趁着明朝还来不及反应的时间攻取了大量地盘,其中包括重镇抚顺。消息传入无敌大宅男—万历皇帝的耳中后,明朝这架老破的机器才开始缓慢地动了起来。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别看万历皇帝喜欢“宅”,可心气并不低,要不然也不会搞出“万历三大征”这样的佳绩。万历皇帝无法容忍努尔哈赤的“放肆”,他让内阁和兵部的大臣们积极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份切实有效的围剿方案。为了让大臣们振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万历皇帝一改往日的惫懒,忙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按理来说,皇帝都这么认真了,小小的努尔哈赤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架不住大臣们的执行力跟不上趟,时任兵部尚书的薛三才罔顾前线瞬息万变的军情,一心想着从万历皇帝的内库中搞点钱出来充军饷,在他看来,努尔哈赤的危害性远没有早前播州的杨应龙那般大,实力也没有早前丰臣秀吉统领的倭军那么强,明军既然能收拾杨应龙和丰臣秀吉,搞定努尔哈赤也是不在话下,只要万历皇帝拿出钱来,压根不需要朝廷专门出动大军,单凭辽东守军之力就足矣,殊不知星火可以燎原的道理。

努尔哈赤画像

二、从此辽东无静日,庸臣误国罪非轻

1、大明王朝的反攻

朝堂诸公可以和万历皇帝扯皮拉筋,新任蓟辽总督汪可受却不敢再放纵努尔哈赤了,确保辽东太平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一旦形势一发不可收拾,他自然是要背锅的。有鉴于此,汪可受在还未得到朝廷指示之时,令麾下总兵张承荫率军围剿努尔哈赤。然而此时的努尔哈赤岂是那么好拿捏的?不管是从军力,还是从士气来说,张承荫所率领的明军都没法和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大军相比,吃败仗是必然的。

等张承荫全军覆没的战报传至京城后,薛三才如梦初醒,总算是正视了对手的强大,他一面主动向万历皇帝坦陈自己的失职,一面积极出谋划策。在他的建议下,杜松等战功赫赫的大将纷纷被派到前线。唯恐前线督抚不作为,万历皇帝连番下旨要求他们靠前指挥,务保万全。彼时最难受的是汪可受了,作为总督,他自然是首当其冲,可他已经见识到了女真人的厉害,实在没有胆气直面努尔哈赤。

万历皇帝画像

他以军饷不足等问题为由头,率军停驻在山海关,硬是不到关外。内阁首辅方从哲有感形势危急,且户部的账上又没什么钱,就上书建议皇帝拿内库的钱来给前线将士先行支付一部分军饷,好让汪可受等人能够安心对敌,这就让问题又回到了出发点,皇帝到底能不能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当军费?或许有点皇帝会愿意,可万历皇帝却是出了门的守财奴,他一百个不情愿地拿出了10万两白银。

对于一场灭国之战,10万两白银如何能够用?方从哲等人便继续向万历皇帝请款,结果款没请到不说,反挨了一顿狠批。没办法,万历皇帝是君,他们是臣,“君为臣纲”,万历皇帝不愿意给,他们也不能强要。没办法,他们只能像“挤牙膏”一样自行解决,费尽心力方才组织起了一支8万人左右的援军,为了弥补军力,进而确保胜利,他们还让幸存的叶赫部和半岛上的光海君出兵配合明军,一场大决战势在必行。

方从哲画像

2、所托非人酿惨败

万历四十六年,踌躇满志的明军抱着成就“万历第四大征”的心态踏上了征程,临行前,万历皇帝特授主帅杨镐便宜行事之权,目的在于让明军能够团结一心,创造新的辉煌。可以说为了此战,明朝上下是下了血本的,准备的兵力和当初入朝抗倭的兵力相差无几,就拿统军的大将来说,除杜松外,还有李如柏、刘綎马林等诸多久经沙场的宿将。

明军抵达辽东后,杨镐方知情况比自己预料的还要糟糕,他没有轻敌冒进,选择静待时机,不料从万历皇帝到内阁大臣压根就没有足够的耐心,频频催促杨镐尽快和努尔哈赤决战。打仗最忌一个“急”字,急则生乱,杨镐虽然仗打得不多,可这种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只能说懂也是白懂,他最终未能顶住压力,让全军分成四路,分进合击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

根据战前谋划,四路大军分别从沈阳和开原等四个方向发起进攻,约定时间会师于二道关,然后合力攻打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城。这个方略从表面上来看,对努尔哈赤呈现出一种合围的态势,好像是上上之策,然而往深里看,辽东之地对于明军来说是陌生的,一旦分兵,很容易被“东道主”努尔哈赤各个击破。

杜松等宿将大概率是能看出这里面的问题的,或许是因为惧怕杨镐手里的便宜行事之权,居然无人反对,都选择了听令行事。结果先是杜松部孤胆冒进,在浑河南岸的萨尔浒地区被努尔哈赤包了饺子,接着是马林部错误地固营待守,步了杜松部后尘,收到消息的杨镐赶紧让剩下的刘綎部和李如柏部放弃进攻计划,未曾想因道路不畅,刘綎部在没有及时收到通知的情况下亦兵败身亡,四路大军仅剩李如柏部。

萨尔浒之战后,后金日益壮大

结语

据相关史料所载,这场被称为萨尔浒之战的大决战从万历四十七年的2月底打到3月初,仅历时5天,可就这短短的5天,明军的损失不可谓不惨重,几乎是血本无归,以杜松和刘綎等为代表的各级将领阵亡了300多人,士卒的阵亡比例超过了50%,达到了4万5千多人。

明朝和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均以此战为分水岭,概因此战之后,明朝丧失了辽东军事主导权,只能看着努尔哈赤不断壮大,攻势变成了守势,明朝就不断往下走,后金则不断往上走,明朝越弱,后金则越强,此消彼长之下,明朝便垮了。由此而论,战争不是“过家家”,应慎重而行。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清史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王朝   努尔哈赤   女真   辽东   东北地区   明朝   战争   国运   蒙古人   万历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