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换马,明朝初期官营茶马贸易为何如此兴盛?又为何走向衰败?

引言:

何谓“茶马古道”,其实它是发源于唐代,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茶换马”的贸易形式,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作为交通运输手段的交易通道,俗称茶马古道。而本文要讲的便是在这茶马古道上发生的贸易,也称“茶马互市”,是中原百姓与西北游牧民族经济往来的途径之一。

其源自唐代,在两宋时期得到发展与完善,元朝的时候继续沿用,到了明朝时期,出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其中,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政治上的因素。至今,许多茶马古道遗址还被保存了下来,证明它曾在历史的长河中辉煌过,这些遗址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发展。那么明初时期的“茶马互市”又是怎样的呢?

一、 茶马古道贸易的发展背景

在古代,每个地区有各自的文化习俗,也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物产也不同。最开始,是因为汉代时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藏族人民经常吃肉,喝茶可以解腻,有益身心健康,可他们又只有奶制品,无法生产茶叶。于是便只能从中原内地购买茶制品,为了能将茶叶从遥远的巴蜀地区运往藏族地区,再顺路将藏族地区的特色商品运回中原,人们就开发出了一条主要进行茶叶生意往来的商贸之路,那时还不涉及马匹交易。

到了唐朝时期,贸易主体从原来的以茶叶为主变成以茶换马的交易形式,“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条商道便成了“茶马古道”。

到了宋朝时期,朝廷开始重视“茶马贸易”,便正式与西北藏区那边达成了协议,建立了专门的“以茶换马”的交换制度。茶马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茶马古道也延长了。这个时候的茶马古道以“唐蕃古道”为主,前期作为朝廷与西北藏区的政治往来通道,后面渐渐变成了中原汉族与西北藏区人们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

到了元朝时期,西北藏区已经是中原朝廷领土的一部分,为了加强两地的交流往来,朝廷出政策,在西北藏区那边修建了大量的驿站,所以,茶马古道得到进一步的加长。

到了明朝初期,明政府十分重视西北藏区的政治安定问题,认为茶可以促进两地的稳定,进而加快国家统一的进度,因此规定了西北藏区茶叶的贸易制度,禁止百姓私自进行茶叶交易。还加大了茶马古道的规模,并在古道上安排官兵保护茶马古道的安全问题。使得“茶马互市”在明代前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二、 明初为什么会出现茶马古道贸易形式

1.明朝初期,中原内地和西北藏区地区少数民族在民生经济上的各取所需。

当时,中原内地茶叶是一个重要的商品,茶贸易在当时商品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巴蜀地区,茶叶更是品质高产量足,急需找到更多的贸易途径,把茶叶推销出去。但是内地因政治需要马匹需求很大,只靠自己来供给根本不够,而且在内地饲养的马匹也没有西北地区的好。

而西北藏族地区,马匹多,品质又是上佳。因为它独特的地理环境,那里的人们家家户户都是养马的好手,每年马匹的输出都很大。但他们常年食肉,还有吃奶制品,时间长了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佳的问题,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但是喝茶可以改善这些问题,茶叶有利脾胃、解腻、助消化和养生的功效,故茶叶便成了那边的百姓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于是,中原用茶叶换取藏区的马匹,这种互补形式是“茶马贸易”的基础。

2.明朝政府想要取得西北地区的长治久安以及解决元朝余孽的政治需要

当时,明朝政府对西北的藏族少数民族采取很多政策来收服藏族百姓的民心,让他们从心底里承认朝廷,统称为“羁縻政策”。比如,明成立初期,在西北藏区那边成立官府,授予当地的各部落最高领袖官职,给他们发放俸禄,再以“茶马互市”进行经济扶助,让他们看到朝廷的诚意,承认朝廷的统治,来达到维护当地政治安定的局面。

还有就是,从那边换回来的马匹,作为战马补给给边防军队,加强防御北边残留的元朝蒙古族,来维护边境的长治久安。

三、 明初的茶马古道贸易及其特点

在明朝初期,进行茶马贸易的茶叶,主要生产地是四川和陕西一带,而且朝廷规定,只能使用官茶进行交易。何为“官茶”?其实是指朝廷官府通过从民间征税形式收回来或者花钱买回来的茶叶。那马匹呢又从何而来?那时候的马匹一般产自新疆、甘肃、西藏等地区,那边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饲养出来的马匹不但精壮优良,还很少得病,是极好的战马资源。

明政府在茶叶的生产地四川与陕西地区专门修建了“茶仓”,用来储藏收集回来的茶叶制品,还专门成立了“茶课司”进行专人管理。在边境地区成立“茶马司”,接收从川陕地区那边运过来的茶制品。途中会安排专业人员运输,以保证茶商品的安全,例如那时的马帮等。最后一环便是在茶马司安排人跟藏族地区那边的人进行“以茶换马”的交易。

为了更加方便茶马贸易的管理,进行茶马互换时使用一种方法叫“金牌勘合”,非常有效。其实,明政府会通过茶马司提前发金牌给藏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在双方交易时,按照提前约好的数量、品质等规定来进行茶马交换。而且,茶马交易一定要提前明确好互换的比例,在交换的时候才不至于产生分歧。

比如,一匹上等好马需要用八十斤茶叶交换;一匹品相没有那么好的中等马匹需要六十斤茶叶交换;品质稍差一点的劣等马匹,四十斤茶叶即可换取等等。这个比例也会根据市场而变动的,就像汇率一样,以交易当时的交换比例执行即可。

明朝初期的茶马贸易有以下特点:

(1)政治目的十分明显

前文有提到,茶叶已经成为西北藏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必需的东西,所以明朝廷想要通过控制中原地区的茶叶商品的生产与贸易,禁止百姓私下进行茶叶贸易,只能从官方渠道进行茶马贸易。

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可以用换来的好马供给朝廷的军事建设,稳定边境安全,巩固朝廷的统治地位。其次,这也是一个绝佳的控制西北藏族的少数民族部落的政治措施,要换茶叶,必须要服从朝廷的管理,按照双方提前规定好的合约进行交换,不服从那就把它踢出局,反正茶叶的交易权控制在朝廷的手里。这样一来,哪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只能服从朝廷的管理,慢慢认同朝廷的统治,中央向心力加强,边防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2)茶马贸易中的走私形式出现并趋于活跃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朝廷的禁令,茶马贸易还只有“官营”这一种,渐渐地发展到后面,变成了官营、民营还有走私贸易这三种类型并存。

发生这种转变不难理解,因为随着内地与西北藏区人们的交易频繁增加,两地的经济互动增多,让两地的百姓都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民间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冒着风险冲破朝廷的限制,私下进行买卖。朝廷的手再长,也管不了那么多吧,而且有利的地方就会有贿赂,管理茶马司的官员难免不会被收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肯定会有人铤而走险的。

而且前面也有说到,少数民族部落只能通过朝廷规定的比例进行交易,有时候不达到标准还交换不了茶叶,茶叶又是必需品,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当然要通过非官方渠道来进行交换啦,即便是付出多点代价,他们为了拿到茶叶也会愿意的。

这种现象出现的多了,少数民族部落那边大部分都从走私者手中交换茶叶,导致朝廷的官方渠道反而变少了很多,进而交换回来的马匹供不应求。迫于无奈,朝廷开始开放民营渠道,就是通过招商中标的形式,向民间商人开放茶马贸易。这样,既可以从民间商人那儿获取部分缴纳的资金,还可以控制走私行为。

弘治三年,朝廷贴出皇榜进行招商,允许中标者在原产地收购茶叶,并运往朝廷指定的茶马司进行茶马交易,交易所得60%是民营商人所有,40%要上交朝廷。这个政策一出,更多的民间商人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私茶交易更加控制不住了。导致后面上等品质的马匹大部分都到了民间商人手中,朝廷官营渠道获得的马匹却是中等以下的品质。朝廷当官的还趁机牟取暴利,利用职权,把马匹的价格故意降低,把劣等茶叶充当优等茶叶等等。茶马贸易制度的缺点日渐暴露。

但是,民营茶马交易的风靡,使得四川至雅安一带的茶马古道的交易非常繁荣,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增加了两地的文化互动,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与工艺技术带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四、 明初的茶马古道贸易为何走向衰败

首先,明初的茶马贸易存在不公平性。在明朝的茶马贸易政策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是朝廷垄断了的,并且交换的比例也违背了传统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明显是官家提供的茶叶市场价虚高,而少数民族的马匹市场价格偏低,这明显的不平等条约,肯定不会长久发展的。

这样,就让民间商人看到了商机,于是不少人冒着极大的风险也要进行私茶贸易,渐渐地少数民族部落们纷纷开始从民间商人那儿进行交换贸易,交易量一提上来,民间商人就有大量的资金去收购更多的好茶,导致官府收到的茶的品质便下降了,从而劣质茶叶交换回来的马匹也是品质稍差的。

其次,除了茶马交换的比例定价不公平之外,明代的茶马司等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这也是为何“茶马贸易”逐渐衰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开始的时候,朝廷通过以茶贵马贱的手段进行交换,一时间解决了朝廷用马的问题,还给国库挣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财政收入,这只是明面上的。但背地里,却伴随着官员的贪污与腐败。官员们利用职权,擅自获取私利,扰乱了交易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明朝茶马贸易的没落。

还有就是,明朝内部民间商人的“走私”贸易活动极大打击了朝廷对茶马交易的垄断地位,发展到后面民间商人手里的茶叶品质明显比官茶还要好,而且价格还实惠,这就逐渐取代了官茶的地位。也是因为之前的官方垄断市场,增加了西北藏族地区的人们经济压力,迫使他们即使顶着朝廷的压力也要通过私营渠道进行茶马贸易。

结语:

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活动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桥梁,这种特殊的贸易活动形式,不仅促进了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衍生出来的一些独特的“茶马文化”也很有历史价值,例如茶马古道、马帮文化等。

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明初盛行的“茶马互市”最终渐渐败落,可它的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人们通过茶马古道交易贸易,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也让越来越多的先进中原文化传到了西北地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的向心力,使我国茶叶文化、茶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广与推动。

参考文献:

《明朝茶马贸易介绍》

《明史》

《明代茶文化艺术》

《官营茶马户市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明朝   藏族   官营   中原   贸易   马匹   兴盛   朝廷   古道   少数民族   初期   茶叶   走向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